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周末推薦」來深吸一口氣,介紹一位叫「焦慮症」的朋友給你

「周末推薦」來深吸一口氣,介紹一位叫「焦慮症」的朋友給你

來源:健康報微信傳播矩陣-文化與健康( jkb_whyjk)

「我們每個人都不時會遇到一些使我們感到緊張的情況,例如,也許你害怕在酒會上說出傻話,擔心在向上司彙報工作時結結巴巴,或者憂慮考試時腦子裡一片空白。特別是我們當中有一些人,動不動就會非常焦慮,不知所措,而差不多每個人都會在社交場合中感到過或多或少的焦慮。」美國焦慮症協會首席醫學博士、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心理學教授大衛·伯恩斯結合自己的經驗提出了許多積極應對焦慮症的建議,希望能對那些易被焦慮所困的讀者朋友有所幫助。——編者

「周末推薦」來深吸一口氣,介紹一位叫「焦慮症」的朋友給你

焦慮症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人群中焦慮症的終身患病率為13.6%~28.8%,90%的焦慮症患者在35歲以前發病,女性往往多於男性。美國焦慮症協會給予焦慮症的定義是:焦慮是一種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緒狀態,同時伴有軀體方面的不舒服體驗。而焦慮症就是一組以焦慮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情緒障礙,往往包含兩組癥狀:

一是情緒癥狀:患者感覺自己處於一種緊張不安、提心弔膽,恐懼、害怕、憂慮的內心體驗中。緊張害怕什麼呢?有些人可能會明確說出害怕的對象,也有些人可能說不清楚害怕什麼,但就是覺得害怕;

二是軀體癥狀:患者緊張的同時往往會伴有自主神經功能亢進的表現,像心慌、氣短、口乾、出汗、顫抖、面色潮紅等,有時還會有瀕死感,心裏面難受極了,覺得自己就要死掉了,嚴重時還會有失控感。

在美國的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焦慮症的障礙癥狀包括:廣泛性焦慮、急性焦慮發作、恐怖症、創傷後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強迫障礙。因為這些疾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焦慮癥狀突出。

「周末推薦」來深吸一口氣,介紹一位叫「焦慮症」的朋友給你

「周末推薦」來深吸一口氣,介紹一位叫「焦慮症」的朋友給你

關於焦慮症的六大誤解

「周末推薦」來深吸一口氣,介紹一位叫「焦慮症」的朋友給你

在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很多人其實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焦慮或抑鬱情緒。然而,很多人並沒有察覺到自身的焦慮情緒,或是對焦慮症存在許多誤解。

誤解一:

焦慮症就是精神病。

真相:人們口中的精神病往往指的是精神分裂症。焦慮症是情緒困擾的一種,病因之一是腦部化學遞質分泌不足,但這與精神分裂症的腦部化學遞質有所不同,因此,焦慮症絕不等同於精神分裂症,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會有幻聽、妄想等情況。

誤解二:

焦慮症主要是個人性格問題,患者通常較為內向。必須將性格完全扭轉過來,才可能克服焦慮症。

真相:部分焦慮症的人在性格上可能真的比較內向,但這只是一種可能的成因,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先天或後天的因素,如家族遺傳、腦內化學遞質分泌因素,長期處於沉重壓力之下、個人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也有重要影響。因此,無須刻意扭轉性格,「有的放矢」才是關鍵。

誤解三:

無論焦慮症有多嚴重,靠個人意志都可以完全克服。

真相:如果用堅強的意志去面對目前的情緒困擾,確實對緩解焦慮有積極作用,但單靠個人意志並不能克服焦慮症,還需要專業、系統的方法才能成功,如專業自助書籍、心理諮詢,較嚴重的還需藥物幫助。

誤解四:

只要定時按量服用精神科藥物,就可以治癒焦慮症。

真相:藥物確實對焦慮症有一定幫助,但焦慮症的成因並非純粹生理因素引起的,個人適應不良的思維模式和處理壓力的錯誤方法也是關鍵所在,因此藥物治療和心理諮詢是相輔相成的。

誤解五:

患上焦慮症的人是因為生活太緊張,只要放鬆心情,去旅遊或到養生館做個「水療按摩」就好了。

真相:沒錯,很多焦慮症的朋友平時都不懂得放鬆自己,所以放鬆心情、過均衡的生活,對緩解焦慮幫助不小。但是,焦慮症並非單純是生活過度緊張的問題,焦慮情緒背後的負面思維方式和與之相關的負面行為才是關鍵。況且減輕眼前生活壓力,如散心遊玩等方法,很多時候只能治標,我們總不可能天天旅遊或做水療按摩吧。要有效地治本,必須針對焦慮症發生和維持的核心問題。

誤解六:

生活上不時會出現焦慮的感覺,這些感覺出現就代表患上了焦慮症。

真相:日常生活中有焦慮的感覺是人之常情,沒有誰可以做到真正的無憂無慮。首先,我們要分辨自己的焦慮是否「過多」、「長期」、「不必要」;其次,我們也要留意這種焦慮情緒是否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如導致不能上班、上學等。只有滿足以上兩條的焦慮才需要我們重視及處理。

「周末推薦」來深吸一口氣,介紹一位叫「焦慮症」的朋友給你

接受自己,欣賞自己,相信自己,

你便會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根據我的工作經驗,我知道任何人即使身處精神壓力極大的環境中,也能建立自己的社交信心。消除焦慮症我總結出以下幾條法則:

1.摘掉假面具

我們搬到另一個社區之後,女兒常和住在附近一幢大宅里的一個女孩玩耍。一天晚上,我身穿牛仔褲和舊運動衫去接女兒回家。女兒朋友的母親菲奧娜打扮得像時裝雜誌的模特兒,邀請我進屋內。那寬敞的門廳放滿了名貴的古玩和油畫,像個博物館。

我感到很窘迫。菲奧娜看到我坐立不安,便問我是否不舒服。我坦白承認說:「在這麼漂亮的房子里,我有點不習慣。」

「哎唷,我還以為心理醫生是永遠不會感到心慌意亂的呢。」她笑著說。

我的坦白態度,使我們都覺得更輕鬆自在了。如果我當時掩飾自己的感受,只會使氣氛更緊張,並且使我看起來虛偽。坦誠交流是個能把我們和別人間的距離拉近的有效方法。

2.把恐懼感逐步排除

1976年,美國舉行奧運體操選手選拔賽時,當時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任職的心理學家邁克爾·馬荷尼和體操教練馬歇爾·阿文納合作,研究焦慮對體操運動員的影響。

你認為在比賽前誰的焦慮會較大?是那些後來在比賽中得勝的,還是那些結果落敗的?兩位調查員發現兩者的焦慮程度一樣,而得勝者與落敗者之間的差別在於他們怎樣應付焦慮。

那些後來表現較差的運動員在比賽前似乎只剩下害怕了,老想像自己表現如何惡劣,因而陷入近乎恐慌的狀態。至於那些後來贏得勝利的運動員則一般都不去想自己的焦慮,只集中精神在他們必須做的事情上,「深吸一口氣」,或者「現在我就要伸出手去把橫杆抓緊」。他們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成一系列細小的步驟,從而克服了自己的憂懼。不論你要完成什麼工作,這套方法幾乎永遠有效。

3.化焦慮為動力

每個人在當眾表演之前,不管他要「表演」的項目是做業務報告還是在學校里演出話劇,都會緊張。克服的辦法就是讓緊張的情緒反過來幫你忙。

我曾多次上電視接受採訪,每次都很緊張,紐約電視台一位女編導芭芭拉告訴我,我在電視上看起來很拘謹、很不自然,完全出乎她的意料。最後,我無意中找到了解決方法。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製片人安排了另一位心理諮詢師和我辯論。在節目起初,我的對手誤以為我只是個「作者」,而不是搞心理學研究的人。我對此感到有點不悅,便決定不再擔心自己的禮儀和風度,只集中全副心思,有力地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剎那間,我感覺到自己渾身是勁,並且愛上這個節目的每一分鐘。我的這次節目獲得了本年度最高的收視率。

心理治療師稱這個概念為「積極性重構」,意即以不同觀點來看問題——當然是從好處看。你對自己有信心,又具有表達自己感受的勇氣,你就把自己的焦慮減輕了。

4.學會欣賞自己

擔心自己比不上別人,是妨礙我們社交生活的一大障礙。要跟別人相處愉快,秘訣是要接受自己。

我在大學念書時,我在一個筆記本記滿了自己難忘的舊事。其中有些是童年時的痛苦經歷——我感到心靈受到創傷、彷徨、孤獨和缺乏安全感的那些時刻。可是後來,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一天晚上我吃過飯後,發現我那本筆記本留在了學校飯堂外的衣帽間里了。我生怕被人打開來看,從而知道了我的秘密,於是飛奔回到那衣帽間去。但是,那本筆記本已不知所蹤。

過了幾個星期,我終於放棄了希望,相信再也找不到那筆記本了。可是一個月後,我把外衣掛在同一地方,驚喜地看到那本殘破的褐色筆記本仍在原先丟失的地方。我很緊張地翻了幾頁,發現有人寫下這幾句話:「願上天保佑你。我和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是我不會記在本里。我很慶幸知道有人跟我一樣。希望你能漸入佳境。」

我不禁熱淚盈眶。我從來沒有想到會有人了解我內心的感受,而且會這樣地關心我。

不論你是個怎樣的人——是富有還是貧窮,勇敢還是懦弱,已獲成功還是暫遇挫折,美麗動人還是相貌一般……總有一些人會喜歡你,也總有一些人不大理解你。沒有哪個人是人人喜愛的。然而,要是你能接受自己,欣賞自己,相信自己,你便會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劉樹英/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什邡人想跑馬拉松的注意了!西昌馬拉松報名已開始
光靠運動減不了肥
這起醫療糾紛案終於洗脫嗎啡污名,還醫生清白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