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繆斯夫人:全面兩孩政策之後,你要立即生?還是等一等?

繆斯夫人:全面兩孩政策之後,你要立即生?還是等一等?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撰文|李 龍(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博士生)

責編|巫錫煒 靳永愛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全面兩孩生育政策自2016年的年初正式啟動實施,迄今已度過一年零三個季度的時間,越來越多的家庭正加入到這場「造人」行動中,把生育二孩提上了議事日程。兩孩政策時代的頭幾年裡,適齡夫婦如果計劃生兒育女,可別光碟算著孩子生肖星座將來如何,還應多加關注全面兩孩生育政策對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的人口形勢產生的深刻影響,特別是其所帶來的新增出生狀況,因為這會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孩子能不能生在好的醫院,以後能不能進入好的學校,甚至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為什麼?我們從人口學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

什麼是「出生高峰」?

先來介紹點有關「出生高峰」的人口學小知識,這能幫助我們理解全面兩孩生育政策給個體未來生存發展帶來的影響。顧名思義,如果某一時期出生的量明顯高於前後兩個時期,繪成圖後將表現為凸起,我們就可以說這一時期經歷了出生高峰。它還有個耳熟能詳的別稱,喚作「嬰兒潮」。出生高峰對於那些身處「峰」中的人意味著什麼呢?歐美學者關於二戰後「嬰兒潮」的研究很好地揭示了這一點。比方說著名人口經濟學家伊斯特林就發現,「嬰兒潮」一代人總體上要活得更艱辛:他們進入勞動力市場時,失業率升高,通脹率升高,最後甚至連離婚率和自殺率都升高。這其中的原因不難想像,正是由於勞動力的規模較為充裕,競爭才會變得激烈起來。出生高峰客觀要求社會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得要跟上,若是前一時期本就供不應求,「僧多粥少」的境況會持續加劇,導致住院分娩難、入園托幼難、擇校學習難、求職就業難等等一些問題。

未來幾年新增出生人口將帶來小規模的「嬰兒潮」

全面實施兩孩政策後,為什麼會出現出生高峰呢?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有相當比例的家庭按政策要求只能生育一個孩子,而這些家庭實際上有二孩生育意願,在政策限制下不能實現,這些女性累積了不小的生育勢能。兩孩政策放開後,這些有二孩生育意願的、只有一個孩子的女性則會出現「搶生」現象,在幾年內集中生育二孩,造成短期內出生數量明顯上升。因政策調整而「額外」多生的孩子就得「見證」這次出生小高峰了。

那麼未來幾年會多出生多少的孩子,所以才導致了小規模「嬰兒潮」的出現?我們可以基於一種相對簡潔明了的方法、利用一些比較紮實可靠的數據來推算全面兩孩生育政策將會新增多少出生人口。未來幾年多出生的孩子主要來源於在政策放開前不能生第二個孩子但是現在可以生第二個孩子的已育一孩女性。這個群體規模有多大呢?我們可以對這個潛在的二孩生育人群(可稱之為「目標人群」)總體狀況進行估計。根據2014年1‰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全國約有1.44億的已育一孩育齡婦女。我們一步步扣減掉在舊政策下就能生育二孩的育齡婦女,這裡面既有符合農村「一孩半」以及兩孩政策條件的,也有滿足「單獨兩孩」和「雙獨兩孩」政策要求的,甚至還有屬於再婚夫婦只育有一孩可生育二孩等照顧性生育政策範圍的。然後推算至政策啟動實施的時點(2016年),最終得到2016年目標人群總量約為9100萬人,即有9100萬隻有一個孩子的女性是未來幾年生育二孩的潛在群體。這些受益於新政策、有機會生二孩的育齡婦女中,有一半左右在40歲以下,而40歲及以上的也有大約一半。

或許有人就會說了,40歲及以上的育齡婦女能有幾個選擇在政策放開後生育二孩?上述結果豈不是會誇大政策作用。我們必須強調9100萬人有生二孩的可能性,但實際上新增多少出生還取決於另外一個重要參數,那就是二孩生育的比例。分年齡的二孩生育意願是有差異的,年輕的育齡婦女二孩生育意願高,年齡越大的女性二孩生育意願則越低,40歲及以上的育齡婦女計劃生第二個孩子的比例在10%以下。根據全國1‰抽樣調查的分年齡二孩生育意願比例推算,全面兩孩生育政策累計將使中國新增大約1720萬出生人口。

當然,1720萬的「額外」出生人口並不會在政策一放開的短時間內集中「爆發」出來,而是會分散在四五年間完成生育,平均每年新增340餘萬人。全國1‰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生育時間安排並非均勻分布,人們更多偏好未來兩到三年生育第二個孩子。按照這樣一種生育時間安排模式估算,未來幾年因政策放開而「額外」出生的人少的年份達到160萬,多的年份則達到470萬。過去十餘年間,中國年度出生人口規模長期維持在1600~1700萬人的水平,而未來幾年峰值出生人口將超過2000萬,達到2100萬左右,峰值時期堪比20世紀90年代前期(見下圖)。

圖 1950~2021年的中國年度出生人口數量

新增出生人口給城鎮造成更大壓力

也許你會說,中國這麼大,1720萬平均分布到全國各省影響也就微乎其微了嘛。然而,這1720萬新增出生人口並不會均勻地「攤派」在既有的人口分布格局之上。由於農村育齡婦女在全面兩孩生育政策啟動實施前就已經有大約一半被允許生育二孩,目標人群規模因而相對有限,加之人口城鄉流動作用,城鎮成為了目標人群的主要分布地區。根據測算,常住城鎮的目標人群佔到約七成,預計她們生育的二孩數量可達1300餘萬。一些大城市的生育態勢變動將會更加突出,2016年觀察到的數據資料顯示,像北京、天津等地,較之於年初的月度住院分娩活產量,年底的月度住院分娩活產量增長了近一倍。這雖然不完全是由全面兩孩生育政策造成的,但仍提示我們關注新政策給大城市生育服務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廣東、山東、河南等人口大省的戶籍目標人群規模尤為龐大,均在700萬人以上,預計生育政策調整之後將會新增上百萬的出生人口。另外,江蘇、四川等省由於此前無分城鄉均推行了一孩生育政策,戶籍目標人群數量也不算小,預計最近四五年間將有百萬左右新增出生人口。

在出生「小高峰」中合理選擇生育時機

一個人的命運在他/她出生時就已經確定了,這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在社會公共資源相對有限、社會運行環境較為平穩的前提下,一個人從出生後獲取的衛生服務,到青少年時享受的教育服務,再到成年期承受的就業與住房服務,進入婚姻市場,甚至到死亡後獲得的殯葬服務,「從搖籃到墳墓」,都跟其出生時同批人的規模密不可分。一個不得不直面的社會現實就是,當你與規模龐大的一批人相伴而生,你就極有可能需要付出更多來競爭入園、入校,競爭上崗、「上樓」,目前的一些要為人父、為人母的80後、90後相信對此有一定的體會。所以,全面兩孩生育政策1700多萬新增出生人口的「小高峰」來臨之際,想要生兒育女的你是緊步快趕、立即著手,還是緩步慢行、另擇佳期?時機選擇或許將會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特別是在城鎮地區。當然,我們也要相信中國快速發展將創造的更好條件、會帶來的更多機遇,畢竟一個人的命運跟經濟社會狀況有著更緊密的聯繫。

參考文獻:

1. 翟振武、李龍、陳佳鞠(2016):《全面兩孩政策下的目標人群及新增出生人口估計》,《人口研究》,第4期。

2. 王培安主編(2016):《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人口變動測算研究》,中國人口出版社。

3. 翟振武等著(2017):《全面兩孩政策熱點面對面》,中國人口出版社。

製版編輯:許逸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天問專欄:吃個龍蝦也能搞出X射線望遠鏡?
18世紀的一位貴族女科學家
殺死瘧原蟲的新方法:居然是細菌!
前沿:中國學者揭示:寨卡病毒如何導致小頭症
量子通信專家遭恐嚇:人人自危、無心工作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