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湖號入列!中國藍水海軍的「充電寶」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本周,中國海軍首艘901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號入列,該艦與美國海軍「快速戰鬥支援艦」概念高度類似,此類艦艇目前只有中美兩國建造。中國建造這艘戰艦,意義何在?我們來說說。
此外,本周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嘲諷了俄羅斯陸軍宣布採購使用T-14坦克部分技術的T-90M坦克,稱這種坦克入列,表明T-14恐怕起碼要推遲好多年才能加入俄軍。這就引起一個好奇的問題,俄羅斯陸軍的坦克部隊近幾年來發展情況究竟如何?本文第二部分我們來說說。
從「偷襲珍珠港」說起
話說,在那風波詭譎的1941年,日本軍國主義的魔爪已經深入中國腹地。但令日本軍國主義侵略集團尷尬的是,由於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尤其是中共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的大規模游擊戰,造成日軍在中國陷入泥潭。再加上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對中國佔領區的「經營」政策極為短視,雖然瘋狂掠奪,卻無法有效利用中國豐富的資源改善其本國岌岌可危的經濟狀況。一向喜歡製造新問題來解決老問題的日本統治集團將其目光放到了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其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的意圖已成司馬昭之心。美英等國對此心知肚明,但英國面對德國的擴張,正在自顧不暇;而美國此時孤立主義盛行,不可能主動對日採取行動。但日本要打開「南進」大門,又勢必要佔領美國控制下的菲律賓。
在這種背景之下,日本海軍開始策劃對實力明顯在日本之上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攻擊行動,這場太平洋戰爭的第一步,自然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偷襲珍珠港」了。
12月7日被襲擊的珍珠港,燃燒的亞利桑那
有不少讀者應該看過反映偷襲珍珠港的電影《虎虎虎》,其中有一段,在「長門」號戰列艦甲板上召開的軍事會議,聯合艦隊的高級軍官們爭論著襲擊珍珠港的方案。
由於老電影的翻譯問題,其中有一段對話讓中國讀者長期以來感到困惑。就是一位軍官站起來高喊:「好啊,那我們第二戰鬥機聯隊就單程攻擊珍珠港,戰鬥結束後就降落在水上,讓你們都漂漂亮亮的返航!」
其實,這段話的正確翻譯應該是:「那我們第二航空戰隊就單程攻擊珍珠港,戰鬥結束後就飄在海上,讓你們都漂漂亮亮的返航!」
與機動部隊指揮南雲中一硬頂的二航戰指揮官山口多聞
這裡提到的「第二航空戰隊」在1941年襲擊珍珠港行動中,是由「蒼龍」號、「飛龍」號兩艘航母為主力構成的日軍艦隊,這兩艘航母滿載排水量只有接近2萬噸,航程只夠單程開到珍珠港。與「赤城」、「加賀」、「翔鶴」、「瑞鶴」這些排水量三四萬噸的航母相比,其航程就不夠了。41年9月,軍令部組織圖上作業演習,由包括南雲、宇纏桓等高級軍官參加,結論是由於還上補給困難,作戰不可行。這才有了上面這句爭辯。
在《虎虎虎》里,我們還可以看到聯合艦隊參謀黑島龜人把自己關在艙里,光著膀子苦苦制定作戰計劃的場景。他所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把艦隊開到珍珠港,再返回。
被人邀請去會餐的黑島龜人的回答,他在忙於將源田實的攻擊方案化為可執行的現實
日本海軍是按照「九段漸減作戰」的思路建造起來的,其艦艇設計上大多強調增強火力,因此在航程性能上就顯得不足了,而當時日軍油船更是少得可憐。在11月3日決定派出全部6艘航母,共計30艘大小艦艇參加偷襲珍珠港的時候,卻只有7艘油船可供使用,而在臨出發前卻又發現一艘油船「曙光丸」號的加油管口徑和艦隊不符,無法使用……結果就只有6艘萬噸級高速(19-20節)「特設油輪」能夠為艦隊提供支持了。
神國丸號特設油輪,實際上這6艘特設油輪原本是跑美國航線的商用油船,被聯合艦隊徵用。即使是如此搜刮,機動部隊也沒有足夠的油船伴隨艦隊出動。這個問題在整個太平洋海戰階段都沒有解決。在寥寥幾次進攻之後,聯合艦隊只能坐等美軍的進攻動作才能做出反應,不具備主動進攻能力。無他,腿短而已
還要考慮海上作戰中遇到惡劣天氣,躲避美軍巡邏等等問題——要把這個計劃做出來,確實是一件絞盡腦汁的事情。
最後,日本聯合艦隊按照一個極為冒險,中間走錯一步都可能失敗的海上接力加油計劃,實施了偷襲珍珠港行動。
聯合艦隊不僅把當時能用的所有6艘高速油船傾巢而出,還在戰艦上臨時加裝了備用油箱,甚至將艦內所有空間和通道都堆滿了油罐和油桶。
即使如此,計劃風險還是很大,根據氣象預報,在太平洋上風浪較大海區,海上加油成功率只有10%,即使是氣象較好的情況下,成功率也只有40%-50%。這樣一來,一些「短腿」護航艦艇就可能因為意外情況,無法海上加油,此時只能中途折返。按計劃,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替代它們實施警戒任務的——居然是3艘潛艇。甚至,當時還提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這3艘潛艇要用大型艦艇拖曳航行,以節約燃料……
從這些細節可以窺出,日本這個計劃定的有多麼捉襟見肘。
這也就罷了,但如果行動中的主力,戰列艦、航母無法實施海上加油,問題可就更嚴重了,可能導致作戰直接無法實施。機動部隊參謀長曹路龍之介少將在出擊時說:「作戰實施上的最大難關是戰列艦、航空母艦的海上補給。」
在之後的中途島海戰由於腿短,山本不得不制定一個等待太平洋艦隊來進攻,然後伏擊殲滅的計劃,而不是他原本計劃主動進攻的「夏威夷攻略」,海上補給的問題在整個戰爭期間一直困擾著聯合艦隊
當然,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日軍的這次偷襲行動取得了成功,但大家也都知道,行動並不完美。
由於擔心不在港內的美國航母突然殺出,日本艦隊在偷襲之後立刻遁走。但12月9日的海上加油行動又遇麻煩,在暴風雨中的加油作業導致多名艦員死亡,並有一艘負責警戒的「零戰」墜海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收到聯合艦隊「在返航途中襲擊中途島」的命令,但機動部隊還是以天氣不好、加油困難為理由拒絕實施。也算是為後來中途島海戰埋下了伏筆。
總的來說,偷襲珍珠港是一場在海上補給能力有限情況下,勉強實施的作戰。有些「事後諸葛亮」說南雲忠一應該對珍珠港發動第四波空襲、返航時候應該炸掉中途島等等這類的說法,其實是沒有考慮,為了12月7日清晨為時2小時的空襲行動,日本艦隊在海上航行了整整29天,期間每天都在對不同的艦艇實施風險很大的海上加油。可以說偷襲珍珠港整個行動都伴隨著惡劣的海況條件和捉襟見肘的計劃,本來就認為襲擊珍珠港行動不可行的南雲在這種行動中必然更加提心弔膽,生怕出錯,所以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就毫不奇怪了。
回顧這段歷史,可以看到舊日本海軍從1907年提出「九段漸減邀擊作戰」構想,並按照這個構想建設一支「短腿」海軍的短視。
從而也可以理解,山口多聞放棄兩艘航母的「勇猛精進」實際上是別無選擇下的狗急跳牆,這也就能理解山口在中途島中「飛龍騎臉」的行為了
飛龍騎……啊,不是這張圖
飛龍號在中途島戰役的最後一刻
速吸號給油艦,此後的舊日本海軍連續計划了多型給油艦和給糧艦,並且在後續的丸五改造艦計劃中大幅增加了補給類艦船的建造數量
然而日本捉襟見肘的造船能力已經來不及補充戰艦和輔助船隻。而更無法招架滿太平洋獵殺日軍艦船的美軍潛艇,速吸號1944年4月服役,8月即被美軍藍背魚號潛艇擊沉
相比之下,美國海軍歷史上就很重視艦艇續航力和海上補給的重要性。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更是首創「快速戰鬥支援艦」概念,早期的「薩克拉門托」級使用戰列艦的蒸汽輪機,後來的「供應」級使用4台LM-2500燃氣輪機,其動力直接達到海軍主力艦水平,確保其能夠與航母編隊伴隨作戰。同時快速戰鬥支援艦的噸位也達到了4-5萬噸,一艘艦上可以搭載補滿整個航母編隊海上作戰的所有消耗物資。
供應級快速戰鬥支援艦
用智能手機的讀者對快速戰鬥支援艦應該理解比較深刻一點,因為它就相當於7500毫安時以上的大容量充電寶,可以確保你的手機從空電狀態衝到滿,而這個過程中你還可以繼續用手機打「農藥」。而噸位小一些的補給艦,大概就是那種只夠你「續命」的充電寶,往往是它沒電了,你的手機電量也還是黃的。看看市面上各種10000毫安時、15000毫安時的標稱容量,你就可以理解為何快速戰鬥支援艦受到海軍大國的青睞了。
對於中國海軍,前面我們評《戰狼2》的時候就說過,未來航母編隊的重要任務是在印度洋,乃至非洲沿海維護我國的發展利益,要到那麼遠的海區長時間維持存在,光靠少數海外基地是不夠的。
我們目前在吉布地設立的基地,實際也僅具備對燃料、淡水、食物的保障能力,在這裡不可能再儲備上重上千噸的艦載武器彈藥,等著艦艇來了給它們加裝。所以「呼倫湖」及後續艦作為能夠搭載全艦隊所有主要彈藥至少一個基數的海上浮動「彈藥庫」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901級首艦965呼倫湖號服役
從「呼倫湖」艦入列,我們可以看到,與舊日本帝國建設海軍的時候那種扣扣索索、短視愚昧的做法不同,中國海軍對於航母為代表的遠洋作戰力量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在我們的海軍剛有兩艘航母的今天,就已經開始未雨綢繆,為未來更大,更多的航母準備快速戰鬥支援艦了。
當然,回顧當年,中國海軍建設也有那麼一個扣扣索索的時期,60年代第一代055艦設計的時期,就強行要求其噸位控制在6000噸以下, 試圖以此控制造價。80年代海軍一度還提出不想要核潛艇……不過中國海軍這個時期的「摳」更大程度上還是一種「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的無奈。
如今我們有世界最強大的造船工業和最強大的工業基礎,世界第二的龐大軍費的情況下,我們的海軍發展,底氣越來越足,在時間、空間維度上,我們都可以考慮得更加長遠。
所以,認為中國海軍發展到今天可以告一段落的想法,其實是有點小看了中國。「呼倫湖」的出現預示著,未來幾年,更大的驚喜還等著大家呢。
※印度又雙叒叕搞戰機選型,這次啥花樣?
※中國最新水下黑科技,無人潛航器無需返回港口即可充電
※中國電磁彈射版殲15開始量產:國產航母戰力迎來飛躍
※繼洛馬後印再與薩博合作 背後凸顯印空軍「機荒」問題
※瑞典宣布與印企合作參加競標 將在印度組裝「鷹獅」戰鬥機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