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在刻意而粗糙的創作里,我甚至看不到悲憫
他就像做深度調查的記者,拿到了足夠豐富的細節,卻未能將其編織成有力量且幹練、明晰的文章。
其實並不太想細聊《人流》,實際上我是失望的。我發現比起導演、藝術家的身份,艾更像是個吃政治正確飯的明星。既然這部片帶有很強的算計,那不妨我就列一下原因,為什麼我會給它兩顆星,扣掉三顆星。
當然,最主要扣分的部分就是它整體透射出的情感、道德綁架的意味。
這部紀錄片從希臘的偷渡船開始,記述了近幾年敘利亞難民事件的發展過程,包括歐洲建立邊境牆、土耳其和歐洲談判換取visa免簽等事件性節點;包括世界各國對待難民的情況、中東當地的境況、難民在各國生活狀況的記錄;當然更有「艾和難民在一起」的集中體現;除此之外,還有少量寫意的過渡鏡頭。
在這其中,有三個點極為不妥:1、素材過於碎片,創作者帶著先入為主的宏大思維,卻沒有對任何一個鮮活難民個體進行完整展現,我看不出片子透露出來任何悲憫的意味。2、導演過於自戀,給予自己充足體現,包括和難民一起拍照、安慰哭泣女子、和難民一起跳舞、讓難民朋友幫其剃髮等,試圖給觀眾建立一個他一直和難民生活在一起的印象,作秀的意味很大。3、選取過於有綁架意味素材,缺少歐洲相關人物的採訪,這讓他所謂的「難民危機是全人類的危機」的言論看起來像個笑話。
從內容上講,該片選取了諸多天真的孩子鏡頭,甚至還有導演和自己的兒子,試圖以兒童來打動觀眾,卻沒有與兒童進行過多的交流。更甚至,還有幾個藝術化的行為太刻意,比如導演直接和難民兄弟互換護照,「I respect you」的口號性言語喊得震天響。
文本上,創作者選取很多詩句來煽情,大多都是政治性很強的句子,既不美又帶著鼓動性,如「A day is not a day/A week is not 7 days/A year is more than one year」以形容難民的煎熬日子。
技法上也很粗糙。這本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題材,早就有《海上火焰》珠玉在前,然而還是被浪費了。儘管創作團隊跑遍了全世界,做了大量採訪,收集了大量素材,但創作者將近幾年難民相關話題一鍋燉,剪輯混亂,進而素材被剪得過於碎片化,鏡頭畫面捕捉沒有重點,講述的內容也就沒有了重點,主題脈絡不清晰,因此我們幾乎看不到創作者的獨特思考。再加上,創作者有時過於用文本的說明問題,而忽視了他是在用鏡頭語言進行創作,於是鏡頭的力量弱了很多。
他似乎就像一位做深度調查的記者,拿到了足夠豐富的細節,卻未能將其編織成一個有力量且幹練、明晰的文章。
當然這部片也有可取之處,導演畢竟是拍過近20部紀錄片了,也算是導場老手,很多鏡頭和某些段落很不錯,有佳句。
一個是素材的豐富度。創作者做了大量採訪,甚至深入中東,包括伊拉克戰爭等鏡頭很有資料價值,給我造成了很大的視覺衝擊。一個是上帝視角的獨特運用,包括一系列的鳥瞰鏡頭都很值得標紅。
很多寫意鏡頭比如對海、日、鷗、船的展示,配上略微東方風格的音樂,相當有意境,相當美,這也是這部片開頭還不錯的原因。而片中,創作者運用上帝視角對動物園裡的老虎的展現,用困獸對比難民族群的隱喻也算精彩。
當然這一切都是個人看法。與我同場很多人中途退場,想必是和我看法一致,稀稀拉拉的掌聲也並不激烈。具體好看與否,待您親自去看。
新浪娛樂深度策劃
※《我的前半生》告訴我們:沒有長久的愛情
※法國新浪潮繆斯讓娜·莫羅去世,享年89歲
※戲劇和電影藝術的千里馬——追憶伯格曼
※《在這世界的角落》:是日常還是非常?
※NOWNESS短片:終結公司
TAG:迷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