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國家葯監局長寄語400專家:怎麼把中國藥品質量療效做起來?

國家葯監局長寄語400專家:怎麼把中國藥品質量療效做起來?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局長畢井泉在第十一屆藥典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講話。

撰文|葉水送

責編|李曉明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8月29日,面對剛剛成立的第十一屆藥典委員會405名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局長畢井泉的一席講話,直指當前醫藥產業存在的問題,強調用「最嚴謹的標準」把藥品質量療效做起來。

「編製藥典的目的是鼓勵好葯、淘汰差葯、識別劣葯假藥。」畢井泉說。「編製修訂藥典,一定意義上是對已上市藥品的再次審查和確認。」 「委員們要在修訂藥典時嚴格把關,這是對公眾負責,也是專家委員會的責任。」

一國的藥品質量療效,怎麼強調其重要性都不為過。而這一切的源頭在於《藥典》及其堅持的標準。

「藥典是一個國家藥品研發和藥品生產的最高標準的文件,有它的權威性。標準定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這個國家研發的水平,生產藥品的水平。」蘇州信達生物董事長俞德超博士對《知識分子》表示。

畢井泉的講話中,透露出推進藥品標準改革的方向。牽一髮而動全身。業內專家在第一時間,紛紛表達了對《中國藥典》修訂的關切。

「老畢」直言了:藥品標準必須要改革

藥典是我國記載藥品標準、規格的法典。一個國家藥典的水平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醫藥工業的發展水平。

自1953年頒布第一版《中國藥典》至今,中國已經頒布實施十版藥典。60多年間,中國藥品標準從無到有、收載品種從少到多、標準水平從低到高,對於藥品質量水平提升和醫藥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8月29日是第十一屆藥典委員會成立的日子。當天,畢井泉寄語新當選的405名國家藥典委員會成員,要大膽學習借鑒國際醫藥科技發展的先進成果和經驗,破解藥品標準工作難題,高標準高質量完成2020年版(第十一版)《中國藥典》編製工作,以此推進藥品標準改革,加強藥品標準全程管理,推動藥品質量水平進一步提高。

在肯定歷史成績的同時,畢井泉在此次講話中也直言——中國藥品的標準要改革了。

「我們也要看到,由於歷史條件所限,產業發展起步較晚,政府監管能力較弱,藥品標準還不能適應監管的需要,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差距。藥品質量療效與美歐日國家有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藥品上市標準不高,市場上缺乏原研產品作為參比對照。標準缺失、標準落後、標準不管用、標準執行不到位等問題也不同程度存在。」

畢井泉強調,要加快藥品標準制修訂工作,建立科學、全面、可檢驗、能執行的標準體系,用「最嚴謹的標準」提高藥品質量療效,防範藥品安全風險,保障群眾用藥安全。

改革的目標十分明確,但是,現實中的問題卻不少。

為什麼要改革?怎麼改革?

新一版藥典的修訂,正處於國家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逐步拓展為藥品監管制度全面變革的關鍵時期。

為什麼要改革?畢井泉在此次講話中直面問題——

一是藥品可及性基本解決,但質量療效上有差距。

二是藥品研發、生產、經銷生態出了問題。研發中數據不真實、不完整的現象;生產加工過程中擅自更改工藝、摻雜使假、偷工減料的現象,數據不完整、不真實、不可靠、不可溯源的現象;經銷過程中誇大宣傳、無科學依據地亂吹牛的現象,屢見不鮮,屢禁不止。

三是審評和監管力量薄弱。與製藥產業的迅猛發展相比,我們的監管隊伍人員嚴重缺乏,能力不足,難以實施有效監管,漏洞死角很多。對存在的問題認識到了,但解決起來困難重重,心有餘力不足。

四是申請積壓,效率低下。這是前三個問題交織的必然結果。

怎麼改革?畢井泉再次回顧了國家2015年至今已經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以及批准食葯監總局加入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以及爭取下一步加入國際藥品認證合作組織(PIC/S)的重要舉措[注],強調「改革總的目標就是與國際接軌」,「藥品上市的基本標準就是新葯要「全球新」,仿製葯要與原研葯質量療效一致。」

這番講話大大鼓舞了業內人士。

看到講話全文的俞德超博士表示,「我感觸特別深的是,提到中國藥品改革的目標是與國際接軌,做創新葯就要全球新,做仿製葯就要與原研葯一致。我覺得這個是真正的『畫龍點睛』,或者說是精華部分,所以我很高興看到這個內容,這進一步說明中國創新葯研發的春天快要來了。」

「(講話)提出改革已不限於審評審批,逐步拓展為藥品監管制度的全面變革,這也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澳門科技大學藥學院院長朱依諄教授向《知識分子》表示,「還有一個亮點是再次強調國際接軌,藥品上市的基本標準就是新葯要『全球新』,把中國原創葯提到了放在全球視野的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畢井泉在講話中還強調了改革的若干具體措施,提法非常明確——

要研究建立藥品數據保護制度、專利補償制度、藥品審評與專利鏈接制度,把專利糾紛解決在藥品上市之前,既鼓勵藥品創新,使創新者受到激勵;也鼓勵仿製,降低企業仿製成本和法律風險。

要建立臨床主導的團隊審評制度、與申請人會議溝通制度、項目管理員與申請人聯繫制度、專家諮詢委員會公開論證重大爭議制度、審評結論和依據向社會公開制度,保證審評的公平公正。

要實現藥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藥品研發、加工、經銷、使用全鏈條的監管。藥品批准文件持有人要承擔研發、加工、經銷、不良反應監測、完善藥品質量等全生命周期的法律責任。臨床試驗數據不真實、不完整、不可溯源的申請,一律予以退回。生產加工過程違反GMP規範,數據不真實、不完整、不可溯源的,要嚴肅處理,並向社會公開處理結果。對造假等嚴重違法者,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要建立審評員、檢查人員、檢驗人員、執法人員保守企業商業秘密制度,建立禁止工作人員私下透露藥品審評信息制度。嚴禁工作人員以審評謀私、以檢查謀私、以企業商業秘密謀私。通過保密責任的落實取信於民,保證監管權威。

改革既包括今後上市藥品如何審評審批,也包括對以前批准上市藥品的評價和清理。規定期限通不過評價的要退市。長期不生產的、自行改變工藝的、沒有履行上市後研究和藥物警戒責任的、安全性有效性質量穩定性存在問題的,要清理、糾正,性質嚴重的要退市。要研究制定藥品退市的標準、條件與程序。

北京昭衍新葯研究中心資深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家姚大林博士就此向《知識分子》評論道,「這些具體的體系和制度性變革,必將對扭轉國內藥品監管工作長期以來的低效無作為,民眾用藥不安全等弊端,(終將)產生劃時代的影響。」

怎麼看現代醫藥與傳統醫藥?

「我想請藥典委員會各位委員共同研究幾個問題。這幾個問題,對於制訂標準、修訂法律、推進改革、加強監管,都具有重要意義」,畢井泉講道。

其中,他用了較長的篇幅闡述如何看待現代醫藥與傳統醫藥,認為應該研究二者的基本概念,明確界定其內涵和外延。

「現代葯是在傳統葯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循證醫學,逐步完善形成了今天的基本特徵:以醫學、化學、生物學等理論為基礎;一般都具有明確的活性成分,並不斷研究完善其作用機理;經過隨機雙盲大樣本的臨床試驗,通過試驗數據證明對某種適應症有效,對病人個人或人類社會特定疾病的預防或治療獲益大於風險。所以藥品審評要臨床主導,由臨床醫生背景的審評員作審評組長。此外,還有經過監管部門審批的製作方法和工藝,確保質量均一、穩定;對藥品的全面監督,由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履行全生命周期的責任,開展上市後研究,監測不良反應,完善對藥品的認識,包括藥品說明書中載明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項等;對已上市藥品不斷評價、退出市場的規範制度。」

「傳統葯是傳統的醫學理論、傳統的製備方法指導下,採取傳統的劑型和使用方式、傳統的適應症表述、傳統的循證方法,有多年使用歷史、公眾認可的藥品。傳統的中醫藥理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我們必須發揚光大,繼承發展。」

「現代葯與傳統葯最重要的區別就是雙盲隨機大樣本的臨床試驗證據,獲益大於風險的適應癥結論,產品均一、穩定的質量控制。」畢井泉強調,「如果用現代醫學、現代藥學理論,現代製備方法、現代循證方法研究傳統葯,其成果應按現代葯申報、審評和監管」,「要認真總結這些年天然藥物開發研究的經驗教訓,有哪些臨床接受、國際公認的成果,又有哪些教訓,走了哪些彎路,對我們繼承發展傳統葯意義重大。」

研究建立中國的橙皮書制度

畢井泉提出應共同研究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新葯上市標準、橙皮書和藥典的關係。

他再次明確,「按照現代藥品監管的理念和實踐,批准上市一種創新葯,就是批准一種藥品的標準」。

相關的標準包括活性成分、配方、用藥途徑、劑型、規格、使用方法、製作工藝及作為企業商業秘密的工藝參數。這些也是產品上市後的監管依據。企業必須按照批准的標準生產,整個生產過程的數據都要做到真實、完整,及時記錄,可以溯源,否則就要以摻假藥品論處。這種經監管部門審批上市的新葯帶有原創性、標杆性,其申請的專利受專利法保護。專利到期後,企業申報仿製葯生產上市可以借用原研企業的成果和數據,免於重新做大樣本臨床試驗,監管部門按原研葯的標準審查其藥學等效性和生物等效性,二者等效即視為療效等效,可以在臨床上相互替代。

「上述經批准上市的作為參比製劑的原研葯與經評價療效等效的仿製葯載入一個目錄集,及時更新,這就是國際上的橙皮書制度。」畢井泉說,「我們也要建立中國的橙皮書制度。我們要研究批准上市新葯的標準、橙皮書和藥典之間的關係,各自發揮什麼作用。」

畢井泉指出,編製修訂藥典,一定意義上是對已上市藥品的再次審查和確認。藥典編製過程中,要對收載、更新、修訂的內容進行真實性、可靠性、科學性的審核,評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真實性、可靠性、科學性存疑的,安全性、有效性、質量可控性存疑的,要向監管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多年不生產的藥品,要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上市後多年沒有進行不良反應監測、不良反應不詳的藥品也要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委員們要在修訂藥典時嚴格把關,這是對公眾負責,也是專家委員會的責任。

藥典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藥物研究所劉昌孝表示,加強藥典委員會成員具有責任和使命感的隊伍建設,也是此番講話的一個重點。

畢井泉希望與會專家同時研究藥典編製如何為破解摻假、造假的「潛規則」服務,為監管服務。「當前有一種現象,藥典中規定檢驗哪些指標,就有人研究如何騙過這些指標的摻假造假方法。請各位專家結合自己專長研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及時堵住漏洞,破解『潛規則』。」

「我們所有的工作,都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畢井泉同時向與會的405名新一屆藥典委員會成員呼籲,要「秉持嚴謹、科學、公正、客觀的態度,積极參与改革,推動改革,服務改革」,「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有利於促進公眾健康的事情,都要積極推動;不符合人民群眾利益,不利於促進公眾健康的事情,就要果斷放棄。」

中國藥典的國際化改革

「與國際接軌」、「遵循現代葯的理念和實踐」,成為業內專家和醫藥行業領袖為「老畢」點贊的關鍵詞。

劉昌孝院士表示,希望每個藥典委員會成員認真讀懂2015版藥典,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看看國際上先進國家的藥典,再進行對比分析,才能有利於2020版藥典質量的提升,為中國藥典國際化作出貢獻。

他向《知識分子》表示,必須以監管科學來推進科學監管才能做好藥典的編製工作,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藥典官員所提出的要求,必須作好建立良好的藥典編製規範(Good Pharmacopoeia Practice, GPhP)的基本建設,讓進入藥典的技術準則、品種規範,必須科學、公正、真實。企業進入藥典品種實行談判制、製備過程真實、質量標準實行第三方驗證複核。

「藥典是建設我國藥品工藝質量追溯體系的基本依據,為建設中國藥品橙皮書,即研發、審評、審批、生產、流通、臨床應用全過程監管符合規範、科學、權威、合法的管理模式提供保證。」 劉昌孝說道。

「畢井泉局長的講話非常接地氣,清晰地指出我們醫藥產業存在的問題,對藥典委員會提出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和任務,他的講話強調了藥品標準的極端重要性。」 浙江貝達葯業董事長丁列明博士亦表示。

姚大林表示,「非常難得的講話,有骨有肉,句句實在,基本概括了最近兩年來CFDA 在藥品監管、審評審批方面總的努力方向和目標。在這個總的目標驅動下,CFDA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因為所有的舉措都是為了確保藥品質量和安全有效,整個改革的目標就是與國際接軌,這是一種令人讚賞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注]畢井泉講話原文提及的政策文件包括: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國發〔2015〕44號),2015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10個省市開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2016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國辦發〔2016〕8號),2017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國發〔2017〕12號),2017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

製版編輯:飲水食糧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招募6個「徒弟」|「知識分子」科學寫作導師營(第一期)
追求性別平等就要遠離婚姻?
高薪難留人:中國博士後的「錢途」與命運
繆斯夫人專欄:追求性別平等就要遠離婚姻?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