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濕氣重、痰多、頭臉油膩、水腫肥胖?祛濕,99%的人都做錯了!

濕氣重、痰多、頭臉油膩、水腫肥胖?祛濕,99%的人都做錯了!

 


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

,一根艾條可治療失眠,便秘,減肥,美容,暖宮,助孕,體虛體寒,腰頸肩腿,乳腺,消化不良等400種疾病,做艾灸為家人健康保駕護航,艾與不艾的區別堅持3個月就顯現出來。

 

長按指紋掃描處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



濕邪,可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10個人里有八九個人有濕邪潛伏。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有關。




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中醫認為,「濕氣」會引發和惡化多種疾病,很多人對中醫食療養生一點都不懂,生活習慣都是由著自己的喜好。其中一點就是愛喝冷飲、愛吃冷盤、冰鎮啤酒和各種冷凍食品,飲料都放滿了冰箱。一到秋冬就愛吃火鍋,最愛涮肉,這些習慣影響了脾胃運轉,導致身體發沉無力,頭腦昏沉,臉黃油膩,濕疹長痘,皮膚瘙癢等癥狀,這些都是濕氣的表現。 




濕邪入體,起初舌苔厚膩泛黃、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睏乏、咽喉腫痛、大便不成形;進一步發展,會出現痤瘡、關節疼痛,體型肥胖,頭臉油膩,臉上長痘、長斑;女性的一些婦科病如白帶異常,瘙癢也與濕氣有關。




「風、寒、暑、濕、燥、火」這致病的六淫邪氣中,殺傷力最強的是濕邪。不正確的生活習慣也會讓濕氣乘虛而入,危害健康。




很多人去看中醫,常會被告知「濕氣重」,那麼到底,濕氣是從何而來?





濕氣有三大來源!




簡單來說,濕氣有三大來源:




1、因為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濕;


2、雖然沒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成濕;

3、還有就是環境、季節因素的影響,比如四川多濕,那裡的人不吃辣椒就會不舒服。比如長期下雨天,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濕,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




這三種癥狀歸根結底都和脾氣有關係,「濕重」是標,「脾氣虛」是本。脾主運化,任何代謝產物的排除都要藉助脾氣的力量。脾氣一虛,髒東西就要滯留體內。髒東西是什麼呢?可以是多餘的脂肪,也可以是異常的分泌物、排泄物。


 



胖人多陽虛,痰濕重!



很多胖人看似壯實,實為虛寒,特別是肚子上脂肪多、游泳圈越來越大的人,更不能忽略他們體質的寒性。如果你去摸他們的皮膚,一般都是涼涼的,就是因為他們的身體自己缺少陽氣,本能地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溫的作用。




就像過去沒有冰箱的時候,夏天賣冰棍的人,都會用一條棉被包住冰棍,棉被是防止散熱的。胖人身上的脂肪起的也是這個作用,所以也就有「胖人多陽虛,而瘦人多陰虛」的理論,往往是越胖越虛,越虛越胖,形成惡性循環。




胖人的正確減肥方式應該是溫化痰濕,「溫」是增加代謝脂肪的能力,「痰濕」就是指那些不該積存在體內的脂肪!

 


愛睡覺的人濕氣重!




脾氣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出糟粕的能力,如果這種能力下降了,營養吸收不了的同時,糟粕也排不出去,留在體內就成了濕。帶著這些廢物,身體自然就覺得疲勞了,所以小小的年紀就容易犯困。



被濕邪擊中的典型癥狀是:

身體總覺得疲勞,但這種疲勞不是因為哪裡酸痛,如果酸痛的話,可能是你有血虛、血不養筋的問題。具體來說,身體有濕氣的表現如下:




1、身體發沉、發重,頭也發矇,雖然頭不疼,但是不清爽;




2、皮膚上會有濕疹,胃口也不好,吃什麼都覺得沒味道,嘴裡發黏;




3、舌頭伸出來時,你會發現舌質很胖,顏色偏淡。癥狀嚴重的,舌頭邊上會有齒痕,甚至像孩子的小裙子似的,這叫「裙邊舌」,這就是比較嚴重的脾虛濕困了。




而且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造成脾胃失調。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有「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脾胃為倉廩之官,是後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能輸布水谷精微,升輕降濁。脾喜溫喜燥,最惡濕邪。濕邪困脾,則影響水谷的消化吸收,使其受納、轉輸、傳導等功能失調。脾虛不運易造成水濕痰飲,脾胃功能不好,自然身體濕氣纏身。




另外經常淋雨、穿半乾衣服、頭髮不吹乾、著涼、居住環境過於潮濕,都會染上濕邪。




這個時候要注意為自己排除濕氣,並做好預防工作,祛濕防病身體才健康。







艾灸祛濕氣,全身有精氣!




艾灸可以去濕氣嗎?




艾灸可以對我們身體產生局部刺激,而且是一種溫熱的刺激,能夠使得我們的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讓皮膚局部充血,能夠促進淋巴循環和血液循環,從而起到去濕氣的作用。




如果你艾灸過,就會發現祛濕太有效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艾灸後皮膚表面出現水汽、水泡,那正是

體內濕氣

快速排出的表現!




所以在這個一場秋雨一場寒的季節,我們用艾灸來祛濕效果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艾灸的開郁、補陽氣的作用,可以快速運化濕氣,蒸騰濕氣,就像太陽蒸發水氣一樣簡單!




《神農本草經》中有記載:「艾葉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所以,艾灸能夠溫通經絡,散寒祛濕。專門針對身上的祛濕穴位進行艾灸,祛濕的效果能更快見效。











本期編輯:艾灸君溫妮 


⊙版權聲明:文章屬於原創,首發於艾灸祛百病,轉載請註明來源,謝謝配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穴位速查 的精彩文章:

比砒霜毒68倍!這種開水都燙不死的致癌物,你可能每天都在吃!
眼近視、眼疲勞還在用枸杞泡水喝嗎?艾灸這幾個穴位,解決 90%的眼病!
此物貼在肚臍上,沒想到奇蹟出現了,一用一個準!
驚呆了!艾灰千萬別扔,誰扔誰後悔!(新版)
奪命頸椎病,教你一招灸出好頸椎~太有效了!

TAG:經絡穴位速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