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3000公里隱藏液態「鐵球」?科學家稱來自外太空!
我們知道地球的半徑為3400多公里,大約3000公里的地下,有一個「鐵球」,這就是地球內層鐵核心,主要元素除了鐵外,還有鎳,密度很高,每立方厘米高達10克,溫度達到7000攝氏度,外層為液態金屬流。於是科學家就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地球比其他行星擁有更高的重鐵同位素?這個隱藏在3000公里地下的「鐵球」有何特別之處?
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獨特的鐵成分跟地核的形成無關,早期形成地球的原始材料本來就富含重鐵,但它們的來源至今未解。
輕鐵同位素可能在地球與另外一個行星撞擊過程中被蒸發到太空中,這一過程也導致了月球的形成。同時地幔在產生、重新利用地殼的緩慢翻轉時,也優先滲入重鐵。地球鐵核心的形成可能經歷了一起重大天體撞擊,這是影響地球歷史的重大事件,造成了鐵同位素的異常。
芝加哥大學、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等科學家發現,隕石中重、輕鐵同位素的比率都相同,地球上的岩石重鐵與輕鐵同位素比率要大0.001%。雖然這個數字這可能聽起來不太多,好像無關緊要的樣子,但這足夠使得地球內核的鐵成分不同於已知來源。
這0.001%的異常至關重要,因為這種顯著的差異正好代表了我們地球的鐵核有一個不同來源,至少與球粒狀隕石不同。解析地球的鐵異常最流行的理論是,行星(相對於太陽系中其他矮岩石天體)在核心形成的時候產生高壓和高溫的環境,使得不同比例的重鐵和輕鐵同位素在核心與地幔中積累,之後組成岩石地幔的過程中,重鐵佔有較大比例,輕鐵同位素則與其他微量元素結合,構成了地球核心。
要知道地核形成的物理環境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高壓進行模擬,揭示造成地球上鐵的獨特性的原因。這種方法應用的範疇較為,你總不可能去地核採集岩石樣本,因此只能通過實驗室模擬。芝加哥大學教授Nicolas Dauphas通過高壓研究發現,在硅酸鹽地幔和金屬核分餾得到的鐵同位素最少,這個發現看似沒啥亮點,但事實上可以推測其他類地行星內部的結構。
如果其他類地行星的鐵核成分也與地球不同,那麼地球的特殊性又增加了一些籌碼,這與地球支持生命是否有關聯呢,或許這是下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宇宙曾經歷兩次「大爆炸」?新理論解釋暗物質含量!
※NASA監視恆星竟發現軌道建築?外星超級文明真的存在!
※外星人早在人類之前來過地球?科學家稱其建造了金字塔!
※光速限制阻礙外星人入侵地球?科幻電影都是假的!
TAG:探索未解之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