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剛:朝鮮半島局勢——特朗普的「炮火與怒火」

安剛:朝鮮半島局勢——特朗普的「炮火與怒火」

引子

我的這篇文章完成於2017年8月中旬,基於7月下旬在延邊出席朝鮮半島形勢研討會的發言,首發於《世界知識》雜誌。值此9月3日朝鮮境內又測到「震源深度0千米」地震之際,借盤古智庫公號再次發布。

個人認為,當前形勢下,朝鮮已經越線,施壓制裁效果即將窮盡,僅從美國角度觀察,軍事打擊不再是個「不可思議的選項」。既然「八月危機」沒有變為「八月轉機」或者「九月轉機」,就將升級為一個為期至少一年的重大危局。

2017年7月28日夜,朝鮮進行了「火星-14」型洲際彈道導彈的第二次試射。朝中社發布的消息詳細介紹了這次發射行為取得的「成功」:導彈從朝鮮西北部起飛,飛行最大高度3724.9千米,飛行距離998千米,飛行時間47分12秒,「準確命中」在公海(日本海)上設定的目標水域。

隨即,伴隨8月5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新的對朝制裁決議(2371號決議),朝鮮與其「死對頭」美國之間的「嘴仗」升級。

在8月8日至11日的三天里,正在外地度假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接連三次表態,說「朝鮮最好不要對美國發出任何挑釁,否則他們將會遭到從未見到過的炮火和怒火」,「哪怕朝鮮只是有攻擊美國及其盟友的想法,也應為這種想法感到提心弔膽,因為他們從未想到過的情況將會降臨到他們頭上」,「朝鮮最好老實點,否則會遭遇到少數國家曾經遭遇的麻煩」,「現在是有人為美國和其他國家人民站出來的時候了」。特朗普甚至說:「美國的核武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強大,希望美國沒有動用核武的必要」。

朝鮮人民軍戰略軍8月10日作出回應說,將於8月中旬完成「關島包圍打擊方案」並上報朝鮮核武力總司令金正恩,方案內容包括同時發射4枚中遠程彈道導彈打擊關島周邊30至40公里水域。

針對這一「威脅」,特朗普第四次發聲。8月11日晨,他發推特說,「只要朝鮮採取不明智的行動,美國軍隊已經子彈上膛作好準備,但願金正恩能另作選擇」。

美歐日媒體連篇累犢地報道了特朗普的言論,也廣泛報道了關島地方長官針對朝「包圍打擊方案」作出的回應以及在當地居民和遊客中開展防核教育的消息,甚至開始散布朝核問題已經演化為「關島核危機」這樣聳人聽聞的說法。《華盛頓時報》評稱,如果特朗普執意對朝發動先發制人的核打擊,他身邊的小圈子並不能阻止他。

這幾年,人們在觀察朝鮮半島局勢和朝核問題時,似乎已經習慣了朝鮮媒體和軍政部門發表的蔑視美國和外部壓力的誇張言辭。現在,特朗普接連發出了「炮火和怒火」「前所未見的」這樣頗有朝鮮味道的喊話,令觀察家們錯愕不已。在人們印象中,美國領導人上一次以此風格講話還是在二戰後期。1945年8月6日,特魯門總統放話給日本天皇,如果日本不接受美國的和平提議,就會看到「前所未見的廢墟之雨降臨日本」。

於是,有評論批評特朗普在講「戲劇性的廢話」,是「漫不經心、極不嚴謹的虛誇」,「毫無必要地激化局勢」。不過,也有學者和評論員提醒公眾不要小看特朗普的言語浮誇,或許他正在使用15世紀義大利思想家和史學家馬基雅維利推崇的「理性君主」在亂世中對深不可測強敵的「裝瘋賣傻、以訛制勝」心理戰法。

然而人們終歸說不清特朗普究竟葫蘆里賣的什麼葯,面對朝鮮的一再的高調導彈試射行為和話語威懾,他是已下定決心對朝施以武力教訓,採取極端手段從根本上消除「核導威脅」,還是口頭逞強過過嘴癮?

特朗普上台後,把朝核問題當作在亞太地區優先應對的首要安全問題。人們應當記憶猶新,今年2月特朗普宣誓就職後不久,在佛羅里達海湖莊園為到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晚宴時發生的一幕。當時朝鮮突然發射一枚「地對地中遠程戰略彈道導彈」,宴會桌上特朗普團隊「亂作一團」,暴露給媒體。時隔兩個月,2017年4月,又發生了「卡爾·文森」航母烏龍事件,事實表明那是一起白宮高層與美國軍方指揮體系信息脫節的「事故」,但特朗普政府沒有追究,而是將錯就錯強化了對朝威懾效果。現在,將近半年過去,特朗普政府的朝核導問題應對進步了不少,似乎已經「學習期滿」,有了較為清晰的線索。

基於對朝鮮核導能力的再評估,特朗普政府認定朝鮮正在跨過可以把導彈發射到美國西海岸的「紅線」,宣布廢棄奧巴馬「戰略忍耐」,轉而推行新的所謂「極限施壓」政策,也即「最大程度壓力+最大程度接觸+最大程度貢獻」。

第一,武力威懾升級。這種升級包括:在半島擴大B-1B轟炸機、F-22戰機、核動力潛艇等戰略武器部署;更新5015、5027作戰計劃,以半公開方式加緊做實施先發制人精確打擊的準備國擴大美韓聯演規模並有針對性地安排科目,實操緊急狀態下美駐韓人員撤離半島的演練,等等。而特朗普上任以來美軍發起的兩場軍事行動---4月空襲敘利亞政府軍控制的機場和向阿富汗境內「伊斯蘭國」武裝區域空投最大威力非核武型炸彈,以及5月30日美軍首次進行以陸基反導系統進行洲際彈道導彈攔截試驗,一定程度上也是做給朝鮮看的。

第二,對朝劃「紅線」。1月朝最高領導人在新年講話里炫耀「朝已做好發射遠程導彈準備」後,特朗普立即發推特說「這絕對不會發生」,但他不明言「這」指代什麼,引起眾多猜測。現在看來,特朗普是有意以「指代模糊」搞「戰略模糊」。他的「紅線」是朝絕不能進行第六次核試驗。朝對此「心領神會」,至今不實踩這條線,而是揚言彈道導彈要「月月射、周周射」,大走邊緣。特朗普的「紅線」原本也包括朝絕不能再有遠程彈道導彈發射行為,但兩次「火星-14」發射過後,這一點已被突破。儘管有俄羅斯方面以質疑朝導能力的方式為其開脫,朝方卻堅稱兩次發射是成功的遠程導彈試射,並且故意儘可能詳細地提供技術參數,甚至公開點名辱罵俄羅斯「瞎了眼」,逼迫特朗普政府「紅線」後退的意圖十分明顯。

第三,拉住盟友,藉機推進美國亞太軍力部署和美韓日軍事「鐵三角」升級換代。今年4月,就在美軍與韓軍勾結推動「薩德」落地之際,特朗普突然坐地起價要求韓國承擔十億美元部署費用,同時由副總統彭斯在訪韓期間放出「特朗普有可能考慮任內駐韓美軍全部撤出半島」的信號,這實際上是通過加重韓國的壓力感、危機感,防止有意奉行溫和南北政策的文在寅新政府甩開美國對朝自行其是,同時也是與特朗普重點推動的兩件事(提高軍費、提高盟國防務支出佔比)一脈相承。

第四,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最大限度收緊對朝圍堵。首要一點是軟硬兼施,竭力將對朝施壓的成效之舉「外包」給中國,把中國推在對朝施壓制裁的最前沿。在此方面,「軟」的一手是漂亮話說盡,給中國戴高帽子,「硬」的一手是開始實施將對朝單邊制裁延伸至與朝有貿易往來的中國公司的「次級制裁」,同時把中美雙邊貿易問題的談判與中國在幫助美國處理朝核問題上的表現掛鉤。當然還有做印度、東盟工作,把他們和朝鮮的聯繫「最小化」。唯一「忽略」的是俄羅斯,也恰是朝俄貿易基本仍在正常開展,只不過那是因為美俄在「通俄門」、美俄關係推不動。有消息顯示,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加大對俄工作,以強化對朝施壓。

第五,對朝「大棒」更硬、「胡蘿蔔」更甜。在隨朝鮮射導步伐收緊對朝單邊和國際制裁的同時,特朗普政府也唱出「「白臉」戲,最突出的是特朗普本人5月釋放的願在合適時機與金正恩見面的信息,以及蒂勒森國務卿在3月訪問亞洲途中接受記者專訪、4月28日主持聯合國安理會朝核問題特別外長會、5月3日公開演講時逐步「進化」出來的「兩棄」「四不」原則,即,在朝放棄核試驗與導彈開發的前提下,美國不要求改變朝國家體制、不要求搞垮金正恩政權、不急於南北統一、美軍不跨過北緯38度線進攻朝。客觀而言,這些「善意」比奧巴馬政府有進步,特別是在承諾無意顛覆朝方面釋放了更為明確的善意信號。

儘管高調摒棄「對朝戰略忍耐」,過去幾個月來特朗普應對朝核問題的所作所為相較於奧巴馬時期仍是「換湯不換藥」的,反映了實利主義特點。一方面,像商業談判一樣,把所有選項都擺到桌面上,各種壓誘手段用到極致;另一方面,國內政治考量優先,「紅線」附近徘徊得過且過,追求短線效果。特朗普政府的這種應對方式儘管表面上看比前任有了更多的「行動」跡象,但缺乏大線條,不成系統,沒有太多戰略思維,主要還是應激式反應,為了應對而應對,姑且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沒有戰略的戰略」。

從特朗普迄已發出的關於朝核問題的40多條推文和面對媒體講出話看,他對朝核問題的認知仍然粗淺,停留在「中國作用最關鍵」「朝鮮核導能力每前進一分其受到的圍堵就要提高一寸」的水平上,從未就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朝核導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精於算計的特朗普不會貿然選擇動武這個最能體現多輸也最無法控制結果的選項,本來一度傾向於為美朝直接對話創造條件,其團隊內部外交、軍事精英學習、也繼承了前三任美國總統處理朝核問題的主要經驗,開始抓住朝方安全關切做文章,但這一切已隨朝導技術的實質性突破和美國大學生奧托·瓦姆比爾6月自朝獲釋後死亡的事件而在美國國內變得極不合時宜。

更有甚者,美國軍情界對朝鮮核導能力的評估基調近來開始發生根本性的轉折。各種信息顯示,朝鮮二次試射「火星-14」彈道導彈之後,美軍情機構傾向於認為朝鮮雖尚不能精準制導,但已具備把導彈送至美國西海岸的能力,有軍事專家甚至判斷朝導射程已突破1萬千米,彈道控制技術和核彈小型化水平也迅速進步,離能夠進行可信核打擊和導彈攻擊越來越近。據《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報道,朝「火星-14」導彈第二次發射次日,中情局局長蓬佩奧向特朗普作了簡報,建議可以考慮如何實現更換朝政權的目標。

然而,對於美國來講,無論是物理消滅朝鮮領導人,還是使用手段改變朝體制,都是一項既沒有把握實現預期目標也沒有辦法控制後果的極具冒險性的選擇。即便是借力打力收緊對朝制裁,過去兩年也顯得收效有限。儘管面臨更為嚴苛的制裁封鎖,金正恩時代的朝鮮國內經濟似乎並沒有顯得比金正日時期更壞,2015年和2016年朝經濟均仍取得1%左右的增長,2016年糧食自產量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糧荒發生以來首次突破500萬噸,已基本能夠滿足居民最低口糧需求。面對金正恩一手抓核導一手抓民生的「並進戰略」,特朗普政府不斷加碼的大棒顯然無法逼近促朝自內生變的「臨界值」。因此可以說,在朝美博弈的現實格局中,金正恩的自信在增長,特朗普的信譽在折損。特朗普端出「美國強大核打擊能力」給自己打氣也說明,美國高層已開始不由自主地把朝核導問題當作一種「可信的核威脅」加以應對。

「廣泛的研究表明,空洞的威脅既不會損害一個國家的全球信譽,也不會產生壓力、迫使它落實那些威脅。雖然政治家們依然在就信譽問題進行爭論,但歷史上充滿了虛假的威脅被輕鬆忽視的例子」,《紐約時報》一篇文章在評論特朗普的「炮火與怒火」說時這樣寫到。

評論的作者注意到,特朗普並沒有因朝鮮的遠程導彈試射和關島受到朝方公開威脅而中止他的假期,他那番「子彈上膛」的話還是身著白衣頭戴紅帽在高爾夫球場上講出來的。人們質疑,在強硬的口頭表達背後,特朗普已經拿不出除了軍事打擊以外更實的招術來了。而朝軍方的口氣也在宣稱將向金正恩呈交「關島包圍打擊方案」幾天後軟下來,說要再等等,看特朗普政府下步姿態再做決定,特朗普也立即發推對朝鮮的「克制」表示讚賞。「洗洗睡吧,今夜不會有核大戰」,一位美國學者在他的個人社交帳戶上調侃說。

不過,美朝較量正變得不再按既有邏輯發展,爆發衝突的概率至少在現階段是提升了,人們恐怕還不能掉以輕心。

無論圍繞朝鮮核導問題的性質有怎樣的爭論,不管解決問題的鑰匙掌握在誰手中,中國都是利益攸關方,應該拿出更為明確的應對思路,而不是被美朝任何一方牽著走。

中國處理朝核和半島問題有必要更加鮮明地堅持無核、不戰、不亂原則,並且更加明確地強調三者排序:一是無核,二是不戰,三是不亂。

進一步講,可以奉行一種「充分延伸的戰略」,更加堅決有效地反對和牽制朝試核射導,更加明確主動地推動和談,把工具箱里的工具用到更多,也更加細緻具體地做好朝鮮半島一旦發生重大變故的準備。同時有志長遠--特朗普沒有長遠我們必須有,協調各方相互給予安全承諾,包括推動美方圍繞「四不」拿出具體可行且有說服力和誠信度的方案。

同時,中國需要清醒意識到:中國不可能在與朝、韓、日關係同時陷入困境、又同美相互深度猜疑的情況下,有效扮演協調者的角色。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盤古智庫 的精彩文章:

林民旺:莫迪訪美,美印戰略夥伴再出發?
安剛:邊界上的問題,還是要用軍事手段保障盡量政治解決

TAG:盤古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