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提醒:姜雖好,但一年之內,秋不食姜!兩類人也同樣不宜吃
姜,別名還魂草。
民間傳說白娘子誤飲雄黃酒變回原形,許仙受驚致死,白娘子為救許仙赴昆崙山盜仙草,這盜來的仙草不是什麼靈芝,其實就是生薑芽,所以生薑不僅叫「還魂草」,薑湯又叫「還魂湯」。
生薑素以葯食俱佳見稱,經常食用能強身健體,養生益壽。古有「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今有「晚吃蘿蔔早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之說。
秋不食姜是指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而生薑屬熱性辛辣之物,秋燥再加上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加重秋燥對身體的危害,所以,秋天盡量以少吃薑為宜。
夜不食姜是指人在清晨之時,胃中之氣有待生髮,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為一天中飲食的消化吸收做好「鋪墊」,並且生薑中的揮髮油可以加快血液循環、興奮神經,使全身變得溫暖。
尤其是在冬日的早晨,適當吃點姜,還可驅散寒冷,預防感冒。到了晚上,人體應該是陽氣收斂、陰氣外盛,因此晚上應該多吃些清熱下氣消食的食物,比如蘿蔔下氣化食,更有利於夜間養生。晚上吃薑,生薑的辛溫發散作用會影響人夜間的正常休息,還容易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的癥狀。
但是對於姜的吃法我們還要辨證對待
當有病需要用姜時不應因噎廢食,如秋季治療風寒咳嗽經常用姜。中醫認為 寒熱性質疾病治療應該「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即熱病用寒涼藥物治療,寒病用溫熱藥物治療。如果病人屬於虛寒體質,患的又是虛寒性質的疾病,此時夜間吃薑也不必顧忌,這對病情好比是雪中送炭,有益無害。
如果病人屬於熱性體質,患的又是熱病,此時縱使白天也不能吃薑,否則對於病情無異於火上澆油。患寒性疾病的人,如果夜間因受涼而加劇咳嗽、腹痛、嘔吐,此時即使是半夜也應該急服熱的薑湯,可以起到溫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嘔止痛的良效。
相信大家都有吃過生薑後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體內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能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
所以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里呆久後,吃生薑就能及時排除寒氣,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另外生薑還有解毒、祛斑功能。
生薑的唯一不足之處就是吃多會引起肝火旺,剋制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搭配一些疏肝理氣的食物,如山楂、菊花,用它們泡茶喝,就可以消除生薑引起的燥熱而不傷身體。
吃薑要注意4個禁忌:
1.吃薑並非多多益善
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乾、咽痛、煩渴、汗多,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適量即可。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即可。
2.不要吃腐爛、凍的生薑
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姜不爛味"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3.陰虛體質的人不能多吃薑
陰虛就是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常口乾、眼乾、鼻干、皮膚乾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溫,陰虛的人吃薑會加重陰虛的癥狀。
4.肝炎病人不宜吃薑
生薑是葯食兩用的調味品,其主要成分是揮髮油、姜辣素、樹脂和澱粉。變質的生薑還含有黃樟素。姜辣素和黃樟素,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細胞發生變性、壞死,以及間質組織增生、炎症浸潤,而使肝功能有所失常。因此,建議肝炎病人不吃或少吃生薑。
姜的三種功效:
1.治療濕氣
將一塊拇指大的生薑加水煮沸或放入熱水中浸泡,待水溫合適(40度左右)泡腳,能夠有效地防止濕氣進一步發展。即使沒有濕氣的人,生薑泡腳也可以起到驅寒的作用,以此來預防感冒。
與生薑祛濕相當的還有馬齒莧,將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做成蒲公英馬齒莧茶,泡腳時飲用一杯,祛濕效果更佳。
蒲公英可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赤小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薏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而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2.抗氧化、抑制腫瘤。
生薑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不僅能夠有效抑制腫瘤,延緩衰老等。老人常吃可以有效清除「老年斑」,可謂一舉多得。
3.殺菌解毒。
生薑提取液具有顯著的抑制皮膚真菌的功效,另外對於經常出現牙周炎或者口臭的朋友而言,也有著極大的好處。
最後,教你一招:生薑貼腰上
白天坐的時間長了,用多了電腦,總感覺脖子酸腰疼,有時甚至疼得難以入睡。煮上濃濃的一鍋薑湯,加少許鹽和醋,然後用毛巾浸水擰得八分干,敷在疼的地方。反覆數次,能使緊張的肌肉鬆弛下來,舒筋活血,可大大地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