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節的由來,晉文公並不是真想殺介之推

清明節的由來,晉文公並不是真想殺介之推

晉文公流亡的時候,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最艱難的階段,就是流亡團隊經過衛國的時候。他們不僅遭遇衛成公的冷遇,連衛國的百姓也不憐憫他們,乞討都得不到吃食。

危難之間見真情,在晉文公都快餓暈過去的時候,得到了一碗鮮美的肉湯。

那碗肉湯是介之推大腿肉與野菜鑄成。

這份情誼真的感天動地,這也讓我自然地想起易牙為了討齊桓公歡心,將自己的兒子烹煮做湯的故事。

在這裡提起易牙非常不合適,介之推之與易牙,好比聖人之與陰險的小人相比。

一個是君主有可能餓死的危難時刻,割股相救。一個是為自己升官發財,討取君主歡心,將自己的兒子烹煮。

都是一碗人肉湯,卻是兩種品行的顯現,聰明的讀者應該可以理解。

晉文公回國後,將流亡團隊大力封賞,繼位後就碰上勤王戰爭,沒有輪到封賞介之推。

介之推隨重耳在外逃亡19年。風餐露宿,饑寒交迫,備嘗「險阻艱難」,其恆心與忠心都是第一位的。

介之推沒有怨言,也沒有上訪喊冤,而是帶著老母隱居綿山。

介之推認為忠君的行為發乎自然,沒必要得到獎賞,並以接受獎賞為恥辱,而對受到封賞先軫、狐偃很不以為然,對自請封賞的壺叔更為鄙視。

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文公復國對流亡團隊的封賞,先軫狐偃壺叔等人得到封賞其實是很合理的事情,對國家做出貢獻得到封賞,這是通過自己努力付出得到的收穫,介之推對他們人品的質疑有偏激之處。

另一方面,介之推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對功名利祿的艷羨,毅然帶老母隱居深山,其對功名利祿的淡泊和潔身自好的品格讓人欽佩。

介之推不肯受賞,曾賦詩一首,「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於中野。」

鄰居解張為子推不平,夜裡寫了封書信掛到城門上。

晉文公看到這首詩後,對自己沒有封賞介之推非常後悔,趕緊派人召介之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隱入綿山。

晉文公便親帶很多人馬前往綿山尋訪。可是那綿山蜿蜒數十里,重巒疊嶂,谷深林密,竟無法可尋。

晉文公求人心切,聽無知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燒山。

他以為,介之推會躲避山火,跑下山來。

沒料到大火燒了三天,介之推的影子也沒見。

晉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後放火,周圍綿延數里,火勢三日才熄,介之推仍然沒有出來。

後來有人在一棵枯柳樹下發現了母子的屍骨,晉文公悲痛萬分,在介之推的屍體前哭拜。

介之推死後,晉文公到枯柳樹下祭拜

人們發現介之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像有什麼東西。

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一段燒焦的柳木,帶回宮中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

此後,「足下」成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晉文公下令介之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桃分享 的精彩文章:

吳剛伐桂的由來
李世民晚年荒淫生活:將美艷弟妹佔為己有

TAG:桃桃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