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為葷色,非紅為素色——素三彩瓷器鑒賞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始於明正德年間,清康熙時繼續燒制。素三彩在陶瓷發展歷史上並沒有像青花瓷那樣風行,如今也並非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常見品,但是其特有的工藝特色,卻深受一些藏家推崇。
陶瓷界將「素三彩瓷」定義為瓷器釉上彩品種之一,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並不限於此三色,但不用紅色。素三彩中的「素」有兩種含意:一種為該器使用「素胎」(又稱「素燒胎」)燒制。「素胎」是陶瓷生坯沒有上釉前預燒的胎,它既可增強坯體機械強度,使其在搬運時不容易損壞,又可在上彩釉時不會因浸濕坯體而導致坼裂。另一種則依據古代「紅為葷色,非紅為素色」之說,指不含紅色的瓷器。
清康熙 素三彩暗刻龍紋花碟碗 (一對)
素三彩為康熙年間特有品種,因其所施色彩中沒有紅彩而得名。碗內、外壁分施不同白釉,內壁為肥厚滋潤的高溫白釉,外壁為素三彩特有的低溫白釉,俗稱「密淋釉」。福義國際送拍諮詢(FYGJ66)
碗撇口,深腹,圈足。外壁先在瓷胎上面雕刻出「趕珠龍紋」,再以素三彩繪牡丹花蝶紋,雕工精細,繪畫生動。尤其是花蝶紋飾中所用的湖水綠色,素雅恬靜,宛如一汪春水,是康熙素三彩中最具特色的一種顏色,十分少見。
明清兩朝,龍紋大都用作主題紋飾,此碗卻將其用作輔助圖案,在代表富貴的牡丹花葉間顯示龍紋,使官窯瓷器裝飾手法更加豐富誇張。
清康熙 素三彩暗刻龍紋花卉碗
此碗器型周正,胎體輕薄,紋飾刻劃精細,畫工流暢,色彩淡雅,刻劃龍紋與彩色花蝶交相輝映,華美之中又不失威嚴,其燒制工藝極為複雜,需先於外壁刻劃圖案,內壁施透明釉,入窯高溫燒制,燒成以後再於外壁刻劃圖案之上描繪花蝶紋,描繪時以黑彩勾勒紋飾輪廓,內部再填以黃、綠、紫色等諸彩,故填彩偶有出格,亦是本類碗特徵之一。施彩之後,再於彩上施素三彩器所特有的低溫白釉,最後入窯低溫烘燒而成,其釉色略閃黃,並有乳濁感,俗稱「密淋釉」。此碗製作精美,頗為難得。
清康熙 黃釉地素三彩雙龍戲珠大盤
本盤圓唇直口,弧壁淺腹,平闊底下承圈足,成型考究,端莊大氣。黃釉作地,繪三彩紋飾,盤心內繪火珠,並有褐、綠二色雙巨龍上下飛舞,龍形矯健兇猛,氣勢逼人,四周祥雲繚繞,形制莊重。內壁繪四季花卉紋,外壁繪雲紋和趕珠龍紋,底雙圈內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盤形碩大,極為罕見,其製作工藝複雜,需先刻畫紋飾於瓷胎上,入窯燒制,出窯後覆繪彩,低溫二次燒造,方可成器,且體量如此巨大而無開裂變形,極為不易,也可見彼時窯工燒造工藝之精。
素三彩瓷器這品種因不施紅彩,色調冷艷素雅,故名為「素三彩」。本盤以黃、綠、紫三色為主,輔以少量白、黑二色作為圖案搭配,加以明黃色為地,為皇室專用顏色。全器色彩搭配艷麗,紋飾多樣,帶有濃烈的宮廷皇家氣派。如此形制的黃地綠紫彩雙龍戲珠盤,是萬曆朝開始的固定式樣,歷代相襲。實際上素三彩瓷器早在明代成化時期已出現,康熙的素三彩延續明代工藝方法,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為清代康熙時期的名品。
清康熙 素三彩石榴紋小缸
唇口內斂,腹部渾圓,至足部內收,玉璧形底。胎體堅緻,內壁施白釉,外壁於釉下暗刻龍紋,上繪紫、綠、黃三彩花果紋飾,腹部主體紋飾分別為折枝石榴和折枝香椽,間以花卉紋,布局豐滿。石榴多子,「椽」與「元」諧音,寓意「多子連元」。此紋飾是康熙時期標準的素三彩常見圖案,常見有白釉暗花素三彩花蝶紋碗和白地三彩石榴紋盤,燒造成小缸,較為少見。福義國際送拍諮詢(FYGJ66)
素三彩屬低溫釉上彩,創燒於明代中期,康熙三彩繼承和發揚了明代成化、正德三彩和嘉靖、萬曆三彩多種色地套疊的傳統工藝,先在素胎上刻划出紋飾的輪廓線,再在釉上描繪圖案。康熙朝是三彩瓷的繁榮時期,品種多樣,製作工藝精湛。
清康熙 素三彩送子觀音像
本品所塑送子觀音坐像,為康熙朝素三彩的經典題材,其造型、裝飾均與上海博物館藏康熙朝素三彩觀音坐像相近。其台座亦配套保存,甚為難得。中國傳統文化推崇多子多福,故寄託人們此願望的送子觀音在民間廣為供奉。觀音端坐於蓮座上,髮髻高聳,頭戴發巾,著坦胸式寬袖大衣,肩搭帔帛,胸垂念珠及瓔珞,雙手放於膝前,面額飽滿,臉龐圓潤,神情喜悅。背部留有方形裝藏孔。一嬌小童子肩頂壽桃,倚坐於觀音懷中,表明其為送子觀音。觀音及童子的衣飾均以素三彩裝飾,黃、綠、褐三色為主,觀音外衣以黃彩為地,上繪纏枝蓮紋。披肩及內裙以綠彩為地,上飾朵花紋,領口及裙邊繪綠地三角紋。童子著綠底黑花寬袖長袍。塑像底部不施釉。觀音下承台座為單獨燒造,中空。最上為仰覆蓮座,上下數層蓮瓣環繞。下接六方形須彌座,座上部設欄杆環繞蓮座,中部六面束腰以彩繪和鏤空裝飾,下部簡潔素凈。整尊塑像設色沉靜,造型沉穩,寓意吉祥,且台座得以留存,為不可多得的康熙朝素三彩雕像精品。
※午餐肉檢驗菜-泡菜豆腐鍋
※分享一個妹子的洗澡視頻
※《生活的藝術》讀書隨筆
※周末帶你逛花鳥市場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