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靠大腦來刷新世界紀錄?

靠大腦來刷新世界紀錄?

德國柏林馬拉松賽中,肯亞選手丹尼斯·金梅托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2小時2分57秒,比之前最好的成績快了26秒。這是一項非凡的成就,特別是對從2010年才開始訓練的人來說。

現在,馬拉松世界紀錄僅比2小時多出3分鐘左右,人們不禁會想,人類接下來是否能夠突破177秒的差距,使得紀錄進入2小時內?這也成為了馬拉松參賽者們的一大目標和面臨的最大挑戰。如果想要突破極限,體育科學家將會列出以下幾個熟悉的條件:平坦的跑道、完美的天氣溫度、高攝氧能力、完美的跑步效率和一流的心臟調節能力……

隨著運動界的耐力紀錄不斷被刷新,科學家們也開始關注人類耐力極限,並把重點放在生理環境上,也就是身體的屬性上。

在運動生理學中,疲勞是指肌肉已經無力來維持身體所需的力量,通常被視為人體的「機械故障」。當你達到了極限時,向肌肉供養氧的能力會受限,乳酸在血液積累,你會覺得四肢酸痛,接著你會慢下來或者放棄。也可以這麼說,你將肌肉中的糖原儲備消耗殆盡,這意味著你已經不能創造足夠的能量來運行。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科學家還逐漸認識到,耐力限制是由耳朵之間的灰色腫塊(腦灰質)決定的,而且影響程度比以往想像的更深,人體感覺疲勞後,大腦會調節將速度減緩,或者因不能長時間堅持而逐漸放棄比賽。

美國生理學家邁克·喬伊納考慮了人類在馬拉松耐久能力中所有的身體屬性,並計算出人類馬拉松的極限紀錄為1小時57分58秒,這個數值比今天的世界紀錄還要快5分鐘。想要打破世界紀錄,縮小與極限時間差距的運動員,還是要集中於提高這些身體屬性的能力上。

在金梅托刷新馬拉松紀錄的一年後,就有運動專家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準備在未來5年里打破馬拉松比賽2小時這個極限。鑒於在過去十年中馬拉松紀錄僅僅快了3分鐘,因此這個計劃是一個充滿挑戰和野心的計劃。

能否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於運動員大腦的調節能力。

1990年代末就曾有研究者提出,大腦有潛意識的安全裝置,相當於防止器官損害的槓桿。這種自我保護機制,被稱為「中央統治者」。

這似乎能解釋,在炎熱天氣下跑步的運動員,為什麼往往在開始時會比在較冷天氣下跑得慢些:如果大腦的潛意識察覺到威脅,它會減緩你的速度,以防身體的核心溫度上升到危險的水平。也許這類自我保護裝置是人類運動員沒辦法突破2小時極限的原因。

而且,大腦一旦意識到身體的力量達到極限,就會有意識地選擇停止運動。因此,對於運動員大腦意識的訓練也是突破運動極限的必然要求。為此,英國肯特大學的運動生理學家薩穆埃爾·馬哥拉招募了10名橄欖球隊員來進行「筋疲力盡實驗」。橄欖球隊員要踩踏自行車,並且是在一個固定功率基礎上——比如基於最大攝氧能力的90%,平均功率為242瓦——直到他們快不能再堅持下去,然後,當橄欖球隊員們快要放棄時,研究人員就要求他們必須盡最大可能的努力,再堅持5秒鐘。而後他們輸出的平均功率竟然可達731瓦,這個數值明顯超過了之前的平均功率。

馬哥拉表示,雖然橄欖球球員遭受了糖原耗竭和乳酸的折磨,然而這種生理效應並沒有直接停止他們的肌肉工作,而是大腦意識到自己的生理達到極限而命令身體停止運動。如果大腦再堅持一會兒,我們就會突破一個極限。

馬哥拉根據他的實驗結果,提出一種新的突破極限方法:「大腦耐力訓練」方法。2015年,他邀請35名英國士兵參加一個60分鐘的循環試驗,在這期間他將測量受試者的生理狀況。

他將受試者分成2組,所有人每周都要鍛煉3次室內自行車,堅持12周,但其中一組需要進行一種大腦精神訓練的任務——在他們蹬自行車的同時,要從屏幕上挑選字母組合這樣的腦訓練。

結果發現,對照組筋疲力盡的時間比訓練前延遲了42%,而腦訓練組則延遲了126%,腦訓練組甚至覺得這種超強力度的鍛煉也變得不太痛苦了。這就意味著,大腦的訓練也能提高運動員的成績。馬哥拉的結論在耐力研究界引起了轟動,但他並不是唯一一個相信操縱大腦可以提升身體性能的人。

2011年,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凱文·湯普森帶領一群騎自行車的人,進行了4千米的「個人最佳成績訓練」。

實驗中,車手跟屏幕上的頭像進行比賽,頭像的速度是車手所認為自己的最佳速度,而實際上頭像的速度比最佳速度快了2%。在這樣的條件下,車手能以與屏幕上一致的速度保持比賽,該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但是,當頭像速度被設置高出5%,車手就不能應對了。這表明我們身體的能量儲備約在2到5個百分點之間。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我們可以欺騙大腦。有趣的是,即使車手知道自己被騙,這個方法似乎也有效。

比如在2014年另一項研究中,當研究人員告訴運動員們,他們被欺騙了,並要求他們與頭像再進行一次比賽,他們仍然能比個人最好成績快2%。

不過湯普森的欺騙技術可能只有在實驗室里才能實現,對於能否欺騙頂級運動員,目前還不確定。畢竟,他們是運動精英,已經訓練了他們的頭腦,挖掘了身體的能量儲備,與我們大多數人不同。此外,世界上一些領先的優秀耐力運動隊已開始試驗一種更直接的方式:使用電流電擊大腦。

例如,2011年美國紐約市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馬裡布佩波戴恩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弱電流刺激運動員的大腦,以此觀察運動員的反應。首先,他們測量了自行車手蹬車疲憊時的腦電活動。當車手疲累時,研究人員發現運動皮層與島葉皮層之間的溝通強度會持續增加,而運動皮層是控制運動,島葉皮層則是處理從肌肉和身體的其他部位而來的信號的大腦組織。結果表明島葉皮層響應了痛苦的信號,然後派出指令給運動皮層,讓它休息。基於此,研究人員測量了自行車手被弱電流刺激島葉皮質10分鐘的情況。相比於正常情況,運動員感知力量的水平變低,產生的能量多出了4%。

那麼,腦刺激真的能夠幫助優秀馬拉松選手節約177秒,打破2小時的極限紀錄嗎?

研究人員認為非常有可能,通過弱電流刺激操縱大腦,在合適的條件下,合適的運動員身上可能會提高耐力。而該研究方向有望帶來新的方法,挖掘人體內隱藏的能源儲量。最終,使大腦提高人類身體耐力,打破紀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不懂常識 的精彩文章:

眼睛裡也會長結石?
大撕裂?宇宙最終或難逃悲慘結局
300光年外怪異類日恆星吞噬行星
中國100個最難讀的地名,你讀對幾個?
科普知識:沉迷虛擬會喪命

TAG:懂不懂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