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我們寧願忍受缺陷,修修補補,也不願意推倒重來?

為什麼我們寧願忍受缺陷,修修補補,也不願意推倒重來?

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有一些不如意的東西,但是我們的習慣一般是:忍受缺陷,修修補補,很少有推動重來的勇氣。長期來看,這種習慣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麻煩。今天我來給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我經常需要處理表格數據每,每張表的數據從幾百組到上萬組,這個數據量級,完全手工處理是不現實的。於是兩年前,我用Python寫了一個腳本(一種簡單的代碼),基本解決了問題。

但這個腳本不太完美,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沒有問題的時候,可能5-10分鐘就能處理完數據,但是在出錯的時候,往往需要花30-60分鐘去定位錯誤。因為大部分時候能正常處理數據,所以,每次碰到處理數據出錯的時候,雖然有心去重寫腳本,但是在臨時解決完問題之後,就很難再有勇氣去重寫腳本,因為重寫腳本可能需要花兩個小時以上。

但是,這兩年的修修補補,湊湊合合過來,這些浪費的時間加在一起,也是蠻可觀的。不過,我依然沒有打算去重寫腳本,如果能湊合一輩子,也許我就會這樣湊合下去,直到昨天晚上的一個「意外」,逼迫我不得不面對這個事實:這種修修補補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昨天的數據量比平時稍大,格式也不是很規整。結果,腳本不斷出錯,即便在我花了兩個小時,解決了一些問題之後,依然沒有最終處理完成。

已經是是23點多,我在多次痛苦掙扎之後,決定重寫腳本。我在備忘錄中寫了自己的「另外一條思路」,然後開始按照這條思路重新開發代碼。結果,居然在40分鐘左右,就基本走通了這條路。而且代碼量從過去的170行,變成了不足30行。雖然還有一些小問題,但這樣一種思路明顯會取得更優的結果,因為整個過程更加清晰可控,而不是依賴第三方庫。做到這裡,我心滿意足的去睡覺了。可以想見,如果是昨天繼續在舊代碼中苦苦追尋,估計到了半夜還是一臉怨念,未必能睡一個踏實的覺。

早晨起來,我反思這個問題:為什麼自己能容忍這種不完美如此之久?為什麼沒有勇氣推倒重來?為什麼另外一條路如此簡潔有效但自己卻一直執迷不悟?

這裡面有懶惰的原因,也有「沉沒成本」的心理因素。

「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Sunk Cost)。」(百度百科)

簡而言之,人們會因為過去已經花出去的錢,投下去的精力和已經付出的感情來決定是否繼續這樣做下去,而並非著眼未來去做判斷。之前沉沒成本總被用來解釋一些情侶明知有問題,沒有美好未來,但彼此能達成默契,糾纏很久的感情困擾。但沉沒成本在工作和投資上的體現更加突出。

因為當時做這個腳本時調用第三方的庫,也調的比較辛苦,所以一旦基本完成,每周使用,不斷的修修補補,對這個「不完美」的腳本的依賴就越來越大。而這每周的使用和不斷的修修補補,都是「沉沒成本」,隨著時間而累積變大。隨著成本變大,自己就越來越難擺脫,儘管內心深處總是能意識到這個腳本的不完美和複雜之處。

類似我這樣用著一個有缺陷的腳本,忍受很久的事情在工作中層出不窮。「炒股」的股民也經常在被一個垃圾股套牢之後依然希望能有回春之術,而不是果斷放棄。這背後都是巨大「沉沒成本」因素在起作用。

希望我自己能以此為戒,經常有「rework」- 推動重來的勇氣和快速迭代的實踐,也希望大家在做決策時更能著眼未來,而非總是盯著已經發生的事情。

參考文章:我們為何要活在未來?

前一篇文章:如何免費獲得 iPhone 8?

19/100,一起加油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輝哥奇譚 的精彩文章:

怎樣培養自己的「洞察力」?
HIIT時間管理方法

TAG:輝哥奇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