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出遊拒絕「人海」,帶你走進佛教四大名山,領悟學習四種深層意義修行佛法!
這個周末,正值國慶小長假。好不容易有了休息的時間,大家紛紛踏上出行的路。
世界那麼大,我只想去寺院禪修找一片清凈~
四大名山隨著佛教傳入,自漢代開始修建廟宇,延續至清末。
新中國建立後受到國家保護,並對寺院進行了修葺,如今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遊勝地。
四大名山即四大菩薩的應化道場,即是他們修本悟真了緣化度之處,至今這些道場仍然供奉著諸位菩薩。
五台山
五台山
五台山,中國佛教第一聖地。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境內,方圓五百餘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
文殊菩薩道場
文殊菩薩代表著智慧超群,洞悉般若的大智慧。除了護持眾生得智開悟,更是希望大家能多用佛法智慧去除煩惱,破除迷障,修得人生真義。
文殊菩薩,由於「智慧超群,洞悉般若」,因而意味著「大智」。
五台五峰
五台分別為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降雪峰,中台翠岩峰。五台之中北台降雪峰最高,海拔3058米,素稱「華北屋脊」。《清涼山志》中記:「左鄰恆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長流一帶;北凌紫塞,遏萬里之煙塵;南護中原,為大國之屏蔽。山之形勢,難以盡言。五峰中立,千嶂環開。曲盡窈窕,鎖千道之長溪。疊翠回嵐,幕百重之峻岭。巋巍敦厚,他山莫比。」又因山中盛夏氣候涼爽宜人,故別名「清涼山」。
五台山夜景
佛門淵源
五台山被國內外佛教公認為文殊菩薩得應化道場,成為舉世矚目的佛教聖地是從唐代開始。唐太宗曾言「五台山者,文殊閟室,萬聖幽棲,境系太原,實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山西通志卷)從此五台山便被公認為文殊聖域。登上皇位的武則天自稱她「神遊五頂」,於長安2年(公元703年)敕命重建五台山清涼寺,竣工後,命名僧大德圓感法師主持寺務。這是佛教五台山宗在全中國以及世界佛教文化領域取得重要地位的發端,隨著唐王朝的國威遠揚與中國唐朝文化向世界其它地方廣泛傳播,佛教五台山宗的文化聲望亦隨之向世界其它地方廣泛傳播。
重要地位
五台山在隋唐時已經名聲遠播,宋代以後,日本、印尼、尼泊爾等國的僧侶與五台山都有往來。從五台山源遠流長的興始發展中,我們不難看出它在四大佛山所佔據的特殊地位。它不僅生動翔實地記錄著中國佛教文化的更新發展過程,同時還展現著佛教文化的光明與進步。作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千百年來吸引著十方世界與中國各地的佛教僧侶、教尼、信眾、居士以及教外的友好、親朋、佳賓、貴客等去往五台山遊覽、參拜、學習。但是,去往五台山路途遙遠,交通需要多些時日方可到達,因此每年去往五台山遊覽、參拜、學習者有緣得見足可觀數。
普陀山
普陀山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浙江舟山群島,觀音菩薩道場,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迹的小島,在我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普陀山位於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約12.5平方公里。
觀音菩薩道場
觀音菩薩代表著慈悲救世,我們在祈願觀音菩薩的平安滿願護持外,更要有觀音菩薩般的大慈悲心,大喜舍心,幫助困苦眾生。
觀音菩薩,由於隨時隨地「悲憫眾生,救苦救難」,因而意味著「大悲」。
名稱來源
普陀山的名稱,出自佛教《華嚴經》等六十八卷,全稱為:「補坦洛迦」、「普陀洛迦」,是梵語的譯音,意為「美麗的小白花」,由於中國歷代帝王多建都在北方,所以自元朝以來,慣稱此山為「南海普陀」。普陀山又有「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譽。
普陀山觀音菩薩
海天景色
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論在哪一個景區、景點,都使人感到海闊天空。雖有海風怒號,濁浪排空,卻並不使人有驚濤駭浪之感,只覺得這些異景奇觀使人振奮。普陀山作為佛教勝地,最盛時有82座寺庵,128處茅篷,僧尼達4000餘人。來此的人,在島上的小徑間漫步,經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麗的自然風景和濃郁的佛教氣氛,使它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而這種色彩,也正是它對遊人有較強吸引力的所在。普陀山既以海天壯闊取勝,又以山深邃見長。登山攬勝,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島浮在海面上,點點白帆行駛其間,景色極為動人。前人對普陀山作了這樣高的評價:「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把普陀與人間天堂西湖相比,應該說,這個評語是客觀的。
風景名勝
普陀山的風景名勝、遊覽點很多,主要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這是現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濟禪寺始建於宋,為山中供奉觀音的主剎,建築總面積約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禪寺始建於明,依山憑險,層層疊建,周圍古木參天,極為幽靜。慧濟禪寺建於佛頂山上,又名佛頂山寺。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盤陀石、二龜聽法石、海天佛國石等二十餘處。在山海相接之處有許多石洞勝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灘:島的四周有許多沙灘,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是一個弧形沙灘,長約3里,沙細坡緩,沙面寬坦柔軟,是一個優良的海水浴場。夏天去遊覽,可帶上游泳衣在這裡暢遊。
樹木:島上樹木蔥鬱,林幽壑美,有樟樹、羅漢松、銀杏、合歡等樹,大樟樹尚有1000餘株。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樹圍達6米,蔭覆數畝。還有一株「普陀鵝耳櫪」,為中國特有珍稀植物,現僅存一株母本,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物種。普陀山留傳著許多有關佛教的民間故事。
峨眉山
普陀山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7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普賢菩薩道場
普賢菩薩代表著大行,佛法被我們信奉,更要去實踐,真正的用佛法救度世人。
普賢菩薩,由於「難行能行,不輟不止」,因而意味著「大行」。
風景名勝
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贊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遊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閑療養的勝地。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
峨眉山金頂
佛教文化
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佛教於公元1世紀即傳入峨眉山。近2000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聖地。截止2014年,全山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等。
佛教造像
有泥塑、木雕、玉刻、銅鐵鑄、瓷製、脫紗等,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如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堪稱山中一絕,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阿彌陀佛銅像,三身佛銅像,報國寺內的脫紗七佛等,均為珍貴的佛教造像。還有貝葉經、華嚴銅塔、聖積晚鐘、金頂銅碑、普賢金印,均為珍貴的佛教文物。峨眉山佛教音樂豐富多彩,獨樹一幟。峨眉山武術作為中國武術三大流派之一享譽海內外。這些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九華山
九華山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距池州市青陽縣20公里、距長江南岸貴池區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4.4米,為黃山支脈,古稱:古南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地藏菩薩道場
地藏菩薩代表著大願,由於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誓願救度惡道眾生而被諸佛稱讚。
地藏菩薩,由於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因而意味著「大願」。
佛教文化
九華山相傳為地藏王菩薩(或稱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迹,錯落其間。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聖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遊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有寺廟80餘座,僧尼300餘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于海內外。
九華山十景之天台
九華十景
九華山山水風景最著者,舊志載有九華十景:天台曉日、化城晚鐘、東崖晏坐、天柱仙蹤、桃岩瀑布、蓮峰雲海、平崗積雪、舒潭印月、九子泉聲、五溪山色。此外,還有龍池飛瀑、閔園竹海、甘露靈秀、摩空梵宮、花台錦簇、獅子峰林、青溝探幽、魚龍洞府、鳳凰古松等名勝。
四大佛教名山除了供佛弟子祈福參禮之外,其實還有更深的佛學法義,這四位菩薩分別代表著佛法智慧,對我們的生活精神有更高尚的教義。我們在朝拜四大佛教名山的時候更是在敬仰學習菩薩們的佛法精神。
像地藏菩薩一樣發大願為眾生;
像觀音菩薩一樣慈悲胸懷解救眾生;
像文殊菩薩一樣擁有真正的智慧;
像普賢菩薩一樣凡是付諸行動。
南無阿彌陀佛
五台山文殊道場
※多誦讀《心經》可消除業障,心無掛礙!
※業障往往在相貌上表現出來,不由得您不信
※今日八月初四,恭迎黃財神聖誕!願見者財富圓滿!
TAG:五台山文殊道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