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桂北險境抉擇,毛主席毅然挺身而出,實施轉兵為紅軍爭得一線生機!

桂北險境抉擇,毛主席毅然挺身而出,實施轉兵為紅軍爭得一線生機!

史海拾記

【筆記君註:1927年,這是一個我們應該記住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一起中共黨史軍史上重要的事件——秋收起義,到今天整整九十年了。秋收起義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毛主席率領的第一支工農軍隊隨之正式創建,同時我們黨的第一面旗幟也正式誕生,是中國共產黨保存信仰火種、播撒信仰火種的一次重要行動。同時,秋收起義井岡山鬥爭、瑞金中央蘇區、長征等革命實踐是我們黨在危險境地中保存革命實力、以星星之火醞釀燎原的重要轉折。今天起,我們將一起聆聽歷史的腳步,回顧那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

上一篇說到中央紅軍經過湘江之戰,高級指揮員開始對李德的指揮信心全無,這全是由戰士們的鮮血換來的教訓啊,如果早一點聽了毛主席的話,避開敵軍重兵口袋陣,進入湘江險境,天塹絕命,一下子損失了數萬紅軍,這個損失太大了,紅軍戰士的士氣受到影響,感到前途迷茫。

此時,中央紅軍進入桂北。

桂北地區,山高林密,民族雜居,經濟非常落後。當地的苗族、瑤族、侗族居民長期受反動政府的欺壓,與漢人隔閡很重,加之國民黨特務不斷造謠滋事,對紅軍部隊的到來非常恐慌。在紅軍到達前,當地群眾紛紛逃入山林,紅軍行進非常困難,且麻煩不斷,常常遭到反動武裝的襲擾。

紅軍嚴守毛主席在井岡山時代就提出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嚴明群眾紀律,以模範的行為很快消除了少數民族群眾的戒心,贏得了各族人民的擁護。逃入山林的群眾紛紛返回家園,不少青壯年參加了紅軍。紅軍離去後,一位叫黃孟矮的瑤族人在才喜界的石壁上刻下了一首頌揚紅軍的詩:「朱毛過瑤山,官恨吾心歡。甲戌孟冬月,瑤胞把家還。時遇恩人朱德、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

12月11日,紅軍走出越城嶺山區,到達了湖南通道地區。但危局並沒有消失,反而更加嚴重。在紅軍通過桂北地區的時候,國民黨軍新的「追剿」部署已經完成,中央軍、湘軍、桂軍、黔軍等追堵部隊均已到位,湘西北工事密布,十餘萬國民黨軍正張網以待。紅軍如繼續北行,將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而博古、李德在這樣的時刻,依舊執迷不悟,在作戰命令中一再重申「總的前進方向不得改變」,硬要指揮紅軍撞入國民黨軍張開的大網。

在關係紅軍生死存亡的嚴峻時刻,毛澤東毅然挺身而出,與「左傾」錯誤軍事路線執行者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向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建議:立即放棄與紅2、紅6軍團會合的計劃,轉兵入黔,向國民黨軍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跳出敵軍的包圍圈,扭轉危局。

通道縣紅星亭

這是紅軍擺脫險境的唯一抉擇。在各路國民黨軍中,黔軍最弱,不僅兵力單薄,而且武器裝備較差,缺乏訓練,紀律渙散,戰鬥力低下,且省內派系林立,王家烈、侯之擔、猶國才、蔣在珍等軍閥各據一方,矛盾重重,難以形成統一的作戰力量,便於紅軍各個擊破,爭取主動。同時,中央紅軍入黔,能夠與川北的紅四方面軍和湘鄂川黔的紅2、紅6軍團形成鼎足之勢,並有廣闊的機動發展空間,在戰略上極為有利。而北上湘西北,則要與五六倍於己的優勢敵軍決戰,對於減員嚴重、極度疲勞的紅軍來說,後果不堪設想。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主要成員在通道地區召開臨時會議,討論毛澤東的建議。出席會議的李德強烈反對毛澤東的建議,主張是否「讓那些平行路線上追擊我們的或向西面戰略要地急趕的周(渾元)部和其他敵軍超過我們,我們自己在他們背後轉向北方,與二軍團建立聯繫。我們依靠二軍團的根據地,再加上賀龍和蕭克的部隊,就可以在廣闊的區域向敵人進攻,並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區創建一大片蘇區」。

但是,李德的威信已經由於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紅軍的作戰失利,特別是湘江之戰的失敗而喪失殆盡。

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軍事上失敗,使得中國共產黨人愈加成熟,開始擺脫教條主義的束縛,腳踏實地地求生存、求發展。在中國革命和紅軍面臨生此存亡的嚴峻時刻,李德已經再也無法憑藉共產國際的「金字招牌」壓制正確意見了。他的主張第一次遭到了出席會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數委員們的反對。

通道會議會址

在會議討論中,張聞天、王稼祥等人堅決支持毛主席的建議,在長征途中張、王兩人和毛主席在一起行軍,途中交談較為深入,也對毛主席提出的策略深以為然,因為在通道會議上,他們兩人全力支持毛主席,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力量。在決定大政方針的「三人團」中,周恩來明確表示應採納毛主席的建議,而博古在嚴重的敵情面前,也不得不承認只有先西入貴州,然後再北上,「才有可能遇到很小的抵抗」。會議最終部分採納了毛澤東的建議,通過了將紅軍行進路線轉向貴州的決定。

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首次得到了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多數領導人的支持,並被部分地得到採納。特別是「三人團」中周恩來態度的轉變,具有重大的意義,李德的軍事指揮決策權因此第一次受到挑戰。

但通道會議並沒有完全解決紅軍的戰略方針與戰略行動方向問題,也沒有最終做出放棄北上湘西與紅2、紅6軍團會合的計劃,完全轉兵向西,在敵軍兵力薄弱的貴州圖謀新的發展的決定。紅軍的西行,只是為爾後北上湘西所採取的機動行動。依舊把持紅軍指揮權的博古、李德雖不得不同意西入貴州的決定,但依舊頑固地堅持既定目標,堅持北上會師紅2、紅6軍團的方針不變,否定了毛澤東建議中最重要的成分。

12月13日,中革軍委發布命令:中央紅軍「迅速擺脫桂敵,西入貴州,尋求機動,以便轉入北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春筆記 的精彩文章:

血戰湘江之後,紅軍將士期盼毛主席回到軍事指揮崗位,變革即將開始
紅軍軍事指揮權真正由中國人決策,不是遵義會議,而是在另一個地方
數萬名將士前仆後繼,犧牲在湘江浮橋,絕命後衛師完成阻擊任務!
他憑兩把菜刀幹革命,危急時刻抗命「三人團」,舉兵闖湘西保留火種!
賀帥修書一封,敵將率部棄城而去,紅軍輕鬆穿城而過,老帥霸氣!

TAG:陳春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