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向孔子學什麼?紀念孔子誕辰2568年!
孔子已經離開我們2500多年了。斯人已逝,但他的思想永存。作為每個人的老師,孔子的思想,已經融化在我們的血液中,存在於我們的心靈中,沉澱為中華民族的集體性格。他的思想影響著炎黃子孫,他的思想在無形中支配著我們的行為。
歷史的車輪,浩浩蕩蕩行進了五千年。今天的時代,早已不是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戰亂頻繁、倍受異國欺凌的中國。如今,中華民族已經崛起,中華兒女已經擁有幸福收穫自信,並將戮力同心,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奮進。
當你享受今天美好的生活時,請別忘了歷史。我們的民族有過輝煌,也有過磨難;我們的祖國曾無比強大,但也曾病弱不堪。中華民族能歷經磨難而在一次次的磨難中「鳳凰涅槃」,因為我們擁有一大批孔子這樣的「仁人志士」,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保護者、再造者。「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讓我們記住那些光輝的名字,繼承他們的理想,傳述他們的學說,雖然不一定成為偉大的人,但可以做一個有益於國家和社會的人。
當我們在家享受父慈母愛,在學校享受老師的關愛,享受同學的友誼,我們應該記住孔子,記住這個我們所有人的老師,并力盡所能向他學習。
那麼,今天,我們應該向孔子學習什麼?
學習他的憂國憂民心懷天下。漢朝哲學家王充,寫了一篇《問孔》的文章,對孔子的學說提出了一些疑問,這是一種可貴的懷疑精神,儘管王充對孔子的學說有所質疑,但他對孔子的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精神,十分敬佩。他說孔子是「仁聖之人」,憂國憂民,不圖利害,即使是前途渺茫,他還是「知其不可而為之」。
孔子為天下無道混亂而憂心忡忡,為黎民百姓生靈塗炭而內心焦慮,他要做拯救天下的人,推行自己的「仁愛」和道德治國的思想,渴望建立一個「讓世界充滿愛」的「大同世界」。他呼籲統治者要「愛民」,減輕百姓負擔;他反對非正義的戰爭,追求平均財富、人心安定與社會和諧。他心懷天下,充滿了憂患意識,這是一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他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清代偉大的思想家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是國家的主人,也是民族的未來。學習孔子,就要用我們的行動,愛國愛社會,用每一個人的力量,推動中華民族向更美好的未來前進。
學習他「仁者愛人」的與人為善。孔子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創立了儒家學說,並影響了以後的中國人。儒家學說思想的核心是「愛人」。愛人,就是要求我們心地善良、心存善念,愛自己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朋友甚至關愛陌生人。孔子是個富於同情心的人。看見別人失去了親人,他也跟著難過;看見身穿喪服的人和盲人,他都要站起來畢恭畢敬地表達同情。雖然自己貧窮,但看見有窮人辦不起喪事,他都要拿錢出來幫他們。孔子胸懷寬大,善於換位思考。他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要求我們能夠視人猶己,由自己之心去理解、推知他人之心,去積極地利人、助人。他還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我們能夠將心比心,對於不願別人損害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自己也不應當以這種思想和行為去損害別人。在孔子看來,我們行仁愛講道德,不只是為獨善其身,更重要的要「兼濟天下」。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要在成就自己中去成就別人,完善自己的人格。
學習他「學之不厭」、「發憤忘食」的勤奮好學。孔子是春秋時期最博學的人,基本上是無所不知的「百度」。但孔子不是天才,他的知識來自於勤奮好學。他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認為,他不是生來就知道一切的人,只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奮追求的人。孔子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天才,如果有天才的話,他們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個人通過自身的努力,都可以成為有文化的人、有知識的人。
學習他「樂以忘憂」的樂觀向上的精神。我國著名思想家胡適先生曾經精準地概括了孔子的一生。「知其不可而為之,亦不知老之將至。認得這個真孔丘,一部《論語》都可廢」。「知其不可而為之」說的是孔子對理想孜孜以求的決絕;「亦不知老之將至」說的是孔子的樂觀精神,不管是歲月走遠年華易逝,孔子依然像個年輕人,始終精神飽滿充滿鬥志。孔子的一生,處處充滿了挫折。年幼喪父,年少被陽貨欺負,成年後從政理想破滅,周遊列國倍受冷落。屢屢遇險,被別人說成是「喪家狗」,無論是處於何種艱難險阻之中,孔子都能鎮定自若而「弦歌不絕」,始終保持著昂揚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
學習他「三人行必有我師」的「不恥下問」。博學多才的孔子,是「達巷黨人」的偶像。「達巷黨」這個地方有人說,「孔子真偉大啊!他學問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專長來稱讚他。」孔子謙虛地對弟子們說, 「我要專長於哪個方面呢?駕車呢?還是射箭呢?我還是駕車吧。」子貢曾經說孔子「聖人無常師」,也就是說,孔子沒有一個固定的老師,他是「三人行必有我師」。他從來不擺架子,任何人有他不知道的知識,他都要認真去求教,哪怕是孩子,哪怕是弟子。有一次,子夏向孔子請教《詩經》中的問題。孔子給他作了解釋。聰明的子夏舉一反三,認為那首詩歌的背後,蘊含著「仁心」應該先於「禮」的形式。孔子高興地說,子夏,你給了我很好的啟發呀,你可以和我一起談詩了。
孔子的謙虛,並不是虛偽的表演,而是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他告訴我們,知識的海洋無窮無盡,驕傲自滿恰恰是無知的表現,只會讓自己固步自封,無法進步。正如孔子所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告訴我們,在求學的過程中,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求學態度。
學習他君子「有過即改」善於內省。在學生們的心中,孔子是「聖人」,是無所不能的老師。但孔子不這樣想,孔子認為,人人都會犯錯。最重要的是,有錯就要改正,這樣仍然不失為一個君子。孔子欣賞顏回的「不貳過」,不再犯第二次錯誤。孔子自己也是個勇於承認錯誤並馬上改正的人。陳司敗問孔子,魯昭公是否知禮的時候,孔子故意替魯昭公掩飾。陳司敗當場指出孔子不公正。孔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說自己很幸運,一旦有錯,就有人幫他指出來。在齊國期間,孔子發表了一些針對宰相晏子的言論,後來孔子認識到錯誤,親自上門賠禮道歉,承認錯誤。孔子還說過,「過而不改,是謂過」,[3]意思是,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那才是真正的錯誤。相反,「過而改之,是不過也」,犯了錯誤及時改正的話,那就不會再犯錯誤了。孔子一方面歡迎別人批評自己,另一方面也經常反省自己。用曾子的話說,「一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看見有良好的道德修養的人,就向他學習,看到有缺點的人,就要對照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毛病,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
學習他「富貴於我如浮雲」的財富觀。孔子很窮,他也想做個有錢人,孔子地位卑賤,他也想做官。《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求名利地位,是人之本性。重要的是,我們用什麼方式得到它。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富和貴,是人們所希望得到的;若不是按正道所取得,這樣的富貴是不應該要的。貧和賤,是人們所厭惡的,但假如不是按正道來擺脫貧賤,那寧可不擺脫它」。正如孔子所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財富,對於我來說,就像易散的浮雲一樣」。孔子告訴我們,要正確地面對財富,用正當的手段去獲取它。
學習他童心天真愛護小動物。孔子是老師,但他不是一個整天板起面孔的老夫子,而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他對人,充滿仁愛,對動物,同樣充滿愛心。所以說,孔子是動物保護主義者和環保主義者。《論語》上說,「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意思是說,孔子捕魚的時候,只用魚鉤釣魚,而不會用網來個「一網打盡」,更不會像我們小時候一樣,乾脆把水弄乾,來個「涸澤而漁」。用箭射鳥的時候,不會去射那些已經歸巢休息的鳥兒。用現在理論就是「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意識,再樸素一點的話,就是我們要學習孔子的這種珍惜環境熱心環保的精神。
學習他多才多藝全面強化綜合素質。孔子身體強健,在春秋時期,能活到七十多歲,已經是高齡了,這得益於孔子平時的體育鍛煉。孔子在學校教授「六藝」,既有文化知識,也有藝術類課程,更有射箭駕車等軍事技能。這說明,孔子是個熱愛文藝、熱愛體育的「陽光大男孩」。孔子射箭技術高超,他曾經帶著學生們射箭,當時好多老百姓都來觀看,「觀者如牆」,盛況空前。孔子曾經「不謙虛」地說自己會駕車,可見孔子的駕車技術一流。除了提高身體素質,孔子還全面加強藝術修養。孔子喜歡音樂,更是個造詣深厚的音樂大師,他彈琴技術是大師級別,作詞譜曲的水平更高,他編訂了《詩經》,為了更加易於傳播,他可能為詩經中的詩譜過曲子,他整理了《樂》,他是當之無愧的音樂家、音樂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就像浩瀚的大海,他給我們的,一輩子取之不盡。
※他是敢與宋徽宗搶女人的詞壇大師!年輕時是問題青年!他是誰?
※這可能是最感人的悼亡詩詞了!看後淚如雨下!
※教育的最高境界:決定孩子一生的,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唐伯虎:所有的過往,都是歲月的恩賜
※這樣工作、生活一天,所做的功德不可勝數!
TAG:好玩的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