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媽 AB型爸能生出O型娃?
有段時間朋友圈被一個「國家臨床技能大賽醫患溝通題目」刷屏:「十七歲患兒急需肝移植,父親堅持活體供肝,患兒O型血,母親A型,父親AB型,如何進行醫患溝通?」一時間各種討論熱火朝天。
且不論這個「題目」是否真的出自「技能大賽」,也暫拋開網友或斟酌或調侃關於帽子顏色的「討論」,作為醫務人員是否想過:這種情況究竟有沒有可能發生?
一切皆有可能。
1
認識ABO血型系統
我們最熟悉的血型系統——ABO血型系統是根據人類紅細胞表面血型抗原A和B的有無來進行分型。A型紅細胞上有A抗原,B型者有B抗原,AB型者有A和B兩種抗原,而O型者兩種抗原均無。
再進入到每一個抗原的微觀結構看一下ABO血型抗原由哪些物質構成——
由上圖可以看到:A 型抗原含有 N-乙醯半乳糖轉移酶,B型抗原含有D-半乳糖轉移酶,二者作為顯性表型進行遺傳;而O 型無相應產物,作為隱性表型進行遺傳。
再深入一層——這些不同抗原都是怎樣產生?控制ABO血型的基因有哪些呢?
AB0 :編碼相關轉移酶產生A、B抗原;
Hh :編碼相關轉移酶產生H抗原(編碼產生L-岩藻糖轉移酶,把L-岩藻糖轉移到H前身物質上,形成H抗原);
Sese :編碼分泌型和非分泌型,受控於Sese基因(與Hh一起位於第19號染色體)。
在上述基因的支配下,血型抗原形成模式如下:
可見H抗原是A和B抗原的前體物質,除了孟買型紅細胞Oh外,所有人紅細胞表面都有H抗原。
2
ABO血型系統的遺傳規律
ABO血型的遺傳規律?——不就是孟德爾家的豌豆地嗎?
也許會「顛覆」你的「血型觀」——ABO血型表型遺傳和孟德爾並不完全一致。ABO血型的遺傳法則遵循:1遺傳分離定律 2 自由組合定律 3 連鎖定律 4 互換定律。
在血型遺傳的過程中,通過交換或顛換重組等方式一是直接形成了異常的等位基因,控制抗原表達;二是等位基因的順反式影響抗原的表達。另外決定H抗原的H基因與ABO基因是兩個單獨的系統,分子遺傳機制也不同。在以上「法則」的指導下,就會出現以下情況:
3
特殊ABO血型
(1)ABO亞型
ABO亞型在特殊血型中是比較多見的一類。到目前為止,已發現150餘種亞型基因的序列,多態性的等位基因構成了ABO血型分子生物學分型的基礎。
(2)順式AB(cisAB)
由於交換重組,A和B 位於一條同源染色體上,另一條同源染色體上沒有任何等位基因,發生率為0.18‰ (日本數據)。
順式AB (Cis-AB)在細胞減數分裂時,AB不會發生分離,而可作為一個遺傳單位傳遞給下一代。Cis-AB的發現,使關於ABO血型遺傳的傳統觀點受到了挑戰,對此至今尚無圓滿解釋。
有人認為系基因突變所致,使合成的酶具有能同時轉移兩種糖基的活性,或是突變產生了基因複合體,也有人認為系基因內部分交換所致,使一個位點上的基因能有兩種基因產物。總之,都還只是假設而已。
(3)H抗原缺失型—傳統孟買型(hh)
是紅細胞上和唾液中全無A、B與H抗原,不能與抗-A、抗-B與抗-H發生凝集反應,血清中含有抗-A、-B與抗-H抗體,可分別凝集A、B、O型紅細胞。基因型為 hh+ sese,表現型:Oh,發生率:萬分之一。
(4)類孟買型(存在爭議)
基因型為HH或Hh + zz, hh + Se
表現型:ABh、Ah、Bh
是H基因突變(或受 Zz基因干預其在RBC上的表達 ),使RBC表面僅含極少量H抗原,而所有H抗原皆被ABO基因轉變成抗原A與抗原B,RBC上缺乏血清學足以檢查出的H抗原,但卻有少量A、B抗原,其紅細胞可以分別與抗A和B抗發生很弱的凝集。
發生率:台灣1/8000,福建1/8500
分享一張小謝收藏的ABO血型遺傳表~
4
懷疑特殊血型該怎麼做
在懷疑特殊血型時要排除以下情況:
a 嚴重的腸道細菌感染,其代謝產物可使紅細胞出現類B現象;
b 嚴重的細菌感染,激活正常紅細胞上的T抗原;
c 血清中存在病理性冷凝集素與紅細胞上抗原結合;
d 部分高球蛋白和異常高球蛋白血症患者;
e 白血病時可使A或B抗原減弱;
f 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陷、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胃癌、胰腺癌時,血漿中有過多的血型物質,中和試劑中的抗體。
——如果有一天,您的病人也向您提出了文章開始的那個「尷尬問題」,如何解釋呢?
最後,關注特殊血型群體。也許,您是獨一無二的。
下期預告:特殊Rh血型
來源:檢驗醫師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台
※人體骨髓正常細胞形態之紅細胞
※扒一扒實習生耍的「小聰明」
※檢驗人,你被患者問過這7個問題嗎?
※我的乖乖!谷丙轉氨酶為什麼就高了呢?
※圖說血脂小知識,你值得擁有!
TAG:檢驗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