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功夫茶泡法及演說詞介紹

功夫茶泡法及演說詞介紹

工夫茶是我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它是在唐宋時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飲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散條形茶瀹(yue)泡法的範疇,是瀹飲法的極致。雖然盛行於閩粵港台地區,但其影響早已遍及全國,遠及海外。

工夫茶表演用具:茶,以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興紫砂壺)、若琛甌(茶杯)、玉書碾(水壺)、潮汕烘爐(電爐或酒精爐)、賞茶盤、茶船等。

(一)鑒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鑒賞干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三)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茶梗。

(四)懸壺高沖: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五)春風拂面(刮頂淋眉):用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衝去壺頂的泡沫。淋壺可沖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衝到氣孔上,否則水易沖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為清洗,二為使壺內外皆熱,以利於茶香的發揮。

(六)熏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八)玉液回壺:用高沖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九)遊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凈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聖潔。

(十)關公巡城:循環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為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十一)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余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十三)品香審韻:先聞香,後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十四)高沖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複第八步動作。

(十五)若琛復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複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十七)再識醇韻:重複第十三步動作。

(十八)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鐵觀音等烏龍茶,內質好,香氣濃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因是表演,故只衝泡三次,希望能為來賓帶來美好的回味。

(十九)完成整套潮州工夫茶的沖泡程序。

潮州工夫茶的表演以沖泡兩次茶為宜,最多不超過三次。這樣既給來賓一個完整的印象,又不使表演時間過於冗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國慶最佳喝茶方式原來是這樣的!
雙節小長假,認真為ta泡杯茶
一個女孩的喝茶緣由
未辜負好茶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古老的民間茶文化代表:天水罐罐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