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笑祖龍痴,鞭石求蓬瀛
鞭石,傳說因為被神仙鞭笞,血染成紅色,是為紅石。
澄海樓,有清幾代帝王都曾詩題於此。
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巧合,乾隆皇帝弘曆的一首詩清晰地照應了《紅樓夢》所揭示的歷史真實。
這首詩所吟詠的對象乃萬里長城第一座城樓——「澄海樓」。這座位於萬里長城最東端「老龍頭」處的重檐朱樓,背倚燕山、面觀渤海,建於明初,於清代重建。不僅如此,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代帝皇都曾以澄海樓為題,為這座萬里長城第一樓賦詩,這些詩句體現了三代帝皇不同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現狀。其中,康熙寫作《澄海樓》時年方十八歲,但是詩句表達了這位少年帝王的豪邁胸襟和遠大政治抱負。與之相對,時年二十二歲的雍親王所作之《登澄海樓》則帶婉約、陰柔氣息,常在詩句中用典當然表現了雍正不俗的文學造詣。
而由乾隆所作的一首《再題澄海樓壁》卻在一派天馬行空的詩句之外,展現了乾隆自信、自負的性格特點,和志得意滿、閑適的帝王生活現狀。
無獨有偶,這首《再題澄海樓壁》作於乾隆十九年,也即公元1754年、農曆甲戌年。眾所周知,這一年也是目前已知《紅樓夢》最早版本、即《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的成書年份。
其實,從脂硯齋關於「至甲戌年抄閱再評」的批語可知,事實上《紅樓夢》(《石頭記》)的成書年代應該早於甲戌年。雖然《紅樓夢》問世之初是以手抄本形式,在清代宗室皇親中間悄悄傳閱的。但想來,至甲戌年時,乾隆對這樣一本書的出現應該也是有所耳聞了。
乾隆皇帝這位在野史中屢屢被傳為非皇室血脈、實為漢族後裔的帝王,相較他的幾位皇兄弟而言,其登極之路雖複雜但不曲折。在由其皇兄弘時(即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中,不僅昭示了弘曆的真實身份,還揭露了康熙傳位之謎及雍正暴亡之謎。
看懂《紅樓夢》,再讀這首由乾隆所著的《再題澄海樓壁》時,以下兩句詩確實難以不令人產生更多遐想:卻笑祖龍痴,鞭石求蓬瀛。誰能忘天倪,與汝共濯清。
其中「卻笑祖龍痴」一句,語出「鞭石入海」、「鞭石成橋」之典故。據說在澄海樓所在的「老龍頭」處,仍有一座赤色的大石頭,這塊大石頭被稱為「鞭石」:相傳當初秦始皇為求仙得道,而欲於渤海之上修建石橋,以通往蓬萊仙島;其時,有道士得仙人所助,用趕山神鞭驅趕巨石下海,巨石稍有懈怠,道士則用力鞭撻之。於是,被鞭打之石頭因血淚成流,被染成紅色。
這座出現於乾隆詩中的立於澄海樓畔的「赤色鞭石」,令人不由聯想起《紅樓夢》中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塊「女媧棄石」來。儘管書中從未明說女媧棄石與通靈寶玉之真實顏色,但是細讀之下,讀者盡可判明不論是女媧棄石還是通靈寶玉都為「赤色」、「紅色」。所謂「鞭石」、「通靈寶玉」都乃「紅石」是也。
同樣是「紅石」,澄海樓畔的「紅石」曾被「祖龍」鞭驅入海赴仙境,但終未得接仙壤;大荒山上的「紅石」雖曾被女媧氏選作補天,亦終被棄置不用,最後連補地都沒有資格。
面對被祖龍鞭打之「紅石」,乾隆「笑」祖龍之情「痴」;面對媧皇棄置之「紅石」,弘時則字字泣血,「哭」《紅樓夢》之「幻」。一笑一哭中,恰恰是「世事難料、陰陽反轉」,變化總在一瞬間;正所謂「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昔日皇孫,如今寄住在荒村野廟;當日螟蛉,今日雄踞於廟堂龍床。
一笑、一哭、一痴、一幻,在乾隆詩中這驚鴻一瞥的「紅石」,真的與那落款於竹簡帛絹上的「曹雪芹」絲毫無涉嗎?假設真是偶然之作,那又如何理解這句「誰能忘天倪,與汝共濯清」?身為「孤家寡人」的一國之君,乾隆究竟在與「誰」對話,希望與「誰」共濯「清」?剛剛從盛京祖陵謁祖歸來的乾隆,也許當時他的心裡真的希望那個「誰」能夠忘卻天倪之別,他也心甘情願分給「誰」一片土地以資其去「織補」,並與那個「誰」攜手共濯「清」。但是,那個「誰」卻一心維繫於自己的世系出身,哭悼家族的「大清」江山,如今卻皇權旁落。
作為讀者,作為現代人,我不去糾纏於清代江山的姓甚名誰,不與曹雪芹同悲愛新覺羅氏的子嗣傳承,我只是讚賞曹雪芹的文學才華,我只是欣賞他的堅忍不拔。但看三十餘年後,在乾隆治下,《紅樓夢》得以接續為百二十回公開刊刻發售,我認為,儘管在帝位之爭中,「紅石」無疑已一敗塗地;但是世事依舊脫不了那句「陰陽轉化」,落敗的人未嘗不會遇見另一番柳暗花明。
從乾隆的這句「卻笑祖龍痴」,以及百二十回《紅樓夢》的公開市售,恰好證明了佛教中的那句「諸煩惱生,正由痴故」,貪嗔痴之三毒乃人生痼疾,嘲笑他人痴之人可能自己亦正犯痴。後四十回的出現就是乾隆「痴」的反映:如果不是後四十回的畫蛇添足,可能亦很難有今日《紅樓夢》的傳世。人類反反覆覆上演的不過就是「痴妄」與「得失」。
乾隆口中的所謂「明珠家事」,富察·明義等人所故意混淆視聽的所謂「曹寅家事」,都在這百二十回的公開發售中煙消雲散。在後四十回問世之40、50年以前,《紅樓夢》手抄本便早已在宗室之間流傳,流傳的版本從來不超過八十回,哪又會有打鼓擔上之散亂的後四十回?乾隆曾經稱兄道弟的《紅樓夢》作者,二人曾共居於紫禁大內,乾隆焉能不深諳《紅樓夢》故事所敘之本事、書中各個人物之原型,焉能不識得那塊化身為「通靈寶玉」的「紅石」——可笑啊,哪裡有什麼「明珠家事」、「曹寅家事」?有的僅是「康雍乾」三代的「帝王家事」而已。不論乾隆是自作聰明,還是滿不在乎,《紅樓夢》的確流傳了下來,即使已被修改得面目模糊,——這是否也是另一種失之東隅?
那所謂康熙因愛弘曆而將皇位傳於雍正,所謂弘皙因是皇嫡孫而念念不忘欲行反叛,又所謂乾隆乃江南陳閣佬的後代、實為漢人,等等……這些野史傳說或出於皇帝親口,或出於朝野民間,雖然都無正史佐證,真相如何也無從考證,但是看懂《紅樓夢》就會了解,這些所謂野史並非空穴來風,即使事實並不完全等同於野史,但是野史往往卻都是變了種的事實。
澄海樓 康熙
危樓千尺壓洪荒,騁目雲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歸領袖,往來萬國奉梓航。
波濤滾滾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閬苑蓬壺何處是,豈貪漢武覓神方。
登澄海樓雍正
觀海登樓日未斜,晴空萬里凈雲霞。
才經一陣風過檻,倏起千堆雪卷花。
貝闕鰲峰如可接,鵬津蛟室豈終遐。
詭詞未許張融賦,到此方知語不誇。
再題澄海樓壁乾隆
我有一勺水,瀉為東滄溟。
無今亦無古,不減亦不盈。
臘雪難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歸茹納,習坎惟心亨。
卻笑祖龍痴,鞭石求蓬瀛。
誰能忘天倪,與汝共濯清。
※和珅自稱奴才,一位漢臣效仿他卻惹乾隆大怒,漢人只能稱臣么?
※雍正以為乾隆並非自己的親生兒子,幸虧有了這個碗,救他一命!
※康熙、雍正、乾隆用人有何不同!導致他們最後不同的結局
※母親是皇后,他生前連封號都沒有,死後嘉慶才追封他為貝勒
※秦檜後人中狀元,得乾隆爺召見,對乾隆爺說了幾個字,皇上大喜!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