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蔣子龍:群眾演員

蔣子龍:群眾演員

有句套話叫「人生如戲」,擅長表演沒準真能混成個人物。

走進一座龐大的影視拍攝基地,眼界大開,或曰「腦洞大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會進入娛樂時代,需要龐大的演藝業支撐,也就是廣泛的演出娛樂活動,以支持「文化產業」在GDP中所佔的比例。不禁想起曾被稱為「作家富翁」或「富翁作家」的張賢亮,可能是中國最早開辦影視城的,免費給拍攝者提供方便,但拍攝完成後要留下一些影視劇中的服裝道具以及影星的照片等等。無以計數想當演員或對演藝有興趣的群眾,蜂擁而至,購票參觀,以窺明星們種種拍攝花絮。也因此成就了張賢亮的致富傳奇。

娛樂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群眾演員」興盛,隊伍龐大,且各色人等花樣齊全。群眾即演員,演員即群眾。拍攝基地大門口內外似乎永遠都有相當數量的「群眾」,等待成為「演員」。在這裡,「鯉魚跳龍門」不再是神話,已經大紅大紫的明星,有些當初就做過群眾演員,甚至就是從拍攝基地的大門口「漂」出來的。全國每年僅電視劇就拍攝上千部、甚至數千部,據傳今年只一部《外來媳婦本地郎》,就要突破3100集。更別提層出不窮的「抗日神劇」,影視屏幕上每天少則兩三部,多則十來部,趕上日本投降的日子,鬼子形象幾乎霸佔了熒屏。給人的感覺是隨便在大街上抓個人,就能駕輕就熟地演好日本鬼子,而且還能活靈活現展示鬼子的陰毒、狡詐和殘暴。「鬼子」出演員,演「鬼子」易出名,似乎也是一條混跡於演藝界的「捷徑」。記得在「文革」前的老電影《平原游擊隊》中,扮演日本鬼子松井的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方化,被稱為「演活了松井」。那個時候能在銀幕上演好鬼子的似乎就他一個人。是那時人們心靈拘謹、演壞蛋放不開?還是熒屏上對壞蛋的需求量大增,促成鬼子形象大爆發?

演員方化「演活了松井」

或許人的現代性,除去科學知識的豐富與發展、人性的複雜與開放,還包括演藝潛能的極大開掘。再加上商業社會無孔不入的誘惑,演而優則富,出名就有利,而表演似乎是娛樂時代名利雙收最快捷的途徑。所謂「一劇成名」、「一夜成名」的致富故事多發生在會表演的人身上。有個口號曾經呼喊得非常響亮,即「從娃娃抓起」:「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環境保護要從娃娃抓起」……這麼多年過去,「從娃娃抓起」大見成效的惟有表演。過去六、七歲能登台演出的「六齡童」、「七歲紅」鳳毛麟角,如今三、四歲就在各類演藝節目中走紅,然後走穴演出的不計其數,各地電視台的娛樂節目都少不了各種童星。而且年年歲歲還在一批批不斷湧現著各個門類的「小人精」。所以從成人群眾中抓一個就能演日本鬼子,又算得了什麼?

然而會演戲的又豈止是年輕人和娃娃?現代表演也不是舞台和影視熒屏所能局限的,大街上隨時都會有精彩的演出。比如「碰瓷」,已經碰得老年人在公眾場合摔倒,無論真假都沒人敢扶了,甚至還在社會上引起一場不大不小的爭論:「是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還有行乞的、詐騙的,個個都有一套演技。「職業哭喪者」的隊伍也似越來越壯大,讓本來是一種水到渠成的感情流露,變成實實在在的痛哭表演。因現代「孝子們」常不會哭,或哭不出來,而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卻能哭得昏天黑地,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強化了治喪的悲哀氣氛。

不是有句套話叫「人生如戲」嗎?就像戲劇一樣生活中也存在著演員和表演。「花花世界」,越花越不嫌花;越是「無奇不有」,人們越是出奇、獵奇。不僅哭可以成為一種表演,再配以嬉笑怒罵、唱念做打,在娛樂至上的現實生活中,擅長表演沒準真能混成個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光杯 的精彩文章:

奚曉文:回不去的風景
馮驥才:我拉著生命的馬車不放手
本報獨家專訪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不斷向世界發問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
我不是個會「灌雞湯」的父親

TAG:夜光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