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最綜合全面分析
iNature:諾貝爾化學獎在1901年至2016年期間,總共授予108次(倆次世界大戰,中間暫停8次),頒發給了174個獲獎者,但是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兩次。經過統計,僅僅有4位女性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絕大部分獲獎者都具有博士學位,但是有倆位另外;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57.9歲;主要頒發給6個化學領域,分別是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理論化學;獲獎國家前5名依次是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和日本;其中獲獎者受教育學校前5名依次是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及麻省理工大學;獲獎者工作單位前5名依次是加利福尼亞大學,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及哈佛大學。
1
性別分析
通過檢索諾貝爾化學獎性別,發現男性佔了絕大部分,有170人獲獎,而女性只有4個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四位分別是Marie Curie(居里夫人)因為發現鐳和Po元素,而獲獎;Irène Curie(居里夫人女兒)因為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而獲獎,繼續繼承了她的母親的強項;Dorothy Hodgkin因為使用X射線技術確定重要生化物質的結構,當年她獲獎只有54歲,還是比較年輕;Ada Yonath因為闡述了核糖體的結構與功能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但當時已經70歲了。
2
學位分析
172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擁有博士學位,但是有倆位的學位分別是碩士及本科學位,所以要想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拿到博士學位是很有必要的。Charles J. Pedersen(1987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只有碩士學位,他的導師建議他繼續在MIT拿到博士學位,但是他拒絕了,他必須得先去工作,因為他家中比較困難,尤其是他的父親需要他的財務資助;Koichi Tanaka(2002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只有本科學位,由於他一次偶然的失誤,讓他意外地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基於他使用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法對生物大分子的鑒定和結構分析方法,當時獲獎只有43歲,非常的年輕。
3
年齡分析
所有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是57.9歲,這要獲獎者分布在41-70歲之間,人數達到150人。最年輕的獲獎者只有35歲,是巴黎大學的Frédéric Joliot,因為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而獲獎,非常的有趣,他還是居里夫人的女婿,同她的妻子Irène Curie在1935年一起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故對於居里夫人一家,總共獲得5塊諾貝爾獎章(居里夫人2次,女兒1次,女婿1次,丈夫1次);年齡最高的是84歲,總共有2個人,分別是William Knowles(2001年因為手性催化氫化反應方面的工作而獲獎),John B. Fenn(2002年因為開發生物大分子的鑒定和結構分析方法而獲獎,這個恰好同學位最低的Koichi Tanaka一起獲獎)。故要獲得諾貝爾獎,一定要長壽,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4
領域分析
主要頒發給6個化學領域,分別是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理論化學,其中生物化學佔了最多,尤其是方法學,特別地受諾貝爾獎的青睞,如蛋白質測序技術,DNA測序技術,PCR,點突變技術等,例外非常基礎的原創性研究也很受諾獎的青睞,比如重氫的發現,光合作用,重核的裂變等。
5
國家分布
在1945年以前,德國及英國一直是諾獎獲得的主要國家。但是,經過二戰以後,世界的經濟格局發生了改變,諾貝爾化學獎從歐洲轉移到了美國。經過分析獲獎國家前5名依次是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和日本(由於日本的經濟崛起,在基礎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經費,進而日本能夠獲得7個諾貝爾化學獎,在亞洲國家裡面遙遙領先)。
6
受教育學校分析
其中獲獎者受教育學校前5名依次是哈佛大學(16個),劍橋大學(16個),加利福尼亞大學(15個),哥倫比亞大學(8個)及麻省理工學院(7個),這5所大學提供了超過1/3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這些學校提供了非常的優質教育,為後續的獲獎者進一步成長,打好了非常堅實的基礎。還想什麼了,去這5所大學念書,能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幾率比其他學校高多了,小夥伴們,如果有機會,就趕快去吧。
注:加利福尼亞大學包括各個分校。
7
工作單位分析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工作單位前5名依次是加利福尼亞大學(13個),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11個)(包括先前的威廉-凱撒學會獲獎者),劍橋大學(10個),斯坦福大學(7個)及哈佛大學(6個),佔了諾貝爾化學獎總獲獎人數的27%。非常的奇怪,受教育好的學校,並不能保證一定能得到最多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如哈佛大學培養了最多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但是在哈佛大學工作的不是最多的)。
綜上分析,如果您擁有博士學位,並且是在這5所學校接受的教育(本科/碩士/博士)(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如果是在下面的5所大學/研究所工作(加利福尼亞大學,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您獲得的諾貝爾化學獎的概率就比其他人高得多。同時期待2017年10月4日對於化學獎的公布,最後還附有歷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名單(從1901-2016年),方向,獲獎原因及獲獎國家。
注:所有的數據來源於諾貝爾獎官網。
※Science揭示異源移植的可能性
※第二期Cell周報-Cell揭示結婚越早,後代所患遺傳病越高的機制
※大跌眼鏡,CRIPSR編輯作物怎麼能發在Cell上
※Nature:Jennifer A.Doudna再一次開發新的CRISPR系統
TAG:iN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