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學了!你們拜的是孔子標準像嗎?

開學了!你們拜的是孔子標準像嗎?





9月1日,全國開學日。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復興,以及國學熱回潮,許多學校重拾起尊孔拜孔的舊俗。主要表現在,開學當天老師率領學生面對孔子畫像或塑像,舉行「入泮」儀式。當然是經過改造的、簡短的、以鞠躬為主的儀式。






▲2015年,深圳一所學校,老師開學日拜孔子。




儀式感是日常生活的一束光。最愛君認為,拜孔子儀式對於構建尊師重教風氣,以及個體內心敬畏知識,都有作用,值得提倡。



問題來了,

孔子生前死後並未留下畫像、塑像,關於他的形貌記載也很含糊縹緲,那麼,我們今天拜的孔子像到底是不是標準像呢?




0

1



數百年前,康熙拜孔子的時候,就有這個困惑了。




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康熙帝東巡泰山,然後到曲阜致祭孔子。據當時陪同皇帝的孔尚任講述,康熙祭孔完畢,走出大成殿,來到聖跡殿,逐一觀看殿內所藏的各種孔子像石刻,看完了問:

「何像最真?」




這個問題難不倒第67代衍聖公孔毓圻。他以一定確定以及肯定的口吻回答康熙:孔子行教小影「顏子從行像」最真。




他還補充道,這是晉代顧愷之根據孔子學生子貢的畫重摹的。




康熙信了,特意拂去灰塵,仔細凝視。





▲康熙當年拂拭凝視的孔子像類似這一幅。當然,上圖只是現代仿刻品。





孔毓圻的補充說明其實大有問題。北宋時期孔廟保存的孔子像,原來都是刻在木板上,平時散放在各個廡室里,祭祀時才擺放出來。但由於木板極易損壞,後來就把其中幾幅摹刻到石上加以保存。康熙看到的孔子像石刻,撐死也只是這個時期的作品,扯到顧愷之甚至子貢,就有點拉大旗作虎皮了。





▲傳為子貢雕刻的孔子夫婦像,其實是宋人作品。





給孔毓圻100個膽子,他也不敢欺騙康熙。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就是這麼認為的。他說「顏子從行像」中的孔子最逼真,

當然不是真的肖似,而是裡面的孔子從服飾到神態都與他心中那位已經被重新塑造過的孔子「標準像」吻合而已。




真實的孔子形貌,從來就沒有一個人畫得出來。



0

2




中國人為逝者繪製畫像用於拜祭,是很晚期的事。孔子生活的時代,顯然沒有這種風俗。他不可能有畫像或塑像留存。



但後人繪製或塑造孔子像,總得有個參照標準。評判孔子像「像不像」,也得有個參照標準。這個標準,最早只能去文獻里找。




孔子說過,「形狀,末也」。

意思是,一個人的外貌長相,都是細枝末節,根本不重要。他自己都不是外貌協會,別人要描述他的樣子,又能夠精準到哪裡去呢。




文獻里的孔子形貌,要麼粗枝大葉,要麼神乎其神。依靠這些文字給孔子畫像/塑像,離逼真肯定還有很遠的距離。



《莊子》中提到孔子的形貌,十個字:

「修上而趨下,末僂而後耳。」

即上身長下身短,有些駝背,耳朵像貼在後面。這副尊榮確實不咋滴。




《史記》說孔子身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按照周朝的尺寸計算,孔子就是春秋時期的姚明,身高達2.1米左右。

身材這麼高大,為人又謙恭,他只能保持躬身,駝背也不奇怪了。




司馬遷還說孔子

「生而首上圩頂」

,就是頭頂凹陷,中間低四周高。這個長相同樣讓人不敢恭維。




《孔子家語》則說孔子

「河目隆顙」

,意指孔子眼睛上下眶平正而長,額頭高而突起。後世一些孔子畫像/塑像,偏愛拿這象徵睿智的額頭做文章。






▲南宋馬遠所繪孔子像突出了額頭。(左為全圖,右為局部放大圖)





關於孔子形貌,比較靠譜而且相對具象的,就在上面屈指可數的文字里了。至於

鄭人說孔子「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問題是鬼知道堯、皋陶、子產長什麼樣子,這麼意識流的類比,恐怕只有畢加索能畫得出來吧?




更多的文獻是在神化孔子長相,說他具有「四十九表」

(即指孔子的體態相貌有四十九種特徵)

,那簡直就是胡說八道了。




總之,我們大致可以知道的孔子,是一個身材高大、上身長、胳膊長、額頭高、大眼隆頰的人。長得丑,但神態謙恭。




0

3




好在中國的繪畫都是寫意的天下,一大批畫家根據這些簡短含糊的描述,已有足夠的勇氣去創作孔子像。




早在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即魯哀公十七年

(公元前478年)

,就以孔子所居為廟。但當時只是以其生前衣冠、車、書置於「三間廟屋」以為奉祀。沒有畫像,更沒有塑像。




現代考古出土的東漢墓葬畫像石中,經常有「孔子見老子」的刻畫題材。這是我們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孔子形象了。然而,看過這些畫像石的學者,內心是崩潰的。作為專家,他們竟然經常分不清畫中哪個是孔子,哪個是老子,哪個是他們的弟子。




可以想像,這些畫像石的孔子多麼寫意,到了隨意的地步。






▲誰能講講這塊畫像石里的孔子長啥樣?





除開這些神一樣存在的漢代畫像石,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時代比較可信的孔子畫像,大多出自宋代以後。

由於吳道子名氣太大,很多孔子畫像都偽托是他的作品,其實它們頂多是宋元人的摹品,拉個名人撐腰,有利於畫像的流傳而已。




金、元兩代都曾大毀孔廟,導致元朝後來改變策略,重提尊儒,要給孔子重新塑像,卻發現找不到參照。工匠沒辦法,竟然照著朝廷大臣的樣子雕塑起來,反正當權者認可即可。




這時的孔子像穿的是「胡服」

(左衽)

,容貌又「取樣朝臣」,總之一副夷狄的容貌。這讓儒生們情何以堪,肯定連孔子他老人家的棺材板也快按不住了。




元代的姚燧在評論當時廟學中的孔子塑像時說,「郡異縣殊,不一其狀,短長豐瘠,老少美惡,惟其工之巧拙是隨。」

簡直是「一個孔子,各自雕塑」,怎麼雕都行。




孔子像的混亂,顯然不利於儒學的傳播。




在此背景下,民間形成「孔子七陋」說,並用於指導孔子畫像/塑像的創作。所謂「孔子七陋」,指孔子鼻露孔、眼露白、口露齒、頭圩頂、耳重肩、手過膝以及身材不勻稱等體貌特徵。




這些特徵正是根據《史記》、《莊子》等文獻中關於孔子體貌記載的演繹。有學者認為,

這代表了長期以來人們對於孔子容貌探詢和復原過程中的無奈與妥協心理,既要統一孔子的體貌特徵,又不能任意美化,因為早期文獻已有孔子「異相」的記載。




於是,

眼露白、口露齒、拱手站立、慈祥恭儉而身形高大的老者形象漸成定式,成為孔子「標準像」。

反過來也成為民眾判斷孔子像「像不像」的主要標準。一個被認為「像」的孔子像,總要有一兩個「異相」能夠得到突出體現,否則憑什麼辨認他就是孔子。







▲宋人摹畫的孔子為魯司寇像,眼露白、口露齒、耳重肩。





▲明朝人畫的孔子燕居像,可愛的小齙牙有木有?





0

4




說回我們今天拜的孔子畫像/塑像,其參照的標準像則大多是托稱「唐吳道子筆」的「孔子行教像」。原因前面說了,吳道子名氣大,吃得開。




這一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孔子行教像」母本/淵源大抵就是孔毓圻當年說畫得最像孔子的「顏子從行像」,也稱孔子「小影」、「「孔行顏隨像」,或稱「先聖小像」,所表現的均為孔子和其弟子顏回的形象。唯一區別是,「孔子行教像」單獨把孔子摳出來。




通行的「孔子行教像」有兩個版本。一個拓自浙江衢州孔廟「先聖遺像」碑,相傳為南宋年間所摹刻,另一個出自曲阜孔廟啟聖殿「先師孔子行教像」。




其中,

後一個版本的圖像樣式成為後來最為流行的孔子造像樣式。當下市面上的「孔子行教像」幾乎都以此為範本。




那麼,這兩個版本有什麼區別嗎?小的區別不說,大的區別主要有三:




一、情態不同。曲阜孔廟版孔子面帶笑容,給人親切感;衢州孔廟版神情肅穆,有「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之」的特點。




二、雙手擺放式樣不同。曲阜孔廟版是右手背與左手心相合,右手在內,手心朝胸,左手在外,手背朝前;衢州孔廟版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心相合。




三、佩劍朝向不同。曲阜孔廟版劍柄朝前,衢州孔廟版劍柄朝後。






▲你們感受一下兩個版本的區別。(左為曲阜孔廟版,右為衢州孔廟版)





根據這幾個區別,就能輕鬆判斷我們見到的孔子畫像/塑像出自哪個原版。據最愛君所見,大部分都是本自曲阜孔廟版,塑像亦不例外。






▲江西這家現代私塾內,學生拜的孔子像就是曲阜孔廟版。







▲北京孔廟孔子像,有很深的曲阜孔廟版痕迹。





當然,有些學校或國學培訓機構不稀罕吳道子的名號,它們採用的是「七陋」特徵更明顯的孔子像。






▲湘潭這家國學機構拜的是「孔子燕居像」,題圖卻是「先師孔子行教像」,顯然搞錯了。就這樣,還能教國學?





這麼說吧,孔子畫像/塑像的表現是一個建構、重構與解構的過程。歷史上,

不管有多少人試圖畫出/造出孔子的本來形貌,或者聲稱某某孔子像最為接近真實的孔子,均難掩孔子真實形貌無存的事實。




但隨著流行的孔子像越來越標準化,人們對孔子的形象記憶和認同感也越來越深刻,從而才不會拘泥於孔子的形貌而專註於視覺表象背後的儒學傳統。






▲廣州番禺一所學校在孔子像前舉行拜師禮。





就此看來,

只要我們拜的孔子像不是來路不明,而是有歷史版本可追溯,就都是孔子「標準像」,都是「真孔子」。




參考文獻:


1.

黃進興:《聖賢與聖徒》,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邢千里:《中國歷代孔子圖像演變研究》,山東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


3.袁珂:《孔子與神話及民間傳說塑造的孔子形象》,載《文學遺產》1995年第1期


4.孔德平:《圖溯孔子聖跡》,載《中華文化畫報》2007年第8期






—END—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最愛歷史


回復關鍵詞「

最愛粉

」免

費領

101本

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抗戰勝利講話:希望這是最後一次戰爭
「敦刻爾克」不為人知的真相:英國佬,原來這麼卑劣····
凡人曾國藩:愛看美女、中午思淫、好睡懶覺
牛郎織女,這對情侶為何紅遍東亞文化圈?
中國宿命論:「從西向東、從北向南」為何屢屢應驗?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