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放假吃什麼 帶你看看眾編輯家鄉菜
大家好~又到一月一次買買買。不不不,這月的主題換成了「吃吃吃」,也就是聊聊各位編輯的家鄉菜,畢竟吃不能停呀。ZOL的影音編輯們家鄉有南有北,為了一碗豆花的甜咸都能寫個南北豆花大橫評。雖然吃飯口味各不相同,但在「一言不合就橫評」的群組裡大家相處還是很融洽的^_^。這次的閑聊大家也po出了自己眼中家鄉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編輯們家鄉都有些什麼好吃的吧~(PS:深夜慎入)
編輯們的家鄉菜(圖片來自網路)
陳老濕家鄉菜 擼串 、火鍋、大排檔
在成都上了四年學,算半個家鄉吧,其實成都正宗的小吃都在各大院校的附近和路邊小店裡面,正宗又便宜,至於什麼寬窄巷子啊、錦里啊那些景點裡賣的成都小吃大家千萬不要去,簡直很垃圾。今天給大家推薦幾個正宗的成都菜,大家有時間去成都一定要吃啊!!
1、串串
成都人少整串串,人多搓火鍋。成都串串種類還是很多的,有冷串串、干拌串串、油炸串串等等,我其實最愛吃油炸串串,真的是香而不膩,每次宵夜我都點名要去學校門口的樂山油炸串串店去擼幾根吃,剛出鍋的油炸串串沾上辣椒面,簡直太香了!去成都一定要吃的美食之一。
熱串串
2、火鍋
"老子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介紹完串串當然要介紹火鍋啦!在成都吃火鍋排隊排一兩個小時太正常不過了,比如像小龍坎啊、大龍燚啊,不誇張的說,我曾經去吃大龍燚排了三個小時都還沒等到,最後放棄了,因為都快等到吃宵夜了。外地人一般都會去吃小龍坎,成都本地人都喜歡去吃電台巷的火鍋,偷偷告訴大家科華北路那一片也是美食出名,隨便進去一家店都好吃的不得了,火鍋這個東西真的很神奇,就算天再熱也抵擋不了它的誘惑,而且一定要吃辣鍋,成都就是無辣不歡!
火鍋
3、烤魚
我最喜歡的還是萬州烤魚,雖說是重慶的吧,但是我是在成都吃的,就算成都的吧。這個烤魚也是我們學校附近的,超級好吃,有很多種味道:糖醋、甜辣、蒜香、香辣等等,一般推薦大家吃糖醋的,非常經典,老闆一般稱糖醋的烤魚是金牌烤魚哦,烤魚裡面的配菜有麻花、芹菜、藕片、海帶、土豆,成都的土豆好像買來都不要錢,什麼配菜都會出現土豆,但是沒關係,好吃就行了啊。
萬州烤魚
翔法師的家鄉菜 壯士!幹了這碗雞湯
翔法師是安徽安慶人,雖然徽菜本身非常有名,但安慶小吃在我看來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先得說雞湯泡炒米,炒米由糯米炒制而成,味道香且口感脆,吃的時候一般是在碗里放1/3左右炒米,之後加入自家燉的雞湯以及雞肉。炒過的糯米在雞湯的浸泡下會變得軟嫩,配上燉爛的雞肉,筆者每次回家都得吃上一大碗。
雞湯泡炒米的圖我手機里是真找不到了(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雞湯泡炒米雖然是安慶名吃,但在街頭你是尋不到的,因為這雞湯得自家燉。如今自家做炒米的人已經很少了,老安慶人總會到自己熟悉的糧食鋪子,跟老闆閑聊幾句,買幾袋炒米回家,接著燉一鍋雞湯,配著一起吃。炒米不是什麼時候都能買到,得看老闆心情,小時候每逢冬天過年時就能吃上好幾頓雞湯泡炒米,這也是我對故鄉最溫暖的記憶之一。
接著要說說安慶炸串。食材上沒什麼門道,裡脊、五花、雞翅、鴨肫、各種豆腐、大白菜等等,什麼食物都可以,然後就是一鍋老油,一大把串串一起下鍋,油炸三分鐘左右放入托盤,正反面抹上辣醬,趁熱吃。
炸串的賣相其實不算好看,但吃過的人都懂的
炸串的關鍵在於辣醬,每家鋪子都有自己的秘方,麻辣、香辣、甜辣,喜歡吃哪種就看個人口味了。安慶生意最好的炸串店總會在學校附近,一輛推車或是一個小攤位,一到放學點兒就被穿校服的學生們佔領了。筆者上學那會兒總會和最要好的幾個兄弟湊一起吃炸串,那會兒物價也低,每人五塊錢就可以吃的很過癮。
說到這裡筆者已經有點餓了,其實安慶的特色小吃還有很多,比方說牛肉麵、牛肉湯炒麵、油煎牛肉包子、各種餛飩小面點等等。相信對每個漂泊在外的人來說,故鄉的小吃永遠都是那麼美味而溫暖。
李藥師的家鄉菜 麵食雖好 可不要貪吃哦
很多人覺得陝西的麵食就是油潑面、臊子面、biangbiang面等這些種類,其實這是個誤解,作為一個麵食大省,陝西可不止有上述這些面。在這裡有必要給大家普及一下陝西的地理和飲食情況,陝西自北向南分為三個部分:陝北、關中和陝南。我們平時見到的油潑面這些陝西麵食其實是關中地區的麵食,而陝北麵食的做法與關中地區有很大的不同,跟山西北部的麵食更加近似。至於陝南地區則在秦嶺南部,屬於南方地區,基本不吃麵食,主食是米飯,口味與四川重慶接近。
陝西的三個部分
我本人是陝北人,個人覺得陝北的麵食相較關中麵食更加豐富,面臊子湯的做法更加複雜。關中麵食以干拌為主,陝北麵食則以湯麵為主。同時由於陝北盛產雜糧,在小吃方面又遠豐富於關中。所以陝北的美食其實更有待於吃貨們好好挖掘。下面我就說一下我自己強烈推薦的兩種陝北麵食。
餄烙
如果非要評出最重要的一種陝北麵食,那一定非餄烙莫屬。餄烙是唯一一種作為紅白喜事正餐的面,其地位可見一斑。家裡來了客人,一般也會做餄烙招待。
比較現代的鋼架餄烙床子(圖片來源:榆林新聞網)
餄烙的做法與常規的面的做法不同,和好面之後,需要用專門的一個裝置來壓面,這個裝置被稱為餄烙床子。過去餄烙床子多是木質,體積較大,現在基本都是金屬材料,除了紅白喜事上用大型餄烙床子,家用的基本都已小型化。床子上填裝麵糰的是一個筒狀物,筒下部安裝著一個布滿圓眼的金屬片,不同的金屬片有著尺寸不同的圓眼,可以調節面的粗細。面填裝進去後,在筒的上方壓上一個直徑與筒的內徑相同的帶連桿的金屬壓片,然後用力往下壓,面就從底下的圓眼裡漏出來了。
陝北餄烙(圖片來源:榆林新聞網)
餄烙對和面的技術要求很高,和太軟的話面在下壓的過程中就會斷成小節,和太硬的話又壓不動,所以只有經驗豐富的人才能和出恰到好處的餄烙面。傳統的餄烙臊子都是肉丁臊子,輔以雞蛋皮、干豆腐丁、土豆丁、干黃花菜、韭菜等食材,搭配蘿蔔絲鹹菜,油而不膩。紅白喜事上還會搭配炸油糕一起吃,相當美味!
蕎麥圪坨
有不少人把蕎麥圪坨誤認為是關中地區的麻食,其實這兩者不一樣,蕎麥圪坨從原料到做法都跟麻食不一樣。顧名思義,蕎麥圪坨的原料是蕎麥麵,陝北盛產雜糧,所以蕎麥麵的原料是非常充足的,用蕎麥麵做的各種吃的也非常多,蕎麥圪坨只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做蕎麥圪坨時都會將蕎麥麵粉和白麵粉兌起來,因為純蕎麥麵口感比較沙,兌點白面後就能減少入口的那種糙感。同時純蕎麥麵顏色較深,兌完白面後整個麵糰的顏色就淺一些,視覺效果好一點。不過有的人就喜歡蕎麥麵入口的那種沙沙的口感,所以兌多少白面全看個人口味。
蕎麥圪坨(圖片來源:吳堡人網)
和好麵糰後,將麵糰切成小塊,搓成長條,再把長條切成小拇指節大小的小塊,然後用大拇指在另一隻手掌的小魚際把這個小塊搓成一個卷。搓蕎麥圪坨可是個費時費力的事,要是初次嘗試做的話,很可能一會功夫就能把手掌的小魚際搓得發痛。所以這種慢工出細活的食物一般也是有客人來的時候才會做。給蕎麥圪坨配的臊子湯一般會以羊肉臊子為最佳,輔以土豆丁、豆角丁、胡蘿蔔丁、豆腐丁。吃蕎麥圪坨很容易吃撐,因為它又小又滑,舀一勺進口裡幾乎來不及細嚼就咽下肚了,所以一碗很快就能吃完,不知不覺就吃多了。不過吃蕎麥圪坨得控制量,蕎麥麵比白面難消化,比較實誠,所以美食雖好,也要適量啊!
主唱彬的家鄉菜 爬上食物鏈最高層但我只吃樹葉~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農村人,我從小對於美食的記憶就非常有限,在我的家鄉昌平區(當年還是縣級),我家的牆外就是大片的農田。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靠吃的就是家鄉這片農田。花生、紅薯、玉米、大白菜,這些都是我小時候常吃的食物。當然烹飪方法也非常單一,蒸、煮、烤、炒,無非就是這四樣做法。由於小時候吃的太多了,以至於到現在我都不太喜歡吃這四樣東西。
炸香椿魚
當然,我的家鄉也不是一樣美食都沒有的,比如我小時候最喜歡吃的炸香椿魚,就是一道非常美味的菜品(雖然這道菜你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提到這道菜估計很多人都吃過,在北方,每年的4月上旬應該是吃香椿的最佳時節,這個時候採摘的香椿芽不僅肥嫩,而且香味濃郁,聞一聞氣味就讓人很有食慾,當然最終炸出來的香椿魚才是最美味的。
炸香椿魚的做法也比較簡單(關鍵是要多放油),香椿用清水淘洗乾淨,放入碗中,加鹽腌1分鐘取出,搌干水;取碗一隻,倒入麵粉、雞蛋、適量水攪拌成糊;炒鍋放油加熱,將香椿裹上蛋麵粉糊投入鍋內炸成金黃色撈出,最後撒上椒鹽即可食用。炸好的香椿魚外皮金黃酥鬆,咬一口外酥里內,香味特別突出(說的我自己都快流口水了)。
涼拌「楊胡」
楊樹是北方尤其是北京的一大樹種,在郊區,楊樹更是遍布在大街小巷。每到春夏交際之時,漫天的楊絮就像雪花一樣飛舞,成為了北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過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在剛步入春天的時候,楊樹上會掉下來很多長長的像毛毛蟲一樣的東西(尤其是雨後),我們小時候都叫它「楊胡」。其實這些「毛毛蟲」是楊樹的花朵,在前一年秋天的時候,楊樹上就長出來一些小芽。到第二年春天,這些小芽就長大成了楊樹的花。花掉下來後,樹上就長出綠油油的葉子。當然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可以吃。
「楊胡」
每到楊樹花掉落的時節,我們那些小夥伴就會每人拎一個麻布袋去楊樹下撿楊樹花。孩子們有說有笑,有玩有鬧,最後比比誰袋子里的楊樹花最多,誰就是冠軍(頂多也就是回家能多吃點而已)。
關於楊樹花我也百度了下,這東西不僅能吃,還能入葯:可直接抑殺病原體,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對抗免疫抑製劑,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效緩解畜禽發病期間的各種應激反應,使動物胃腸肌及括約肌張力提高....(咱還是不說葯的事了)
涼拌「楊胡」
關於「楊胡」的烹飪方法我已經記不太清了,記得撿回來之後先要放在大盆里用水泡幾個小時,然後再清洗好幾次來去除上面的髒東西。之後下鍋用開水煮(具體煮多長時間記不清了),煮熟後撈出來入盤,放入蔥、姜、蒜、鹽、味精、香油、醋,攪拌均勻就可以吃了。 「楊胡」的口感很不錯,柔軟又略大清脆的口感也很適合小孩兒和老人吃,如果再來杯小酒,那可就更有味道了。
以上是「楊胡」的拌菜做法,此外還可以把它裹上面糊炸著吃,或者剁成餡捏餃子、蒸包子,味道也都很不錯。近年來北京大範圍治理楊絮,漫天飛舞的「雪花」越來越少了,但與此同時,「楊胡」也很難再找到了,以後再想吃這道菜,可能就要去北京周邊尋覓了。
格子的家鄉菜 我是吃貨我自豪
論吃這件事情,中國人都擅長吃,但是山東人民對於吃更是有無限的熱愛。我的家鄉是山東濟寧,就是那個孔子孟子的故鄉。說到孔老夫子,其實孔子也是個十足吃貨,古時候拜師必交一掛臘肉作為拜師禮。在濟寧,吃可以說是生活中的頭等大事,美好的一天當然要從一頓豐盛的早餐說起。
糝湯、油餅、饊子、粽子、壯饃、辣湯......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濟寧人民喜歡吃,從早餐就開始了,濟寧的早餐種類非常豐富,除了各地常見的包子油條豆漿稀飯之外,濟寧人民還有很多自己愛吃的東西。糝湯,是魯西南和河南地區都有的一種美食,濟寧地區糝(sha,二聲)湯用羊肉湯熬成,加上麵粉,出鍋打上蛋花,撒上香菜,配上切好的油餅,再加上羊肉,又名粥泡羊肉。另外,濟寧的粥不是稀飯,特指一種豆子面熬成的粥,配上油條味道最佳。
在濟寧,糝湯一般配油餅或者湯麵角
羊肉串夾餅配豆腐腦
濟寧人喜歡吃,而且不分大店小店。地攤之中,最具有濟寧代表的當數羊肉串夾餅。羊肉串夾餅興起於近二十年,濟寧人下午喜歡吃豆腐腦和蛙魚,並且配以炸串。不知誰發明用餅加上醬料,裡面夾上炸好的各種炸串,就成了濟寧人最愛吃的羊肉串夾餅。下午三四點,濟寧人喜歡吃一碗豆腐腦蛙魚,來上一個夾餅,這就成了濟寧人的下午茶。
羊肉串夾餅,是指各類串,例如羊肉串雞肉串,豆腐串,炸好夾在餅里
甏肉乾飯
濟寧的小吃里,另外具有代表的就是甏(beng,四聲)肉乾飯。甏肉乾飯,是指用一種特殊的炊具,叫做甏,將五花肉、肉憋茄、辣椒、豆腐、卷煎等等放入甏中燉,一定要用滷味老料,長時間小火燉煮。吃的時候,直接點想要的食物,配上一碗米飯,稱為甏肉乾飯。不吹牛,不能吃肉的,吃上甏肉乾飯,也能連吃三塊。
濟寧甏肉乾飯
汪魚絲、含羞魚球....濟寧菜河鮮湖鮮為主
濟寧位於魯西南,菜系當數魯菜。但是濟寧菜也有自己的分支,濟寧內府菜中,河鮮湖鮮佔據多數。濟寧多水道,而且微山湖正位於濟寧,可以說有江北小蘇州之城,而且古時濟寧為運河都,掌管京杭運河,南北商船匯聚於此。因此濟寧菜除了魯菜風格之外,還兼具南方菜系的特色。
濟寧菜多以魚為主,圖為濟寧汪魚絲
濟寧多水多魚,因此大家也愛吃魚。濟寧人吃魚喜歡吃個鮮味,講究清燉、清蒸,有事魚肉豐富,會將魚肉加工成魚片、魚絲、魚球。當然,濟寧人除了愛吃清真,也喜歡紅燒,草魚、鯉魚這類刺多的魚,會用大鍋燉,例如草魚抹鍋餅,就是濟寧很有特色的菜。
在濟寧,吃是重要的事情,街頭巷尾,特別是小區里,有很多地道的餐館,在大商場里反而不多見。在濟寧吃飯,喜歡先吃菜,最後吃飯,如果您想要米飯饅頭,記得先給服務員說聲提前上哦。
皇上的家鄉菜 飯都上桌了還要什麼光線構圖
什麼是家鄉的味道?就是在你的腦海中、肚子里烙印的痕迹,不管你走的多遠,當那股熟悉的味道出現,你會瞬間被擊中以致鄉愁蔓延開來。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衚衕串子,筆者對於北京的各種吃食都挺喜歡,今天就挑三樣聊聊。
家裡做的最正宗——炸醬麵
對於炸醬麵來說,家裡做的是最正宗的。黃醬、甜麵醬、五花肉丁(吃素的也可以放雞蛋)等配料炒製成一碗醬(北京人每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配料和比例,在此筆者就不細說了,省的在"行家"面前露怯。),油的比例要掌握好,太多了膩太少了發乾不好拌。
炸醬麵
拌面是個技術活,兜底掃邊慢慢來,理想狀態就是每個麵條上都沾上醬。去飯館吃菜碼至少7、8樣。家裡吃沒那麼多講究,常見的有黃瓜條、心裡美蘿蔔絲、青蒜或者其他幾樣應季蔬菜。剝幾瓣蒜桌上擱著。吃的時候兩口面一口蒜別提多過癮了,來點米醋還能提鮮解膩。
炸醬麵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冬天吃鍋挑兒夏天吃過水,手擀麵最佳,切面也沒啥問題。當然夏天還有一種麵條也很不賴,那就是麻醬麵。北京人一說哪家炸醬麵最正宗,答案肯定:我家的啊!透著自豪和調侃的勁兒。
老字號的都不賴——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的前身據傳是蘇造肉,使用上好的五花肉烹制,但價格昂貴普通百姓吃不起,於是人們用豬下水代替,在經過各種民間廚神的改造,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樣子。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老湯里一起煮,輔之以炸豆腐片、滷汁,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等輔料。
鹵煮火燒(左上的燕京瓶啤和北冰洋也是北京特產)
與上面說的炸醬麵自家做的最可口不同,鹵煮火燒還是去老字號吃比較好,人家那一鍋老湯做出來的才最有味道。看著師傅從滾開的鍋中撿出肺頭、大腸、火燒等配料,放在案板上利落的手起刀落將配料切成數段(動作之熟練總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課文里說的賣油翁銅錢灌油而不沾的典故。)澆上老湯。按照自己口味的鹹淡,放入韭菜花、醬豆腐、蒜汁和香菜。老北京好喝兩口的,一碗鹵煮+二兩牛欄山就是晚飯了。筆者常去吃的是北新橋鹵煮,不是做廣告啊人家那名氣真不稀得我這廣告。
簡簡單單才是真——涮羊肉
與風靡全國的各種火鍋不同,老北京的涮羊肉其實挺簡單的。沒啥秘方底料,銅鍋木炭一鍋清水,幾片姜、幾段蔥就可以涮起來了。蘸料也不費勁,芝麻醬、韭菜花、醬豆腐按比例調和,輔以現炸的辣椒油和切碎的蔥、香菜。
涮羊肉
傳統的老北京涮肉食材也很簡單。以兩個人為例,兩三盤手切羊肉、一盤毛肚、一盤粉絲、一盤蔬菜、一盤豆腐也就齊活了,再配上一瓶二鍋頭,是牛二還是紅星看個人口味。毛肚講究七上八下不撒筷,吃的就是個脆生彈牙。手切羊肉薄厚適中,肥瘦搭配,每個人守著自己面前的一畝三分地,肉片變白浮起就可以了,新鮮的羊肉入口回甘。講究點的用小勺從蘸料碗里撈出蘸料淋在羊肉、毛肚上,而不是將食材直接放在蘸料中攪拌,這樣可以保證從始至終蘸料味道不會變。最後來上個芝麻燒餅這頓飯就完美收官了。
現在銅鍋木炭家裡面費點勁,而且手切羊肉也不好買。都是去老字號吃,飯點人多排隊一個小時才吃上也是挺正常的。但是人們依然禁不住誘惑,或坐或站翹首以盼,就為了羊肉入口的滿足和二鍋頭入喉的灼熱刺激。
也許你會說,你這圖片太少質量也差點意思啊!美食在前還能拿著手機考慮光線、構圖,甚至拍完照片還要美圖秀秀髮微信的,那都是吃飯不虔誠的主兒。像姆們這樣的餓死鬼都是心無旁騖專註碗筷的,能有這三張圖已經謝天謝地了。
異想天開的家鄉菜 帝都土著獨愛小吃
聊到吃這個話題吧,身為北京土著的其實還真挺為難的。咱們平心而論,北京雖然你找到些美食不難。但大部分實際上都是外來菜,更多是其他地方菜演變過來的。而鑒於組裡北京本地孩子不少,估計他們也把能叫得上名號的菜都說的差不多了,我就給大家溜溜縫兒,說說北京小吃好了。
麻團是很不錯的北京小吃
北京的本土小吃實際上還是相當有特色的。不少更是屬於我從小吃到現在的。而小吃類,不同於很多北方菜系主打咸口,北京小吃還是以甜點為主(哦對,得先說明,這是基於我不吃內臟,因此沒法接受炒肝啊,鹵煮啊這些小吃的前提下,就是這麼異類的北京人~)。 論筆者最喜歡的話,主要是這麼幾種:驢打滾,棗卷果和麻團(嗯,我知道貌似麻團各地都有的樣子)。
驢打滾是一整個切出來的
在大飯館裡,驢打滾和很多小吃都做得更精緻些
這些小吃,既可以很精緻也可以很大眾。而驢打滾和麻團基本都是主打豆沙系作為餡兒來製作的小吃。從筆者個人的喜好來看,驢打滾更適合用豆餡兒,而麻團則更適合用豆沙。這倆,麻團要趁熱吃,多少有點兒外焦里嫩的效果。而驢打滾則適合常溫甚至可以放到冰箱里稍微降溫下才更好。其中,驢打滾是可以做到餡料溢出來的效果的(恩,稻香村就有,那種豆餡兒填的特別滿的),就我個人而言,那可能是最好吃的北京小吃之一了。
棗卷果,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
護國寺的棗卷果,假期有空各位可以去嘗嘗
另一種小吃則是棗卷果,這種小吃可能你不去一些特色的北京小吃館是找不到的。而很多人更是對它非常陌生。但這絕對是一種相當美味的小吃。從食材上來看,主料是山藥,紅棗以及白糖炒融化後的糖漿。此外還會撒上一些果脯,碎花生之類的點綴一下。從外觀上看,這是一種有些「黑乎乎」近似黑暗料理的東西。不過實際上非!常!好!吃!,表面的顏色白糖有些焦化的效果,而加起一塊兒還會有些拔絲的效果。各位在北京的話,現在比較好找的就是分店很多的護國寺小吃,基本店裡都會有,可以點來嘗嘗。
麵茶,個人相當喜歡的北京小吃
除了這些吃的,還有一種我個人很喜歡的配著小吃喝的「主食」——麵茶。基本來說,是非常細的小米麵煮成的類似麵糊的效果,而後在上面澆上芝麻醬。自己真的喝之前呢,要在上面撒好椒鹽。至於喝法,身為北京本地人我承認我從來都喝的很不傳統,我基本都是拌開喝的,各位按照傳統的方式轉著喝呢也可以,這東西我是覺得沒啥好壞,完全看個人的飲食習慣。
我自己屬於喜歡把麻將拌開來喝的,味道比較均勻,不過可能會被人噴不夠傳統
如此一來,甜口的小吃,配上這麼一碗麵茶。基本可以說是一頓簡餐了。各位如果吃各種大菜硬菜特色菜什麼的都眼花了。如果人在北京不妨嘗嘗這些更簡單,卻也更看手藝的小吃。
小劉同學的家鄉菜 各種小吃停不下來
劉同學來自湖北,江漢油田,平時吃飯多是辣的,北方待了幾年,吃辣能力基本退化,不過前兩年夏天回家還是會去吃「油悶大蝦」。筆者記得初到大學時,介紹自己的家鄉說到「油悶大蝦」大家總會恍然大悟道"原來是那裡"。
油悶大蝦
上面就是油悶大蝦,小時候記得很便宜,40一盆。但是聽同學說現在好像漲到5塊一隻了o_o除了油悶大蝦,還有下面這倆,荊州糯米包油條和武漢豆皮。
糯米包油條(圖片來自網路)
武漢豆皮(圖片來自網路)
武漢豆皮大家比較熟悉就不說啦,來講講糯米包油條。糯米包油條是將糯米蒸熟後鋪平,將油條放在糯米飯上,再根據個人喜好(一般是小吃攤大媽的喜好)放上榨菜,炸糊椒火腿等,然後用糯米飯包住,即可食用。敲黑板!敲黑板!剛才說到炸糊椒,同學們知道是什麼嗎?
炸糊椒(圖片來自網路)
上圖就是「炸糊椒」,在秋天辣椒全部拔掉時,會將大大小小顏色不同的最後一批辣椒洗乾淨涼干剁碎,再將碎米洗乾淨涼干,將它們加入適量食鹽攪拌在一起,然後裝入罈子里壓緊封口,倒置於通風乾爽之處。經過半個月自然發酵就可以食用,一直到第二年春天不壞。湖北人把辣椒叫胡椒,這種菜需要用較多油炒,所以叫:炸糊椒。講解很專業吧,其實是百度的,我也剛知道了炸糊椒的做法,哈哈。
終於知道為什麼這次家鄉菜讓我來寫了,因為越寫越餓T_T。許多編輯同事們寫的根本停不下來,都回憶起了自己的家鄉和小時候的自己。看了這麼多編輯的家鄉菜,有沒有看到你最喜歡的呢?如果你家鄉也有什麼好吃的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們分享哦~
※越南芽庄遇見一家本土牛雜火鍋,火得不得了,太好吃了
※真實版變形金剛 可完成多種重要任務
※Boom Shakalaka 一款會唱歌的印表機!
※國外測試機構:三星Note 8屏幕為目前評級最高
※傳聞谷歌將在下周發布藍牙耳機 劍指AirPods
TAG:中關村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