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師父」與「師傅」有什麼區別?

「師父」與「師傅」有什麼區別?

中國漢語博大精深,往往一字之差便有很大的區別,「師父」與「師傅」,讀音相同,寫出來卻是不一樣的,那麼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師傅」的由來】

「師傅」一詞,早在戰國時期就是用來指老師的。《榖梁傳》有這樣的說法:「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年已8歲的兒童,如果不進學從師,那是父親的罪過。

秦漢以後,師傅由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演變為了專指帝王(包括帝和王)的老師。師傅的這一意義,來源於太師和太傅的合稱。這時的「師傅」,總是和「宮廷」、「東宮」、「儲君」、「太子」、「皇子」等字眼聯繫在一起。

從南宋開始,「師傅」的所指逐漸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師也可以稱作師傅。如朱熹既用師傅來稱呼帝王之師,也用來稱呼一般的授業者。

到清代中後期,隨著西方文化的引進,「師傅」一詞也慢慢用來稱呼工、商、戲劇書畫、醫術、等行業中傳授技藝的人。而到了近現代工廠制度被引進之後,按工人們在工廠互稱「師傅」的習慣,稱任何一個成年人尤其是年長的人為師傅則成了一種慣例。

【「師父」的由來】

「師父」一詞據史書記載,在元明時期,「師父」往往用作對和尚、道士的尊稱。如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寄萬松老人書》《元史·刑法志》《鹿洲初集》卷等都曾說明了當時稱僧人為師父的普遍。

【師父與師傅的具體區別】

「師傅」作為尊稱,當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內,而「師父」將「師」作「父」一般地敬重,這也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父,感情顯然更加深摯。

「師父」的稱呼,在保留了原有的傳授知識或技藝的意思之外,還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表現了古人對老師猶如對父親一樣的感情。

對於佛教而言,出家法師代表三寶,為我們證盟皈依受戒,引導我們走向解脫之道,可以說是我們法身慧命之所依,當然不同於傳授一般技藝的「師傅」,自然而然就應當尊稱為「師父」而不是泛稱「師傅」,換句話說,對出家僧尼喚為「師傅」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佛教師徒之間有嚴格的法脈傳承順序,師父賜予的法名、字型大小都是一種身份和傳承的象徵,對於懂佛教傳承的人士而言,一聽法名、字型大小等便可以準確的判斷出一位法師或者居士的師承,從這個角度而言,師父更是與一般意義上傳授技藝的師傅大不相同。

你記住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玄奘大師 的精彩文章:

怎樣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才最相應?
出家有什麼要求?佛教出家可以分為哪幾種?
阿彌陀佛從出家修行到成佛的經歷
什麼叫無明?《俱舍論》里對無明的解釋
禪修,不多人知道的兩個秘密!

TAG:玄奘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