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後,除了坑殺40萬趙卒,白起還可以怎麼做?
高台百尺盡頭顱,何止區區萬骨枯!
矢石無情緣鬥勝,可憐降卒有何辜?
趙卒被白起圍困長平四十六日後,軍中糧盡、士卒陰相殺食,趙括不能禁。於是其盛怒之下,親率五千精銳,一馬當先,企圖突圍……
但數次衝鋒,卻均被秦軍的亂箭射回,連可憐的趙括也被利簇穿骨,墜馬而亡。當此之時,趙卒大亂,軍心惶恐,而白起則是乘此之亂豎起招降大旗。
已失去主心骨的趙軍見旗後,紛紛解甲棄兵,伏地叩拜。
四十餘萬(前已有20餘萬戰死,剩餘20餘萬)趙卒,就這樣拱手投降,徒手待命。是時,白起又與王齕商議道:「趙卒反覆無常,如果不盡數殺之,一旦有變,則恐無以防之」……
於是,詐而坑殺之。
如此數額之巨的降卒,一夜之間全部命隕。當時,血流有聲、江水為染。而白起又命秦軍收拾趙卒頭顱,累以為台,謂之「頭顱山」。也自此之後,長平此地陰氣瀰漫,日月失色,即在日中,也常聞鬼嚎……
後來唐玄宗路過此地時,不禁凄然長嘆,命高僧三藏超度亡魂七天七夜。
人間慘劇時常有,但如長平之戰這種慘絕人寰之事卻實在罕見。而「殺降不祥」,未久之後,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的一代戰神白起也像遭到報應似的,冤死杜郵。臨死之際,還將自己的不幸的結局歸結在長平之事上……
而現在的問題是, 當時的白起難道只能坑殺這數量頗巨的降卒嗎?難道就不能用其他方法來處理此事嗎?
答案卻似乎是肯定的。
先從當時的時局說起。長平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62-260年,這一時期其實已接近戰國的尾聲。而從春秋末期至此,列國之間通過無休止的征伐兼并,曾經大小國家百餘的華夏大地上,到現在已是屈指可數了……
於是不論從王公貴族還是黎庶百姓,都漸漸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 天下必將合為一體 。於是各國與各國之間,無不是一欲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而後快。就這一點來說,與春秋時期是大為迥異的。早年齊桓公實力那麼強大,在征伐列國時,只要把他們「打服」就行。
但現在,卻是要「打垮」!
秦國為了打贏長平這一戰,已經是盡了全國之力,甚至已經在透支國力。所以如果僅僅為了一個勝之名而將四十萬趙卒全部放歸,那相當於是白打了一場,於統一大業無益、且顯然有害。
再從白起來說,白起是秦人,也是秦國的忠臣,他一心為國為君,可謂披肝瀝膽。他也很清楚最後的王者八成是屬於秦國,而屆時也會如後來的蘇代所言,他白起必會位列三公……
所以,白起是站在昭襄王的位置上、站在自己日後的榮耀上來思考並處置降卒這個問題的。
當然,也有人說,即便不能將趙卒放歸趙國,那總可以帶回秦國。筆者以為,這種想法其實也是欠思考的。試想,雖然秦、趙之人都是華夏兒女,但畢竟還是不同國籍之人,這四十餘萬趙卒的根畢竟還在趙國。
因此,即便將他們帶回秦國,安置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且最主要的是他們很難為秦國所用,再還如白起所言,一旦這些趙人生變,將不好控制,將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災難。
於是,白起只好這樣為之。
綜合以上,「坑殺」有時候只能說是一個無奈之舉,雖然也是慘絕人寰之舉。
| 文:起叔
| 圖片來自網路
※春秋戰國時期,長平之戰,趙國勝率有多大?
※秦趙長平之戰的未解之謎,40萬趙軍到底去哪裡了
※如果趙國換上更厲害的人物參加長平之戰,有沒有取勝的可能?
※長平之戰,廉頗和趙括的戰法誰對誰錯?
※長平之戰文化研究會成立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