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書畫家 的那些幽默感

書畫家 的那些幽默感

「幽默」這個詞最早出現於《楚辭》:

「眴兮杳杳,孔靜幽默。」

意為靜寂無聲。

但現今看到「幽默」二字,多意會的是,辭典中有趣而意味深長的解釋。

此解讀源自國學大師林語堂,他以將英語單詞「Humor」譯為「幽默」。

並解釋為:

「凡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

而善於鑒賞幽默的人,

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默的理會,

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

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2017新年之初,國立故宮博物院專門擇取了一些「不正經」的作品,別出心裁地策划了一場名為「書畫家的幽默感」的展覽。

當印象里本該正襟危坐的書畫家們玩起「幽默」,這場面還真有一點「反差萌」~

今天小編就帶您一起感受一下書畫名家們的「幽默感」。

第一幅

下圖這個小眼小鼻憨態可掬的醉酒仙人,是號曰「梁瘋子」的畫家梁楷所畫。

梁楷,山東東平人,寓居錢塘,此人生性嗜酒不拘禮法。

關於他最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嘉泰年間梁楷任畫院待詔,賜金帶,不受,掛帶而去。

本幅為畫冊《名畫琳琅》的第二幅,畫中仙人坦胸露腹,步履蹣跚。

全作除頭耳、胸線和五官用線條鉤畫外,余均水墨淋漓,縱筆揮灑,不求形似,而能生動傳神。

仙人酒後的醉醺醺與陶陶然,全都顯露在五官緊縮的瞇笑當中,這個極小部位的面部表情,不僅成為畫幅焦點,也顯示畫家的高度幽默感。

第二幅

夏季蚊蟲叮咬惹人厭煩,但是因為不勝其擾,專門寫篇文章來控訴的怕是少之又少,大文豪歐陽修就曾作過一篇《憎蒼蠅賦》。

後來一位晚明書家託名趙孟頫又將這篇賦變成了一幅書法組品。

幅中顯現文學家和書家的雙重幽默。

文學家正式撰文,細述蒼蠅這種不起眼、有害又不時惹人厭昆蟲的習性,及令人困擾的為害之處,用幽默方式來諷刺讒人的亂國。

以此為題完成書跡,自言書以自適,亦有所寓意,充分反映出書寫者的心聲。

第三幅

這幅《寒林鐘馗》為明四大家之一文徵明的作品。

東晉葛洪《抱朴子》言林中每多魑魅魍魎等輩出沒,為鍾馗最需用武之地,發展出「寒林鐘馗」圖式。

但明代的文人畫家如文徵明、錢穀等,多以笏板取代寶劍,一改昔日舉劍揮舞的武官形象,演變成「文相鍾馗」典型。

本幅即展現其俊爽風神,並賦予一抺笑意,有些淘氣,是開心驅走了鬼怪,還是笑看人世一切,其中幽默待觀賞者去體會。

第四幅

這幅慫萌慫萌的老虎是清朝揚州畫派代表人物華嚴、岩的作品,名為《蜂虎》。

草原上老虎低頭屈身,尾下垂,舉前爪,露出遇蜂來襲躲避不及,既怕受傷又無可奈何的可憐表情,完全顛覆習見老虎威風凜凜的形象。

作者或是想寄託自身不得志的情懷,運用體積和老虎不成比例的細腰蜂,形成如此戲劇性的畫面,展現十足的幽默感。

第五幅

這幅《豐綏先兆圖》沒有落款,畫面中鍾馗著朱袍,以四鬼為座,拿下烏帽攬鏡自照,蝙蝠翱翔於上方。

畫題「豐綏先兆」,取自「封祟仙照」諧音。

鍾馗面容貌丑,連自己照鏡時也不免訝異,布局充滿趣味,讓人不禁莞爾。

另被壓坐的四名小鬼並無害怕的表情,而是一付無可奈何的神態,也展現出作者巧妙設計的幽默元素。

第六幅

此幅名為《化須疏》,是明朝書畫家沈周的作品。

內容說的是:沈周的朋友趙鳴玉沒有鬍子,另一位朋友姚存道請以此疏,向美髯公周宗道求助,分須十莖給趙鳴玉,以補不足。

原是朋友間的一番戲謔,卻於文中一派正經地引經據典,闡述著需分莖的道理,且精謹地以行書大字寫成。

書風沉著穩健,體勢勁挺有神,成為其大行書的傳世代表作。

這種嚴謹與詼諧的對照,令人莞爾,正是沈周展現幽默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米芾《非才當劇帖》出神入化
潘靜淑花鳥作品 欣賞
油畫少女 最好的年華 欣賞
寫出這麼漂亮小楷的女人,都在古代了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