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范縣大包子天下第一好吃,快來嘗嘗有多美味……
吃是一種幸福,
品味是一種情趣。
包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主要製作材料是麵粉和餡,是一種發酵食品。在油城濮陽,無論是星級飯店,還是街頭小攤,幾乎都少不了范縣大包子的蹤影。它以皮薄、餡香、味美、價廉贏得了油城廣大吃貨的喜愛。
天下包子千千萬,為何范縣大包子名氣最大?這還得從包子的歷史淵源說起。有人說包子起源於三國,也有人認為包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清異錄》載:「五代時,汴州閶闔門外大道旁有張手美家,水產陸販,隨需而供,每節專賣一物,伏日則買『綠荷包子』。」汴州即今開封,「伏日」即夏天。張手美家賣包子按季節,而且只在夏天賣,春秋冬三季一律概不出售。名字倒頗為雅緻,喚「綠荷包子」,可能跟早期包子的素餡主流有關吧。
到了北宋,包子鋪更是滿地開花。其中,「王樓山洞梅花包子」被譽為東京第一,名滿天下。《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羣臣包子。」包子後注曰:「即饅頭別名」。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意思是說饅頭沒有餡,包子有餡)。《夢梁錄》中有「臨安市上賣的饅頭有『糖肉饅頭』『茄子饅頭』」,該書同時又記載有:臨安市上的食店出售『水晶包』 『筍肉包』『蝦魚包』『蟹黃包』。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紀勝》中說,臨安的酒店分茶飯酒店、包子酒店、花園酒店三種,而包子酒店則專賣鵝鴨肉餡的包子。可見,包子一詞,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說到包子,就不得不說說范縣大包子。范縣大包子歷史悠久,天下聞名。相傳,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在一次考察民情時品嘗了范縣大包子,感覺其味美可口,便稱其為「天下第一大包子」。看過《水滸傳》的朋友一定對母夜叉孫二娘和菜園子張青不陌生,北宋時期,梁山好漢菜園子張青(今莘縣張青營人)與母夜叉孫二娘(今范縣老城所在地莘縣櫻桃園人)在范縣「十字坡」以開小飯館為生,熬稀飯、做包子,迎接來往的英雄豪傑。因二人俠肝義膽、殺富濟貧,深受當地百姓愛戴,他們所做的包子也就隨著他們的名氣傳播開來。
大包子之於范縣,猶如「狗不理」之於天津,灌湯包之於開封,都是這個地方餐桌上的頭牌。濮陽人,尤其是油田人,更是把包子當早餐,幾乎每天都要吃上兩個。
范縣大包子雖然不是什麼高端美食,卻深受人們喜愛,周邊許多縣市都有賣。為什麼范縣大包子如此受歡迎呢?據說,主要秘訣在於醬料,這裡包包子要用到一種本地特色醬料饅頭醬,醬的做法是將蒸好的發麵饅頭揉碎了,混入茴香、花椒熬成的水,放在太陽底下經過發酵,製作成饅頭甜麵醬。然後用豬油炒制甜麵醬,再炒制五花肉肉丁,就成了炸醬。將泡軟的紅薯粉條剁碎了,用炸醬拌勻,跳入蔥花、薑末、鹽、十三香和香油等,包子餡就調好了。
包子包法兒也簡單,將包子餡包入發麵包子皮,雙手一合,將邊緣捏緊,一個元寶形的包子就包好了。一般的包子為元寶狀,也叫合手包。 除了五花肉,用羊肉或者直接用胡蘿蔔、韭菜雞蛋調成素餡也是可以的。放入蒸屜蒸熟了,不用開蓋,那香氣就能隨著熱氣飄出好遠去,饞得人流口水,咬上一口,汁水四溢,美味可口, 回味悠長,軟嫩滑爽,入口即化。吃包子的時候,配上一碗胡辣湯或者雞蛋湯,那真是神仙過的日子啊。
其實、美味不僅僅是五味的傳遞、更多的是對美好記憶的難捨和牽絆。范縣大包子永遠是濮陽人心目中的最愛、最香!
編輯:劉 平夏 雪
審核:王曉梅
複審:李 林
走錯了路要被罰款!!!
TAG:中國石化中原油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