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張伯禮:中醫理論+現代科技=原創成果

張伯禮:中醫理論+現代科技=原創成果

在中醫藥上升為國家戰略,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發展機遇的當下,如何更深入地挖掘和轉化中醫藥的價值,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傳統醫學體系,推動中醫藥學振興,引領先進醫學發展方向,成為值得深度思考的話題。近日,首屆未來中醫藥論壇——2017年信息技術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戰略研討會在昆明召開,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國家「重大新葯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張伯禮院士在發言中表示,當前中醫藥面臨著重大的需求和發展機遇,也遇到了新的挑戰,將中醫藥的原創思維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就能產生原創成果,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貢獻,同時也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市場,為世界人民健康服務。

融合現代科技 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

《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藥工業總產值7866億元,占醫藥產業規模的28.55%,中藥出口額達37.2億美元,中藥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是擁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戰略性產業。

中醫藥在抓住機遇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不少挑戰。如在中醫傳統知識的發掘與轉化、臨床療效證據的數量和質量、診療過程的規範化、適宜技術的評價與應用、中藥材與中成藥質量、中醫藥標準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依靠創新驅動,特別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將提供更有效的解決辦法。

張伯禮以青蒿素的發現為例,闡述「中醫理論+現代科技=原創成果」。他說,「中醫藥幾千年來的理論、經驗非常寶貴,但如果不與科技結合,雖然能夠解決健康問題,但是發展速度和應用的程度受到局限。只有將中醫藥優勢與科技相結合,才能更好彰顯中醫藥的價值,在更廣範圍得到認可並走向國際。」

據悉,中醫藥現代化戰略實施20多年來,中醫藥科技取得跨越式發展,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科學問題,突破了多項關鍵共性技術,提高了中醫藥臨床服務能力,也培育了中藥大健康產業,同時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張伯禮表示,近二十年來,中醫學與西方醫學的交流越來越多,尤其是在中醫藥國際註冊相關標準研究進程中,互學互鑒,優勢互補,在包括法規、技術、市場等多個層面達成共識,搭建國際中醫藥學交流的橋樑,形成了相關規範標準,推動了中醫藥進一步走出去。

中醫藥要擁抱信息技術 加速國際化步伐

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變革,催生了新興產業,也淘汰了一些傳統產業。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必將影響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張伯禮認為,「信息技術帶來的變革,對中醫藥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應該主動擁抱信息技術,為我所用,這是未來中醫藥發展的一個重點。」例如,古代文獻資料及記載的經驗非常寶貴,青蒿素的發現就得益於古典文獻知識的啟發,像這樣具有原創思維和實用價值的經驗,在古典文獻中還很多,但目前挖掘轉化還不夠。中醫診療過程主要是靠中醫感官的望聞問切,主觀性及靈活性強,但不好量化,可重複性不高。這些問題的解決,信息技術將大有幫助,需要多學科專家的協同研究。

他特彆強調了在中醫藥文獻知識的挖掘、名中醫經驗的傳承、臨床療效的評價、中醫診斷的客觀化、新葯的發現和評價、中藥種植、中藥物流、中藥數字製造等領域,均需要積極與信息領域進行對接,加強互相了解,明確關鍵技術突破點,協同攻關,力爭突破。例如,加強中醫診斷相關感測器的研發和標準的制訂,實現四診信息數字化,進而推動四診的客觀化,也為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療效評價體系奠定基礎;在中藥製藥中也需要一系列新型感測器的研發,在線動態採集製藥過程數據,為實現中藥智能製造,保證藥品批次間一致性提供技術支撐。

據悉,中藥先進位葯與信息化技術融合示範研究已經得到國家新葯創製專項支持,將組織橫跨集成電路、新葯創製和寬頻移動通信等領域的專家團隊,參照國際先進位藥理念,將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和智能製造技術與傳統中藥製藥技術融合,搭建數字化中藥製造技術平台,實現全程質量控制,構建符合國際規範的中藥生產質量標準體系。「藥品批次間的一致性是評價藥品生產質量的關鍵,中藥質量的提升必須依靠生產技術及裝備的革新。」張伯禮說,開展先進中藥製藥技術研究將有助於提升中藥產品質量,加快推動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與信息技術領域融合,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一種樹上掛的似棗卻不是棗的果實,您認識嗎?它竟是一味中藥!
中藥潮濕能吃嗎
80種中藥藥用一覽表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