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兒子是校園槍手,射殺了13條無辜的生命,我有權利痛苦嗎?

我的兒子是校園槍手,射殺了13條無辜的生命,我有權利痛苦嗎?

「槍擊事件發生後,我患上了恐慌症。

你怎麼可能沒察覺到?你是怎麼當母親的?

這些問題像一記重拳,伴隨著指責讓我無法脫身。

但是,我有權利感到痛苦嗎?」

這是來自一位美國媽媽從痛苦夾縫中擠出的話語

蘇·克萊伯德(Sue Klebold)

她的兒子迪倫(Dylan Klebold),是一名校園槍手

1999年4月20日

迪倫在黑暗中短促地向母親說了聲「Bye」後

和往常一樣去了科倫拜中學(Columbine High School)上學

那也是她最後一次聽到兒子的聲音

當天上午,科倫拜中學發生槍擊事件

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發生前

這是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校園槍擊案

兩名少年配備槍械和爆炸物進入校園

在自助餐廳放置爆炸物並在校內瘋狂射擊

十二名同學和一名老師被射殺,二十餘人受傷

事件中的槍手,正是迪倫和他的朋友埃里克(Eric Harris)

事後,兩名少年飲彈自盡

然而,這次悲劇的慘重,遠不能用死傷者的人數來衡量

與這次時間有關的其他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失去至親的死者家屬們心裡留下了巨大的傷痛

有的受害者甚至被毀容和致殘

救護人員、善後人員也遭到了無法磨滅的心理創傷

科倫拜校園事件如海嘯般席捲了蘇生活的地區

事件發生後,人們責問這位母親

「你怎麼可能沒察覺到?你是怎麼當母親的?」

她花了很長時間才接受兒子的所作所為

兒子的殘暴行為讓她意識到

「他早已不是我熟知的那個男孩了」

槍擊事件前,她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名好母親

以教導孩子成為體貼、身心健康且負責的人為首要任務

但這次悲劇卻讓她覺得

「我是個失敗的母親」

除了迪倫的父親

如果有任何人能預見這場悲劇

那個人應該就是作為母親的她了吧?

但是她沒有

(童年時期的迪倫和母親 圖片來自海外文摘)

這種失敗感促使她迫切地想要找到這一切發生的原因

悲劇發生多年後,她一直在不斷回憶

試圖找到某種蛛絲馬跡

找到自己為何變成了一個失敗的母親

但她發現

問題遠沒有那麼簡單

她沒有辦法回答人們的疑問

她能做的,只有分享她從中悟出的道理

分享一個濫殺無辜的罪人的母親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圖片來源:豆瓣)

當她和那些因為這場槍擊事件而認識她的人交談時

她發現自己面臨的挑戰不止一個

當她走進一間屋子

她無法得知其中是否有人因為自己的兒子而失去了至親

她覺得自己必須替已經自殺的兒子向受害者家屬致歉

因為兒子的所作所為傷害了他們

在悲劇發生的兩年前

兒子曾在日記里寫到他在自殘

他非常痛苦,並希望用槍結束自己的生命

但在兒子去世幾個月後,她才得知這一切

當她將兒子的死稱為自殺時

她希望獲得理解甚至憐憫

她並非想要以此來減輕兒子死前的暴行

她只是想試著去理解

朝夕相處的兒子是如何從一名有自殺傾向的人

變成了謀殺者

在閱讀了許多相關文章以及和專家交談後

蘇逐漸意識到

兒子之所以引發了那起槍擊事件

並非因為他殺戮成性,而是因為他渴望死亡

兒子因為渴望死亡造成的這場悲劇

蘇稱其為「惡意謀殺的自殺行為」

這是一種心理問題

或者稱之為腦部健康問題更準確

在談論這些問題的時候

蘇也談論暴力

因為她最不希望造成更多對於精神病的誤解

極少數精神病患者會對他人暴力相向

但據預計,75%到90%的自殺者患有可診斷的精神疾病

但現行的心理健康保障系統還不夠完善,無法幫助到每位患者

某些懷有傷害他人想法的人並不符合精神病的診斷條件

很多長期心懷恐懼或憤怒,甚至覺得人生無望的人

從沒得到過診斷和治療

只有當他們即將崩潰時,人們才會注意到他們的痛苦

如果預估正確

1%到2%的自殺行為都伴隨著謀殺

當自殺率上升時,許多國家都存在這樣的現象

惡性謀殺自殺率也會升高

蘇想知道在迪倫死前究竟在想些什麼

所以她拜訪了很多自殺者的家屬並做了調查

在慈善基金募集活動中當志願者

一有時間就會和那些被救活的自殺者或嘗試自殺的人交流

最讓她受益匪淺的談話之一,發生於她和同事之間

同事偶然間聽到了她和別人在辦公室里的對話

「如果迪倫能做出如此兇殘之舉,他一定沒有愛過我」

那之後,當蘇一人獨處時,那位同事前來告訴她

「你的想法是錯的」

她說她曾是一個單身的母親,獨自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

她變得極度抑鬱,甚至必須入院才能保證她不傷害自己

當時,她確信,如果她死了,孩子們一定會過得更好

所以她決定自殺

她堅信,在這個世界上,母愛是人類之間最強大的紐帶

而她愛她的孩子勝過一切

但因為她的疾病,她認為沒有她,他們會過上更好的生活

同事的話讓蘇明白

選擇自殺,和選擇買哪種車或周六晚上去哪消遣

是完全不同的

當某人患有強烈的自殺傾向時

他們處於醫療急救的第四階段

他們無法正常思考,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即便他們能制定計劃,有邏輯地行動

他們對真理的認知已經被病痛所蒙蔽,讓他們無法認清現實

有些患者很擅長隱藏這種癥狀

而他們通常都有很好的理由這麼做

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曾有過自殺的念頭

但長久且持續不斷地想要自殺

並試圖實現這種行為,是病理癥狀

和許多疾病一樣,這些癥狀必須得到認知並接受治療

否則一條生命將白白逝去

但迪倫的死並非簡單的自殺,其中還包括了大規模謀殺

蘇想知道為什麼他的自殺傾向變成了謀殺

但這方面的研究很有限且沒有簡單的答案

他也許長期處於抑鬱狀態

他是個完美主義者並且很自立

這讓他很少向別人尋求幫助

他在學校遭到欺凌,他受到了侮辱和貶低

這讓他十分憤慨

他與一個和他一樣心懷憤怒且被孤立的男孩結下了難以言表的友誼

而這個男孩的精神狀況很不穩定,控制欲極強且有殺戮傾向

那時迪倫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且極其敏感脆弱

雖然家裡並沒有槍,但他卻想方設法得到了槍支

令人驚訝的是,在家長不知情且沒有允許下

一個十七歲的男孩可以輕易通過合法或非法途徑購買到槍支

之後許多十幾歲的少年陸續在學校大開殺戒

而購買槍支依舊那麼容易

迪倫的行為讓蘇心碎,這份傷痛折磨著她的精神和肉體

槍擊事件發生的兩年後,蘇得了乳腺癌

又過了兩年,她的精神狀況不斷惡化

不僅是這接連不斷的傷痛

同時她也很害怕會偶遇被迪倫所殺的死者家屬

或被媒體圍攻,或被憤慨的民眾責罵

蘇變得害怕看新聞

害怕聽到自己被稱作不合格的母親或一個令人厭惡的人

她逐漸患上了恐慌症

第一次恐慌發作是在槍擊事件的四年後

那時蘇正準備出庭作證,並且要直面受害者家屬

第二次是在槍擊事件六年後

那時她正在為惡性謀殺自殺演講做準備

那是她第一次公開在一個會議上談及此事

兩次發作都持續了數周,任何場合都有可能讓她變得驚恐萬分

無論是在五金店裡、在辦公室,甚至是在床上看書的時候

她的思想都會陷入恐懼的深淵

無論她多麼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或找到一條出路

但卻做不到,彷彿腦子想殺了自己一般

然後,她一直害怕自己會再度被恐懼支配

那時,她才切身體會到患有精神疾病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回首往事,她意識到兒子大約在兩年時間裡飽受精神折磨

如果有人能察覺出迪倫需要幫助

或許就有足夠的時間來幫助他

每當有人問:你怎麼可能沒有預見到?

這個問題就好像一記重拳

伴隨著指責並讓我愧疚不已

無論經過多少心理治療都無法從中脫身

但蘇也意識到

如果愛能夠讓有自殺傾向的人停止傷害自己

自殺就不會發生

但愛遠遠不夠,而自殺行為依舊很普遍

自殺是導致十歲到三十四歲的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2015年,15%的美國年輕人稱自己計划過自殺

這讓蘇明白:無論我們多麼相信自己

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或控制我們所愛的人所做所感

而認為我們和別人不一樣

我們所愛的人肯定不會去傷害自己或他人

這種固執的想法會蒙蔽我們的雙眼

如果最不幸的結局發生了

我們必須學會原諒自己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

沒有問出正確的問題,或沒有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

我們應該持有一種態度

那就是無論他們如何否認或表現得多麼正常

我們所愛的人也許正被痛苦所折磨

我們應該全身心地聆聽他們無聲的哀嚎

不帶著批判的眼光,也不要急於給予解決方法

蘇知道自己這一生都將活在這場以及其他悲劇之中

知道很多人認為她所失去的遠比不上其他家庭所失去的

知道她的痛苦並不能減輕他們的傷痛

知道甚至有人覺得她沒有權利感到痛苦,並且要用一生來贖罪

最終,她明白了

不幸的事實是:

即使我們再警覺,再負責,我們也無法及時提供幫助

但因為愛,我們必須永不言棄,去探索未知的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留學生日報 的精彩文章:

聽說香蕉和棗一起嚼會有種吃屎的感覺,不信邪的小編親自試了一下…
墨西哥地震完加州震?加州恐面臨最嚴重地震威脅,連續多起小震
那些「找」白人男友的中國女孩都有原罪嗎?
他放棄海外幾百倍高薪毅然回國,打造世界級工程尋找外星人,甘願默默無聞一生
如果留學是場王者榮耀,你現在段位如何?

TAG:北美留學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