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三到故宮 為何只登城牆而不入內?
歡迎點擊
上方
「
歷史那些事兒
」
免費訂閱!
1954年5月間,毛澤東在4天之內3次登上紫禁城。5月17日下午4時,毛主席來到故宮。為了不打擾遊客,他只讓公安部長羅瑞卿和故宮保衛科長韓炳文兩人陪同。他們從神武門東坡道登上城樓,順著城牆向東、向南,一直走到東華門。在東華門城台,毛澤東坐在小馬紮上休息,與大家分食橘子,同韓炳文親切交談。隨後,他參觀了設在午門城樓上的「基本建設出土文物展覽」,前後共計3個多小時,直至天近黃昏才悄悄離去。
時隔一天,5月19日下午,毛主席又來到故宮,繼續參觀「基本建設出土文物展覽」,並對陪同人員說:「這就是歷史。」兩個小時後才意猶未盡地離去。5月20日下午,毛澤東第三次來到故宮。這次是從神武門向西走,在西北角樓留下了一幅珍貴的照片。直到晚上7時左右,才走下城樓,同大家揮手告別。
三次路線相加,毛澤東正好在故宮城牆上繞行一周。這是毛澤東到故宮僅有的三次記載,而這三次他只登城牆不入宮內。
在城牆上漫步徐行,毛澤東有何感想?他是否想到了故宮改建計劃?他為什麼不到故宮裡邊走走?其中內情無人知曉。
故宮改建:
張奚若曾於1948年12月18日北平圍城之時,帶解放軍幹部請建築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梁思成繪製北平文物地圖,以期被迫攻城時保護文物之用。此前一天,毛澤東親筆起草中共中央軍委給平津戰役總前委的電報,要求充分注意保護北平工業區及文化古迹:「沙河、清河、海甸、西山等重要文化古迹區,對一切原來管理人員亦是原封不動,我軍只派兵保護,派人聯繫。尤其注意與清華、燕京等大學教職員學生聯繫,和他們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戰時減少損失。」1949年1月16日,毛澤東再次起草中共中央軍委關於保護北平文化古迹的電報,其中提到了故宮:「此次攻城,必須做出精密計劃,力求避免破壞故宮、大學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價值的文化古迹」。「你們對於城區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調查,要使每一部隊的首長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擊,哪些地方不能攻擊,繪圖立說,人手一份,當作一項紀律去執行。」
正因為有了這樣一道「手諭」,才促成1949年1月31日北平的和平解放,保證了紫禁城免受戰火破壞。9月27日,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平,將北平改名為北京。首都規劃隨即展開。參與規劃工作的梁思成,與應邀到北京指導工作的蘇聯專家發生分歧。梁思成與城市規劃專家陳占祥共同提出中央行政區應在古城之外的西部地區建設,以求得新舊兩全、平衡發展;蘇聯專家則提出中央行政區應放在古城中心區建設,並著手對古城的改建。毛澤東支持了後者。
北京的城牆、城樓、牌樓等古建築開始被陸續拆除。1952年8月,天安門東西兩側的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被拆除,梁思成、張奚若曾表示堅決反對。1956年5月,北京市規劃局、北京市道路工程局展修豬市大街至北長街北口道路,拆除大高玄殿前習禮亭及牌樓、故宮北上門和東西連房,又引發學術界激烈批評。對古城愈演愈烈的拆除,終導致張奚若1957年向毛澤東坦陳己見,但最後還是沒有逃脫被改造的命運。
說起來毛澤東與故宮有過一段淵源。他早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就讀時的老師易培基,1929年曾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1919年12月毛澤東率代表團赴京請願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即住在故宮腳下的福佑寺。
或許是出於對故宮的懷念才讓毛澤東三到故宮而不入的吧!
※八千湘女上天山:一舉解決駐疆部隊的單身問題
※金庸筆下人物名字個個有出處, 讓你知道什麼叫做知識淵博!
※告訴孩子中國各省名字的由來,漲知識,太全了 !
※周恩來「無後」真相揭秘,曝六大驚人之「無」
※最詭異的13張圖,看懂的人都驚呆了!
TAG:歷史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