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集中式」狂練」的壞處
明天,就是國慶小長假了,對於很多跑友來說可能是一個「福音」。因為終於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訓練了,不少跑友準備趁著國慶長假進行「集中式」狂練備戰接下來的比賽,或在朋友圈中炫耀黃金周跑量。
以往曾經出現過一些跑友,平時訓練很少,到了長假突然開始「沒日沒夜」地跑。同時,也少不了這些跑友「狂練」出問題的事例。那麼,長假的「集中式狂練」,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呢?
長假「集中式」狂練的壞處
短短7天,難有大突破
運動水平提高的生理變化過程是緩慢的。按照運動訓練的普遍規律,一般至少要經歷一個半年左右的大周期,或一個冬訓、一個夏訓這樣的準備期訓練,才可能出現明顯的水平提高。
短短7天的訓練,如果出現一些效果及變化,也基本只是競技狀態的變化,而很難出現質的飛躍。或者說,這樣的訓練效果與適應性變化是不穩定、不紮實的。而循序漸進的訓練(增加訓練量或強度必須在100%適應前期訓練的基礎上)能產生更穩定的生理適應性,使得運動水平也更能穩步向上提高。
會引起過度疲勞
在一定的範圍內,加量上強度確實會引起很好的效果,但負荷超過了一定的範圍,超出了人體的最大承受能力時,這種超出人體承受能力的訓練負荷稱之為過度負荷。
此時人體就會產生劣變現象,生理變化有:產生過量的自由基,引起體內組織的過氧化和廣泛損傷;還會引起應激反應(體內皮質醇增加),導致恢復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
訓練頻次的控制也非常重要。通常,如果在前一次運動後的超量恢復階段(身體狀態良好的情況下)再給予訓練刺激,運動機能會得到提高。反之,如果前一次運動後身體還沒有恢復就再次給予訓練刺激,就會導致運動機能下降。所以,趁著長假盲目增加訓練次數(比如突然變成一天兩練)也是不可取的。
人體對運動量、運動強度、運動頻次的承受力,主要取決於訓練水平。平時長期訓練的跑友,往往對運動量和強度的承受能力已經比較穩定,假期突然猛練必然超出承受能力。而平時訓練如果不系統,身體的承受能力更弱,如果突然給自己加練,更是雪上加霜。
難保證訓練質量
當具有一定的運動訓練經歷之後,更需要關注訓練質量和有效性。有效訓練就是每一次訓練能保證足夠刺激、提高運動水平,同時減少無效訓練也就是「垃圾跑量」、減少不必要的疲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跑友趁著假期每天都進行大強度訓練(間歇跑、乳酸閾跑),殊不知這樣不僅沒有留給身體充分的恢復時間,而且訓練質量也大打折扣,效果不佳。
在身體狀況正常(無傷、無病)的時候,對於同樣的訓練課我們提倡寧可跑一次高質量的,也不要跑2次又累又低質量的,尤其是間歇跑這樣對強度要求較高的訓練。
打亂了正常訓練計劃
進入十月,一大波比賽接踵而至。國慶假期雖然是全身心備戰的好時機,但是如果進行「集中式」狂練,原有的賽前備戰訓練計劃就很容易被打亂。
比如,要是長假結束後1-2周有比賽,此時應該正處於賽前訓練階段,應該適當提高一定訓練強度,但總負荷量應該是減少的。如果為了在朋友圈中炫耀而是大量跑量的堆砌,訓練質量卻不高,不可能達到賽前「精練」的效果。
國慶長假,如何更好地把握訓練量和強度
跑友們如果長假之前的訓練已經比較系統,那麼一切繼續按照訓練計划進行即可,沒有必要趁著長假刻意多練。
特別是對於即將迎來比賽的跑友(距離比賽1-2周),更不提倡趁著長假進行「臨陣磨槍」。因為之前的長期系統訓練才是決定運動水平的關鍵,臨近比賽,已經很難有大的改變和突破了,衝擊更高成績的想法還是放到以後去實現吧。
如果距離比賽還比較遠,平時訓練卻不太系統,長假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運動量,來激發自己的運動狀態,但運動量和強度的增加需在100%適應前期訓練的基礎上,而且每一次「高質量」的重點課次訓練也需要在疲勞恢復充分、運動狀態良好的情況下。
關於國慶長假期間跑量和強度控制的具體建議(對於水平較高者):
跑量最多不超過80公里;
訓練次數一般最多不超過6次(特別要避免一天兩練,這對業餘跑友來說意義不大);
平均訓練強度在70%左右,超過乳酸閾速度的跑量最多控制在總量的25-30%,間歇跑最多安排2次即可;
如果是賽前訓練周(比賽前倒數第三周與倒數第二周),可有所提高強度但需注意減少負荷量。
本文為98跑原創
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別讓跑步成為你睡眠的負擔
※如何調整賽前競技狀態?
※百練跑步不傷膝,找准方法是關鍵
※讓孩子放下手機,走向運動場
※練到讓你飛起來的核心訓練動作
TAG:98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