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大清朝的小辮子,撿漏兒福地,坑慘「朱」隊友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1644年,清軍入關,頒布《剃髮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髮垂辮,不從者斬。有了辮子,走在街上,南明遺老與清廷新貴之間,便涇渭分明了。
不論是堪稱服裝、化妝、道具良心還原的《甄嬛傳》,還是每到暑假就被瓊瑤阿姨煽情千百遍的《還珠格格》,無一例外的採用了清末才出現的陰陽頭。至今為止,沒有一部影視劇真實還原清朝早期或中期的髮辮。
原因很簡單,因為那髮型實在是太丑了。或許,那些清初的剃髮慘案,除了堅守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儒家傳統之外,似乎還有著文人士大夫對於形象審美的最後一絲堅持與掙扎。頭可斷,髮型不能亂。血可流,皮鞋不能沒有油。
若你仔細瞧瞧清東陵主神路上排排站的文官石像生,那才是歷史上真正的清朝髮辮——「金錢鼠尾」。細細的辮子,宛如一條倒垂的小蛇。這種髮型講究髮辮要比小拇指還細,且能穿過銅錢中的方孔。
雖然,清東陵的石像生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被我抓到了「小辮子」,但整個清東陵的選址,才是大清朝真正的「小辮子」。明朝兩位君主心儀的陵寢所在,生生被大清王朝撿了漏兒。大明朝的「朱」隊友們自是對曾經放棄了如此絕佳的風水寶地,悔不當初。
事情若追溯起來,就要從明成祖朱棣說起了。靖難之役後,朱棣登基,是為永樂皇帝,定都北京。自知死後無法直視老爹朱元璋的永樂皇帝,將陵寢的選址範圍劃定在北京周邊。對風水極度痴迷的他,早就相中了清東陵這塊地方,曾多次派堪輿師到遵化的馬蘭峪及丰台嶺考察選址。
但此地位置距離邊境長城太近,長城又有礙於風水。考慮到邊防安全的因素,萬萬不可自毀長城,便就此作罷。永樂皇帝最終選定京郊的天壽山,將其作為遷都北京後明朝皇家的萬年吉地,就是現在的明十三陵。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繼位。按理說,自皇帝繼位之初便應著手興建陵寢。即便山碎國破,百業凋敝,也是不能耽擱的。但這位兢兢業業卻無力回天的末代皇帝卻沒有選定陵址。以至於煤山自縊後,其屍身無處安葬。只得將其妃子田貴妃的陵墓重新打開,一同安奉,草草了事。
崇禎皇帝的決定也是出於無奈。畢竟選一處可保江山永固、社稷永存的風水寶地,在當時可是關乎國運的大事。怎奈天壽山陵寢已無佳穴可尋,急需開闢一處新的帝王陵寢區域。而如此耗費民力財物的浩大工程,對於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而言,只會是雪上加霜。
在一次邊境巡視中,崇禎皇帝朱由檢看中了丰台嶺。竟與其先祖朱棣的想法不謀而合。計劃將自己的歸宿初定於此。無奈內有農民起義,外有清兵犯境,戰事吃緊,便暫時擱置,未能興建。
對此事件,《明書》中記載:「崇禎初年,遍求天壽無吉壤。至十三年,始召劉誠意、孔昭(劉伯溫後裔)及張真人甲,協視地,得薊州鳳台山,雲地善而難得治陵起工之吉,吉在甲申以後,不及事。」按照這些明末堪輿師的說法,此地建陵可保國運三百載。需要等到甲申年後,方可營建陵寢為吉。卻不料時不我待,這甲申年便是清軍入關的1644年。
可惜崇禎皇帝與大明王朝卻是等不到甲申年以後了。大明朝「朱」隊友的「一讓」、「再讓」,便將大好河山拱手讓了出去。卻是被剛剛入關的大清朝白白撿了個漏兒。堪輿師所言非虛,這片風水寶地護佑下的大清國祚長達296年。
清東陵的選址雖說是白白撿來的,但也是順治皇帝欽定的。據史料記載,順治皇帝福臨與親貴王公等一行人,來到遵化馬蘭峪一帶狩獵。見此地青山蔥榮,龍脈清晰,極具帝王之氣。
北有昌瑞山作為後背靠山,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作為覲見大臣,如持笏朝拜;中間有影壁山作為御用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卧,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夾流似兩條玉帶。群山環抱的格局遼闊坦蕩,氣勢自然天成。
順治皇帝被此處的山川王氣所震撼,說到「此山王氣非常,可以為朕壽宮。」當即,摘下手上的白玉扳指,投擲下去。向一旁的侍臣說:「韘落處定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侍臣找到後,就在白玉扳指掉落處做下記號,此處即成為順治皇帝地宮所在。就是如今順治孝陵地宮中放置棺槨的寶床正位。
而「朱」隊友們所糾結的長城問題,對於大清王朝而言根本不是事兒。長城內外已是一家,長城不再有任何軍事防禦的功能。作為一道前朝遺留下來的景觀,比起當時皇家陵寢的建設工程總體規劃,自是不值一提的。伴隨著拆除長城項目的實施,清東陵的建設就此展開。
《清史稿》中記載到:「至是陵成,皆驚為吉壤。」令大明朝「朱」隊友們一再三思,猶豫未決的丰台嶺,被選為大清朝皇帝的萬年吉地,丰台嶺隨即更名為昌瑞山。一枚扳指,開啟了清東陵建設長達247年的歷史,見證了一個王朝從初興,到繁盛,直至衰亡的歷程。
永樂皇帝不願為一家一姓的國祚綿長而自毀長城,只得放棄這片風水寶地,另尋他處。崇禎皇帝卻是逼反毛文龍、冤殺袁崇煥,才是真正的「自毀長城」。雖然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但也無力回天,終不可得。修築在山上的長城並不一定能起到長城的作用,而千萬民心,並非不能作為一道無形的長城抵禦外辱。如若四海一統,寰視宇內,長城又作何用呢?
一切冥冥之中皆有定數,王朝興亡,天道輪迴,非人願可為。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大清王朝的國運昌隆,想必就是來自這塊撿漏兒而得的福地吧!
※大明最後的擎天柱,兵敗戰死後,明朝滅亡
※明朝滅亡後,有一支軍隊逃往此地,至今仍存在,聲稱中國有難必幫
※亡國之君也能這麼硬氣,一戰打得西方200年不敢來犯中國!
※叫外賣方便所以愛上中國?古代外國人愛中國的理由,有時更奇葩
※鄭和下西洋竟然是這樣的目的……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