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東省博、臨沂市博、徐州漢畫藝術三家博物館藏「胡漢交戰」主題漢畫像石嗨賞

山東省博、臨沂市博、徐州漢畫藝術三家博物館藏「胡漢交戰」主題漢畫像石嗨賞

漢匈戰爭,又稱漢匈百年戰爭是指西漢初年,對匈奴的一系列戰役,雙方各有勝負,前後歷經130餘年的戰爭。此一期間漢朝與匈奴的關係是以和親政策和戰爭政策互相存在,另外,漢武帝的元狩二年(前127年)開始修築「漢長城」。

漢匈真正的戰事一直延續三百年之久,直到東漢永元三年(91年)大將軍竇憲、耿秉深入瀚海沙漠,出擊鹿塞(內蒙古磴口縣西北七十公里)三千華里,大破匈奴於金微山(今外蒙古杭愛山),徹底解決漢朝歷時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

東漢雖徹底擊敗北匈奴,但始終無法佔領漠北之地,對領土擴張並無助益。另一方面,東漢擊破北匈奴,使得鮮卑擺脫匈奴的威脅而壯大,鮮卑取代匈奴成為中國的邊患。

在反映戰爭內容的漢畫像石上,「胡漢戰爭圖」居多。有關胡漢戰爭圖的漢畫像石中,有胡漢交戰、車騎過橋、武卒對陣等內容。

山東省臨沂市博物館相啟春先生認為,對於這些胡漢戰爭圖已有四種理解:一是表達了墓主人的功績。墓主人因為參加過對胡人的戰爭,成為其戎馬生涯中最值得炫耀的事情,故特意刻畫以記之。二是一種流行的通用畫像題材。胡漢戰爭圖在全國各地的漢畫像石上多有發現,由此看來,它是東漢時期比較流行的一種畫像題材,「可能是表達了當時人們對於天下太平的祈求、希望,是「胡虜殄滅天下安」吉祥平安思想的真實反映。三是辟邪的需要。胡漢戰爭圖一般刻畫在墓門部分,因為墓門是保護墓主人的第一道屏障,刻畫在此,是用血淋淋的戰爭場景恐嚇邪魅,含有辟除不祥、保護墓中人之意。四是表現引領墓主人的升仙之路。胡漢戰爭圖「有的代表的原始寓意可能是引領墓主人的升仙之路,這橋是象徵以達到陰陽的界橋,即奈何橋。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

畫面上為胡漢交戰場面,前有七騎作倉皇逃竄狀,馬上似為胡人(胡人為尖帽、高鼻、胡服),前面一騎已竄入山中(僅露馬的後腿),後面五騎胡人,邊逃邊回身彎弓後射,還有一騎胡人已從馬上栽下,被已經追上的漢軍士卒割下頭顱,另有一騎漢兵正在策馬追趕胡人。邊飾菱形紋、欄杆。

山東省博物館

東漢風伯、胡漢交戰畫像,嘉祥縣五老窪出土,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藏。

臨沂市博物館

胡漢戰爭圖:武卒對陣(臨沂市蘭山區義堂鎮埠北頭村出土)。畫面分兩格,右格為十二漢兵,上刻十人左手持盾,右手執環首刀;下刻一人持戟,另一人一手持還首刀,一手執鏈球。左格刻十五胡兵,用力張弓。兩軍在中線兩端嚴密對峙。

本內容圖片均為樂藝會藝術圖庫資料

文字摘自博物館展覽公開資訊

如願意接受本微信號信息,可按右上角「樂藝會」訂閱。更多精彩藝術生活鑒賞與創造見證與您分享。 歡迎轉發。歡迎關注訂閱。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斷袖」——不得不說的事
漢朝這四位太子的結局, 在後世封建中央集權制接班中很有代表性!
他讓漢朝加速了滅亡的腳步
此人跟班超、陳湯一樣在西域殺國王維護漢朝權威,卻很低調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