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減價」的秘密是……丟掉「中間價」!
我們經常看見因為促銷而幾百種商品同時減價,卻很少靜下來想一想,到底為什麼這麼做。
你如果深入思考,就會覺得這種促銷方式令人費解。
「大減價」是要降低貨物的平均價格,本來可以整年平均降價5%,但為什麼一年要降價兩次、每次降價30%呢?
價格變動給門店帶來很多麻煩,因為它們需要更換價簽和廣告。那麼為什麼還自找麻煩,把價格搞亂呢?
一種解釋是,大減價是進行自我定位的有效方式。
有些顧客到門店挑選、比較很久才出手購買,有些顧客則相反。
所以,對門店來說,最好是用高價套住忠誠的(或懶惰的)顧客,再用低價吸引住便宜貨買家。
中間價位沒有好處:價格不夠高,無法從忠誠顧客那裡多賺錢;價格不夠低,無法吸引便宜貨買家。
但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
因為如果價格保持穩定,那麼即使對價格最不敏感的顧客,也知道在哪裡能買到便宜商品。
所以,門店不能堅持高價或低價,而應在兩個極端之間跳來跳去。
一種常見的局面是,兩家門店要爭奪相同的顧客。
如果其中一家大部分商品比另一家貴,那麼前者很難保住自己的生意。所以,雖然它們平均來說,商品的價格類似,但兩家店都不會讓價格保持不變。
這樣一來,兩家店都可以將便宜貨買家與需要特定商品的顧客區分開,後者就像按照菜譜挑選原料的人。
便宜貨買家會挑選降價的商品,然後充分利用;而按需求挑選的顧客則是為購買特定商品,對價格不太敏感。
價格定位策略之所以有效,是因為特價商品總是在變動之中,而顧客一次購物跑兩家門店又太麻煩。
如果顧客能夠預測哪些商品會打折,他們就可以提前挑選分析需求,甚至可以選擇正確的門店,在商品最便宜時購買。
實際上,更準確、更能說明問題的方法是,逆向思考「大減價」的行為,即把商品平時的價格看作折扣價的溢價,而非根據平時價格對照大減價時的折扣價。
對門店而言,更有利可圖的方式是,出人意料地(比照大減價時的價格)大幅漲價,而非以可預測的方式小幅漲價。
顧客要繞過出人意料的漲價是很難的——價值較低的商品在漲價時,人們甚至很少注意,而繞過可預測的漲價卻是輕而易舉的事。
此外,很多產品有相似的(或並非很相似的)替代品,有些便宜,有些貴,而且定價的隨機性很大。除非顧客特別留心,記住並比較商品的價格,否則很容易大意失荊州。
來源:《卧底經濟學》
※十五年風雨,看漱玉平民如何「橫掃」山東
※糖友們,你們測過餐後一小時血糖嗎?
※努力工作老闆就會感動?你想錯了!
※節日促銷,堆頭陳列就這樣做!
※她們說,做銷售會上癮,不能自拔!
TAG:中國藥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