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兒?
在一些傳統幼兒園裡,大部分時間兒童都不能自由活動,他必須很規矩地坐在課桌前聽老師講。這樣,兒童就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發展的機會。比如,一個孩子現在想去玩水,但是老師讓他必須畫畫,當願望和行動不能統一時,孩子就不可能專註在畫畫上,怎麼辦呢?他開始想像,用想像來彌補他不能得到的活動,他想像自己去玩水,或者編一個故事來安慰自己。長久下去,兒童的心力和活動就被分開了。「人被分裂了」。
——孫瑞雪
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兒?
文 孫瑞雪
蒙特梭利說:「經驗表明,兒童的正常化會使得許多幼稚品質消失,不僅是那些被認為是缺陷的品質,還有通常被看做是好的品質。」這裡所謂的「通常被看做是好的品質」,就是我們要說的「歧變」。蒙特梭利說:「在那些消失的品質中,不僅有邋遢、不服從、懶散、貪婪、以自我為中心、好爭吵和不穩定,而且還有所謂的『創造性想像』、喜歡編故事、對別人的依戀、遊戲、順從等等。」
在很多人看來,神遊編故事,在自己的故事中歡樂、哭泣、痛苦,這種情況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蒙特梭利認為,這正是兒童的歧變。蒙特梭利說:「兒童的本質還沒有被今天的人們真正認識。」
蒙特梭利對兒童的歧變講了8點。她說:「兒童一旦發生歧變,能夠改變他的,可能就是使兒童專心致志於某些使他跟外界現象相接觸的體力活動。」
所有歧變產生的原因,是兒童正常的活動不能得到實施。我前面講過「肉體化」(也就是「實體化」)是每個兒童發展的目的。但就在兒童的精神胚胎需要發展和試圖發展的時候,成人遏制了它。勒令幼兒坐在課桌前,聽老師講課,孩子想玩什麼大人通過各種方法不讓玩等等,這樣長久下去,會使兒童產生歧變。
蒙特梭利說:「兒童所有的歧變都有一個根源——兒童不能實現他發展的原始計劃,在他的發展期遇到了一個有敵意的環境,他的潛在能量本應該通過實體化的過程展現出來。」
蒙特梭利說:「實體化的概念可以作為一種指導來解釋歧變的性質:心理能力必須在運動中得到實體化……」她在《童年的秘密》中這樣解釋:兒童內心有一個心理密碼,這個心理密碼就是我們說的精神胚胎。心理密碼需要在兒童零至6歲成長的過程中靠他自己破譯,任何成人都沒有能力破譯。當兒童要接近這個目標,他的內在心理密碼會告訴他:你去接近這個目標,去為這件事情努力。這個時候,他應該走過去,但這個過程卻被成人禁止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兒童可能會和成人鬥爭,但是兒童的力量很弱小,當兒童無法做他想做的事時,他就去想,靠想像去做他想做的事,心力和活動被分開了。在傳統幼兒園裡,大部分時間兒童不能自由活動,他必須很規矩地坐在課桌前聽老師講,完全處在一種靜止狀態,人格就被分裂了。這個孩子長久下去會成為一個在人格上不一致的人。但是人類特別奇怪,即使環境是這樣的,兒童也要想方設法通過其他方式來彌補。比如一個孩子現在想去玩水,但是老師讓他必須畫畫,當願望和行動不能統一時,孩子就不可能專註在畫畫上,怎麼辦呢?他開始想像,用想像來彌補他不能得到的活動,想像自己去玩水。
這種現象不可能是暫時的,為什麼?如果一個兒童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不讓他做,他的狀態是:我什麼都不做,我就坐到這兒痛苦。但是這種痛苦不能長久地持續下去,於是兒童注意力就開始轉移,他不再痛苦了,因為他發現這是無望的,他開始胡思亂想。思想是自由的,沒有人能夠禁錮住人的思想。蒙特梭利說,如果這種「統一」不能獲得,不管是由於成人佔據了支配地位,還是兒童缺乏動力,心理能量和運動這兩個組成因素就各自發展,「人被分裂了」。
不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
會發生什麼?
兒童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會不斷地去尋找一些會動、會響的東西玩。成人認為那樣很危險,他們制止兒童而不是幫助兒童去認識並學習怎樣避免危險。他們往往是用另外的東西將兒童的注意力引開,從來不試圖教給孩子用準確的動作來面對他感興趣的東西。每一次活動時兒童都被成人用另一個東西引誘走。這種不斷地引誘,只產生了一個結果,就是把兒童內在的精神胚胎逐漸地蒙蔽起來,兒童自己也不知道他的內在到底要他幹什麼。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就出現了一個最致命的弱點:好動,不斷地動!當他的內在指導他去做那件事情的時候,一個外力不斷地誘使他去做另一件不符合他內在的事情。蒙特梭利說:這種現象就叫心理能量跟運動不能成為一體。
心裡知道自己該去做一件事情,而所做的事情卻正好相反。這種現象在我們成人中間大量存在。比如說一個失業者,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應該是什麼?重新「包裝」自己,再到外面去尋找新的職業。但情況往往不是這樣,他在家裡看電視、發牢騷。他在心裡是想找工作的,但他做的事情恰恰跟找工作相反。再比如,我們常常看到一個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每天他所有的願望就是怎麼複習,怎麼考上大學,可他一拿起書本就開始胡思亂想,他的胡思亂想阻礙了他,他沒法複習,這個人的心與力就被分開了,這種心力的分開,蒙特梭利稱之為神遊。
為什麼兒童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蒙特梭利說:「由於從本質上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會被創造或消失,所以,兒童的心理能量不是按它們應有的方式得到發展,就是沿著錯誤的方向發展。」他的發展方向就是這樣,不是按正確的方向發展,就是按錯誤的方向發展,不可能居於一個中間位置。兒童的狀態也是這樣,他如果不按照正確的軌道(他內心的精神胚胎)通過活動來實體化,他就被壓抑了。蒙特梭利說:「當這些心理能量大到失掉了它們的終極點而毫無目的地漫遊時,通常就產生了歧變。」
人是要有一個終極的目標的,人應該自始至終按照那個目標前進,兒童尤其如此。這個目標非常明確。但是通向這個目標的是活動。如果你不讓他這樣發展,這個終極目標就被成人阻礙了。成人告訴他:「你今天休想辦到!」孩子會告訴你:「媽媽,我特別想干,求求你了,讓我這麼干吧!」「不行,你今天就別想了,死了這條心吧!」兒童一旦發現他真的沒有辦法實現,就會神遊,小孩子大孩子都會這樣。蒙特梭利說:「心靈本身應該通過自發的體力活動來塑造。」一定要明白這句話,心靈應該通過自發的體力活動來實現。不是某一個人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比如,3歲以前的孩子,要到處走動、觸摸,甚至有把東西打碎的可能,此時,成人應該順其自然,只要沒有危險,任兒童去觸摸。只有這樣,兒童才能夠真正地得到發展,進而成熟。否則兒童會躲在幻想里喘息。我常常說,當一個人受了傷,沒有人安慰他的時候,他會自我安慰,自己用舌頭舔自己的傷口,然後告訴自己:「你多麼可憐呀!」「你多麼傷心呀!」因為他得不到別人的安慰。兒童也是這樣,當他的終極目標被破壞,他就會躲進幻想的世界中。
(未完待續)
※只因家長不讓看手機就跳樓?
※給女兒和兒子最好的保護
※你是大人了,別總說自己還是弱者
TAG:好家長成長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