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義士,三次救友,卻三次失敗
文/劉誠龍
古人有云:「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讀書人多負心,若能逢上講義氣的,那就是奇逢了。
說起「奇逢」,歷史上還真有個叫孫奇逢的,是明朝萬曆年間的舉人,史載「先生少年慷慨有大志」。
孫奇逢14歲去拜訪一位楊姓前輩,楊前輩問他,若是碰到圍城,「內無糧芻,外無救援,當如之何?」他不假思索,答道:「效死勿去。」即使戰死,也絕不逃跑。
正因心存壯烈奇氣,孫奇逢早年也曾京漂求遇明主,意在領份職務,報效國家。京漂期間,職務沒領到,卻與左光斗、魏大中及周順昌等結了好友,臧否人物,高評時事。
但好日子不長,「天啟乙丙間,逆閹魏忠賢竊柄,毒虐忠良」,孫奇逢那三位好友,恰在忠良之列,也恰在魏忠賢毒虐之中。
魏忠賢雖是太監,但他在官場也混了許久,曉得綰罪之法,他起訴左光斗等人,不說左等反對他,而說其犯了貪腐,「僉院(指左光斗)竟擬贓二萬,科都(指魏大中)五千,嚴期追掠」,所謂嚴期,就是規定日期須交還「贓款」,否則「格殺勿論」。
魏忠賢是精確算過的,左光斗與魏大中是交不起錢的,二人都是清節之士,家境不好,也不曾貪,哪去找這麼多錢?他們在京都一起喝酒的文人倒是很多,每人湊幾百,按理說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他們都是讀書人啊,不是屠狗輩,朋友大難來了,趕緊飛,飛得沒蹤影了。
左光斗與魏大中遭罪之際,孫奇逢不在京都,他聽說兩人出事,已有時日,來不及流眼淚,沒時間發感慨,更沒心思奮筆疾書去寫時評,他想的是救人要緊,乃翻箱倒櫃,把自家存款找出來,代左與魏交款贖命。
孫奇逢家境也差,賣了家產,也不足魏忠賢給左與魏之「被贓款」的零頭。於是,一方面,孫奇逢在家門口樹了一塊牌子,牌子上書「為提學左御史醵金還贓之櫝」,幾比行乞;另一方面,冒著酷暑,騎著毛驢,挨家挨戶去籌錢,募得「數百餘金」。
屠狗輩講義氣多啊,魏大中與村民市民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大家聽了孫奇逢說其事迹,有雞蛋的送雞蛋,有母雞的賣母雞,準備買鹽的,鹽不買了,鹽錢做了捐資……
集腋成裘,只一兩天,五千金全湊齊了,孫奇逢包了這些愛心救命錢,飛奔去京都,「賚送都門」。可是魏忠賢是要錢嗎?他起意是要魏大中的命,魏忠賢趕在孫奇逢交款之前,「科都已斃杖下矣!」錢到了,命沒了!
魏大中死在左光斗之前,他救命金只須五千,左光斗的「贓款」是二萬,魏忠賢給的時間寬限些,其實也是貓逗老鼠。孫奇逢相信大明朝廷,以為只要「贓款」到了,人命可保,來不及給魏大中擦眼淚,又趕緊上路,給左光斗籌款,「約鄉民凡十三場子,畝捐一文,可得數十萬緍」。
鄉民都是屠狗輩啊,義氣,「於是輸者雲集,數日之內,義湊數百」,也是馬不停蹄,星夜趕京城,結果呢?「甫送至,而僉院亦斃杖下!」
一年以後,孫奇逢的好友周順昌又被魏忠賢複製大罪,孫奇逢也複製籌錢,周順昌其命如何?也是複製左光斗與魏大中的命運了。
孫奇逢有俠氣,不單在錢上,而是深深烙印在義上。別以為魏忠賢綰罪左光斗等人,只是經濟問題,其實是立場問題,魏忠賢要殺與他作對的人,你去幫魏忠賢的對立面,這是什麼問題?
當時的讀書人都懂,所以他們都躲開了,孫奇逢號召捐款的時候,他們也都掩了耳,聽見了也當沒聽見。不過事後,文人還不錯,都誇孫奇逢,「海內高其義」。文人做時評,不但特積極,而且很正義。
從那以後,孫奇逢好像再沒去過京都,他歸隱了,歸隱於河南境內的蘇門夏峰村,潛心搞研究,初主陸王,晚又潛心程朱之學。後來大明亡了,大清興起,曾11次來請他出山,做官,孫奇逢都是「累征不起」。
孫奇逢最後活了92歲,在那個時候絕對是高壽了,天公這回算是勘對了賢愚沒枉做天,讓我們印證了一回「仁者壽」。
※大明軍力到底多強?
※崇禎在明朝滅亡前開啟瘋狂殺戮:殺死兒女妻子,坑殺眾多忠臣
※朱元璋溺愛子孫,結果沒想到這就是明朝滅亡的導火索!
※非洲有個地方,自認是中國人後裔,為證明,還拿出一中國特有物品
※明朝到底有多黑暗?光憑此人的行為,放現在大多數國家都無法容忍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