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雙節小長假,認真為ta泡杯茶

雙節小長假,認真為ta泡杯茶

這篇是「多聊茶」的第壹佰叄拾柒篇常規文章

雙節小長假,我想好好為你泡杯茶

謹以此文,寫給即將到來的雙節小長假

人人參與的茶事

茶,是中國人生活中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體現在司空見慣。

陌生,則是指常人對茶的參與度其實很低。

一般人家裡的茶,多是靠親朋好友送。以至於不少人喝了許多年茶,愣是沒自己買過。趕上身邊有愛喝茶的人,沒事就蹭一口。要是沒人泡茶,大多數人也懶得自己動手。飯館的茶水,多是免費贈送。一下子,連點單的環節都省略了。至於喝茶的講究門道,大多數國人其實也都不甚了解。

這裡面,只有一件茶事例外。幾乎所有人一直深度參與,從小培養,常練常新。這就是「客來奉茶」。

小時候,我生活在北京衚衕的四合院里。那時候的人,都講些個老禮兒。逢有年節,必有親友來訪。來串門的人,有的我看著眼熟,有的壓根也不認識。但不管什麼人來了,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給客人泡茶。

我對這項勞動,從無怨言。那是因為,每當我們去別人家拜訪時,也一定會受到同等禮遇。時至今日,我給人家泡的什麼茶,亦或是人家給我喝了什麼茶,早就都記不得了。但這裡面有一套客氣話,我卻至今記憶深刻。

主人說:「那誰,快泡茶去!」

客人答:「您別忙活,坐不住,坐不住!」

主人一定要跟一句:「不差這一杯茶的工夫!」

像京劇戲詞似的,多是程式化的交談。擱到今天,這種聊天有了專屬名詞——「套路」。然而,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氣說出口,套話也格外生動。有時候過節頻繁串門,就能連續聽到三四個不同版本的以上對話,也頗為有趣。

我尚記得有位急性子的朋友,主人剛說「快去泡茶」,他則已站起身來大嗓門喊出「坐不住」!主人跑過去拉他坐下喝茶,他則已經一腳跨出門了。放在外人看來,真以為是打起來了呢。

現在想想,這才叫真正接地氣兒的中國茶文化呢。

古人的待客之道

竹爐湯沸火初紅。

寒夜客來茶當酒,後來讀到茶詩,才知道古人也講究客來奉茶。宋朝杜耒《寒夜》寫道: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粗粗讀下來,感覺和我小時候經歷的畫風不太一樣。看起來,不管是大俗還是大雅,以茶待客的心情卻是一般無二的了。

寒夜,本是最為寂寞無聊的了。即使想靜靜的發獃,也得給凍得夠嗆。詩人雖未說季節,但想必不是嚴冬也是深秋。窗外萬物凋零,更是平添了幾分傷感。此時有客來訪,豈不是正可破解孤悶。

今天拜訪朋友,多講究提前約好。要是貿然登門,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反而是大大的失禮。古人不比今人,聯繫起來十分不便。因此所謂訪友,在今天的人看起來就是「愣闖」。雖然不夠周全,但卻有一種不可預知的感覺。開門見朋友來訪時的驚喜,又是當代人感受不到的幸福了。

由於見面極難,古人會客時間都會偏長。關係稍好,則是一定要留宿的了。誰能知道,下次見面又要何年何月了。亦或者,根本不存在下次見面了。

由於時間充裕,自然可以慢慢點火煮水。待等「竹爐湯沸火初紅」之時,再為客人用心調製一份茶湯。這個過程很慢,當下人甚至難以「忍受」。但這漫長的寒夜裡,時間不就是用來為朋友揮霍的嗎?

這時候如果再說「坐不住坐不住」,那「尋常一樣窗前月」則不會有任何不同了。

可愛的西屯女

來之不易,才會懂得珍惜。明代郭登《西屯女》,寫的就是這樣一副場景:

西屯女兒年十八,六幅紅裙腳不襪。

面上脂鉛隨手抹,百合山丹滿頭插。

見客含羞嬌不語,走入柴門掩門處。

隔牆卻問客何來,阿爺便歸官且住。

解鞍系馬堂前樹,我向廚中泡茶去。

詩人筆下的西屯女,是一個滿頭插花、薄施脂粉的小村姑。估計平時家裡十分清凈,家裡突然來了客人竟然嬌羞的說不出話來。小姑娘警惕性不錯,並未給訪客開門,而是採取了隔牆喊話的方式。當問明情由後,這才將客人讓進家中。

客人進家,西屯女一通忙活。先是解鞍系馬,後是廚中泡茶。這一系列動作,都暗有留客之意。人家這客來敬茶真有誠意,連馬鞍子都給解了,你再說「坐不住」也晚了。

是友人來訪,還是過路打尖,詩里沒細說。但西屯女知道,只要客人出了家門,今生今世不見得再能相見。畢竟,又沒留電話也沒掃微信,我上哪找你去呀?

一生可能僅有一次相會,暗示了需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而這份心意的珍貴,也成了將無常化為永恆的基石。

中國式一期一會

當下的茶界,流行「一期一會」的概念。這本是日語,最早出於江戶德川幕府時代井伊直弼所著《茶湯一會集》。書中這樣寫道:

「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反覆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

這裡的「期」,所指的是一生的時間,而「會」指的是相會。

然而,最早提出類似思想的還不是井伊直弼,而是村田珠光。在《山上宗二記》中的《珠光一紙目錄》中可以發現,村田珠光重視主賓雙方在茶事活動中的影響。他認為,客人從進入露地到離開茶室,都需當作是一生僅有的一次相遇來尊敬亭主(即茶會的主人)。相對的,亭主也要以對等的心態誠心來待客。

其實,「一期一會」還真算不得舶來品。郭登筆下的「西屯女」,先是解鞍系馬後是廚中泡茶,不正是在踐行「一期一會」的想法嘛。

如今便捷的通訊,使得我們忽略了人與人相遇的不易。我們遇到的人,其實還是每天都在改變。我們總覺得,留了微信就可以很容易聯繫到。可有多少人喝過一次茶後,也就再未見過了呢?即使是關係不錯的朋友,也大都淪為朋友圈裡點贊的交情了。

時間在變,空間在變,唯一不變的也還是只有「變化」。我們以為比古人幸福很多,其實遇到的苦惱還是沒太大變化。

寫到這裡,我忍不住又念了一遍之前的那套話。中國老百姓,不懂得「一期一會」。大家只是覺得,泡茶可以把客人留下。見一面不容易,能多呆一會就多呆一會。客來奉茶,無疑是最走心的茶事。中國茶文化中,原來也有這樣深刻的部分。只怪我們,還沒有細細體會罷了。

雙節將至,大家別忘了認真給客人泡杯茶。

編輯:粒粒

校對:齊航

設計:靜平

楊多傑,「多聊茶」創始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城市史地文化及歷代茶文化。「中華茶人聯誼會」特約茶文化講師,多家電視及廣播節目撰稿人、顧問及常駐嘉賓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處-地鐵沿線的75個塵封秘境》

曾在《世界博覽》、《時尚旅遊》、《精品購物指南》、《中國國家旅遊》、《中華遺產》、《旅行家》、《社區》、《Timeout》等雜誌撰寫歷史文化類專欄文章

今日頭條:楊多傑(簽約作者)

新浪微博:@楊多傑 @多聊茶

人 人 講:【楊多傑的多聊茶】直播間

廣播電台:北京文藝台FM87.6 《吃喝玩樂大搜索》

喜馬拉雅:旅遊頻道脫口秀《I Love 游》主播

掌上北京:核心撰稿人及名士團成員

荔枝電台:楊多傑電台

本公眾號所有文字、音頻、視頻及聲明過的圖片著作權均歸作者所有

除已簽約的機構和平台外,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轉載、改編、引用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自網路

說說過節期間,最適合喝什麼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一個女孩的喝茶緣由
未辜負好茶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古老的民間茶文化代表:天水罐罐茶
他在陡峭的懸崖邊上一住就是20年,喜歡清靜早已習慣粗茶淡飯日子
大媽車站賣這種「茶杯」小吃,10塊錢一盒,一天收入上千塊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