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啟後 南北有別
隋代立國區區37年,但這一時期對陶瓷的發展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隋代之前,燒瓷的窯場主要在江南及現在的四川一帶,北方几乎沒有什麼重要的窯場。隋代一統天下,結束了幾百年的戰亂,制瓷業在北方迅速發展。河南安陽窯、鞏縣窯,河北邢窯、磁縣賈壁村窯等諸多窯場逐漸崛起。
隋 白釉高足杯 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從安陽隋代開皇十五年(575年)張盛墓,以及西安隋代大業四年(608年)李靜墓等墓葬出土的器物來看,隋代已經能燒制白瓷。但這一時期青瓷生產仍是主流。目前已經發現的隋代瓷窯,全都燒制青瓷。
隋 邢窯 白釉辟雍硯 河北博物院藏
隋代青瓷有著比較明顯的外觀特徵——器外施半截釉,常有流淌。彼時制瓷,用的是石灰釉,高溫流動性大,為避免燒造時與窯具粘連,故施釉不到底。
隋 褐釉刻花長頸瓶 國家博物館藏
這種釉玻璃質感很強,釉面常有細碎開片。這也是隋代瓷器的一個特點。由於燒成氣氛和釉料成分不同,這一時期南北方青瓷釉色有一定差異。北方一般用饅頭窯,升溫快,溫度高,降溫慢,有利於氧化氣氛燒成,因此釉色常青中閃黃或青中閃綠。南方用龍窯,溫度升降快,燒成溫度較低,容易升成氧化氣氛,故而釉色多呈青灰。
隋 青釉龍首盉 湖南湘陰出土
圖片來自網路
隋代,南方制瓷多使用原地風化的瓷石,雜質較少,氧化鋁含量也較少。因此,燒成後基本可以達到完全燒結的程度,胎質普遍比較緻密,胎體也較薄。胎色多為青灰。北方制瓷則多用流水沉積的次生高嶺土,含雜質較多,氧化鋁含量較高,因此不容易完全燒結,燒成後胎質大多粗松,胎體也較為厚重。胎色常呈灰白。
由於胎色不佳,隋代青瓷多使用化妝土。也就是在瓷胎上先敷一層含鐵質很少的瓷土,減少深色胎體對釉色的影響,使瓷器更加美觀。這一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彩繪陶器。三國、兩晉時期,為南方的婺州窯、洪州窯等少數瓷窯採用。及至隋代,南北瓷窯普遍運用了化妝土工藝。
隋 青釉碗 南昌縣博物館藏
瓷器在隋代已經成為重要的生活用具,各種器形豐富多樣。雖然造型在很大程度上繼承南北朝時期的特點,但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相比之下,隋代瓷器更顯秀氣,瓶壺等立件器身較長,腹部多呈橢圓形。
北朝 青釉龍柄雞首壺 河北博物院藏
隋 白瓷雞首壺 國家博物館藏
同時,南北方瓷窯的產品在造型上同樣存在著一些差異。一般而言,類似器形,南方產品相對修長,北方燒制則略顯敦厚。
瓶罐等物,北方所制肩部多為四系,南方所產常六系或八系,且常為條形系和橋形系相間布置。
隋 青釉模印塑貼四系罐 故宮博物院藏
隋 青釉貼花罐 國家博物館藏
隋代瓷器的裝飾風格頗具物色,雖然一般採用的刻劃、戳印、貼塑等多為之前已經慣用的手法,但其花紋配合得當,構圖富有變化,穿插組合巧妙,常顯得富麗精巧。
隋 褐釉戳印碗 南昌縣博物館藏
以現代標準衡量,隋代瓷器有很多還只能算作是精陶,但是這一時期南北方瓷窯迅速發展,制瓷工藝有很大進步,為之後唐宋各大名窯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在中國陶瓷發展的歷史中,有著不可乎視的承前啟後作用。
隋 青釉盤口瓶 美國芝加哥美術館藏
圖片來自網路
TAG:菽僮說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