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鹽曾是奢侈品,造就一座城市遍地土豪

歷史上鹽曾是奢侈品,造就一座城市遍地土豪

唐朝時期,百姓皆知「揚一益二」,說的就是當時最繁榮的兩座城市——揚州,益州(成都),揚州是當時最繁華的城市,更準確的說,是一個被商人改變的城市。

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而揚州卻看中商業,人稱「揚州俗好商賈,不事農桑。」唐朝時揚州就已富甲天下,揚州做大生意的富商巨賈很多,貿易往業不僅有南北交易,還有外國人,比如來自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

在各種商品行業中,揚州的鹽商天下聞名,特別是明中後期,朝廷在揚州設了巡鹽御史,每年從揚州抽走大量鹽稅。萬曆時期,揚州鹽商資本高達3000萬兩白銀。特別是清康熙中後期,揚州發展成為鹽商大本營,幾乎壟斷了整個鹽運。乾隆時的揚州鹽商資本已達近8000萬兩,和朝廷庫銀數差不多了。

道光年間的一份鹽務調查報告中,就對這一情況著重指出,鹽場出產時「每鹽一斤,不及十文,而轉銷各處,竟到數十倍之價」。作為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壟斷鹽運可見其中厲害。

在清朝,身家百萬兩白銀的算是巨富了,但跟揚州商人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只有更富,沒有最富。有錢自然會帶動消費,揚州各種商業場所鱗次櫛比,才子孔尚任曾寫揚州:「東南繁華揚州起,水陸物力盛羅綺。朱桔黃橙香者掾,蔗仙糖獅如茨比。一客已開十丈筵,客客對列成肆市。」

乾隆南巡時楊州鹽商就出資贊助,甚至代官府直接辦理接駕事宜,負責皇帝南巡日常所需。當時有本著名的書《揚州畫舫錄》,被稱為是18世紀的揚州旅遊指南,非常細緻的描寫著乾隆時期揚州的風土人情,在書中,還屢屢提到揚州鹽商奢侈的消費風氣。

書中記載,別的地兒都是選美,在楊州則是玩膩了,要選就選丑。於是大好年華的姑娘們在大熱天往臉上塗醬油,再跑到太陽底下暴晒,看誰更丑些。再就是比有錢,人們各自手執一張刻有名字的金箔,跑到鎮江金山的寶塔上,一塊兒把金箔往江里扔,看誰家的金箔能第一個飄到揚州。

揚州的繁華,首先得益於它的地理位置。揚州位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交匯的地方,在極其注重漕運的古代,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在唐朝,揚州就已經是全國最大的對外港口,到了宋朝運河多年失修,雖然不及唐朝繁華,但也基本保持了一線大城市的地位。元朝時揚州迎來了繁榮期,因為元朝定都北京,糧草財賦都要依靠江南水運北上,所以元朝又重修大運河,揚州也因此受益,逐漸恢復了曾經的繁華。

到了嘉慶、道光時期,由於大運河的衰落,揚州原本優勢的交通地位喪失,再加上清朝國運的衰敗,揚州也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到了清末,上海開埠,取代了揚州的商業中心的地位。

如今漕運已經衰落,繁華漸散的揚州城一幅苦澀,各種便捷的交通運輸方式比比皆是,鹽也不再是奢侈品,經過時光的沉澱,如今透露著獨特的韻味,精緻而安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長眼量 的精彩文章:

曾經的非洲強國,如今窮的只剩下黃金了
世界上最大的瓶子國家,差點成為內陸國
最霸氣攝政王開掛般拓展疆土,可惜39歲就死了
中國一百年前就沒有皇帝了,英國女王卻還佔著三個島
非洲新加坡,各國軍隊扎堆,戰狼2中撤僑目的地

TAG:風長眼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