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奇女俠》畢竟是電影!一戰首先使用化學武器的竟是協約國?

《神奇女俠》畢竟是電影!一戰首先使用化學武器的竟是協約國?

毒氣,在軍事學上一般指的是用於作戰的、除炸藥以外化學物質的總稱。在數千年前就已被人發現,並作為武器使用,甚至早於火藥。但這些古代的所謂「毒氣」,都是在歷史記載中零星出現,不能認定為就是同一種武器。

戰爭中的第一種化學武器:法國26毫米窒息性毒氣槍榴彈,可以使用發射照明彈的卡賓槍發射

這種槍榴彈內部裝填了35克溴乙酸乙酯,具有催淚效果,於1914年秋投入戰場——但對德軍沒有產生什麼威脅。從1915年2月開始,法軍將一種尺寸更大的槍榴彈投入使用

歷史上,斯巴達人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公元前431至前404年),用燃燒劑(如硫磺、樹脂及焦油等混合在一起)攻擊敵人。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將領賽多留就派人在疏鬆的土地上揚起沙塵,使得蠻族敵人無法睜眼,並發生劇烈的咳喘,不得不投降。到了公元12世紀,薩拉森人也用此類天然材料製作的燃燒劑抗衡十字軍。

1604年至1668年間,正值土耳其人威脅歐洲之時,大化學家格勞柏極力推崇製造煙霧彈和燃燒彈,但由於當時的化學工業非常原始,並沒有獲得成功。然而,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曾經於1700年的埃斯特蘭戰爭中,以煙霧擾亂敵人,這是在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事迹。

近代,拿破崙戰爭的時候,英國化學家提議將氰化鉀裝填於炮彈之內。而法國將軍佩利舍曾在北非用煙霧攻擊卡拜爾人。到了1855年,克里米亞戰爭中,英法軍攻打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時候,英軍的鄧唐納德將軍曾力推過一種毒氣彈。這種毒氣彈裝填了惡臭的四甲烷基化二砷以及氧化四甲烷基化二砷,這種物質呈液狀,流出彈體後遇空氣可以自燃,因此有燃燒彈的效果,同時還會放出含砷的有毒蒸汽。受到這種武器試用成功的鼓舞,鄧唐納德將軍還想用三氧化硫作為毒氣彈裝填物,但並沒有實行。1870年到1871年的普法戰爭期間,德國的一位藥劑師建議將噴嚏葯裝入子彈,以增強其殺傷力。

儘管1899年的海牙會議禁止了化學武器,但在1904-05年的日俄戰爭後,法國、德國和英國都相繼嘗試了催淚瓦斯。而且他們並不認為這違反了海牙公約。一戰爆發後,從1914年9月開始,打破塹壕戰的僵局就成為一大難題,在試驗了各種武器無效後,各參戰國軍方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化學武器。

1915年,法軍裝備的各種毒氣彈。

其中,右下角標號11的是窒息性毒氣手榴彈,於1913年7月裝備部隊,使用黃銅(後來改為鉛)製作,外面覆蓋一層鐵皮,採用一個摩擦點火裝置引爆,內部裝有少量炸藥和160克溴乙酸乙酯;照片底部中心位置標號12的是伯特蘭手榴彈,於1915年4月24日首次在戰場上使用;這種手榴彈由鑄鐵段連接在一起,包裹著一個玻璃球,投擲出去的時候玻璃球會發生破裂,將內部裝填的25克氯丙酮釋放出去;照片上部標號1和4的是57毫米戰壕迫擊炮炮彈,內部充滿光氣。

法國率先將戰前巴黎警察使用的催淚瓦斯彈進行改進並投入實戰。1915年1月初,法國陸軍工兵技術部門的負責人寇姆將軍(Gen Curmer)命令巴斯德研究院和巴黎大學的加布里埃爾·伯特蘭教授(Prof Gabriel Bertrand)設計一種新型的催淚瓦斯手榴彈。

TIPS:一戰前國際化學武器禁制的發展:早在1874年7月至8月,歐洲的陸戰法規慣例會議就決定禁止在戰爭中使用毒物以及施放毒氣。1888年,在萬國國際法學會戰規提要的第1部第8條中規定:禁止在戰爭中使用各種毒劑。1907年,第二次海牙會議決議;禁止在戰爭中使用有害人體健康的毒物;禁止在食物和飲料中投毒;禁止使用土著人的有毒武器。而且還頗有前瞻性的規定:各國皆不可將化學武器用於空中戰爭。決議還特彆強調:禁止以刺激和中毒作用為唯一用途的子彈。第二次海牙會議的決議遂成為當時國際社會的焦點,一開始英美兩國拒絕在決議上簽字。但就在當年,美國率先簽了字,英國無可奈何,只能在隨後也簽了字。除了英美兩國外,其他與會的各國陸軍專家,對於在未來戰爭中禁止使用毒氣這種威力巨大武器的意願,倒是頗為一致。

在英國,1914年底,倫敦南肯辛頓帝國理工學院的赫伯特·貝克(Profs Herbert Baker )和喬斯林.索普(Jocelyn Thorpe)教授在校內的一條模擬戰壕內試驗了大約50種可能的化學物質。1915年1月,他們終於發現碘代醋酸乙酯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催淚瓦斯,而且不會腐蝕金屬容器。但英國最高統帥部仍然不確定這種物質是否有效,直到他們派一個人去帝國理工學院的模擬戰壕中親身體會,才打消了懷疑。通過考察後,這種物質被命名為SK(South Kensington,即南肯辛頓首字母的縮寫)。此外,一種以高爆手榴彈為原型改裝而成的毒氣手榴彈(因外形而得名「果醬罐」 )在查塔姆(Chatham)進行了測試。1915年3月,一種4.5英寸榴彈炮毒氣炮彈也在舒伯里內斯(Shoeburyness)進行了測試。

德國150毫米T炮彈,這是德軍第一種投入實戰的毒氣彈。

其鉛制的彈體內容納了大約2.3升催淚毒劑,還在彈頭部位裝填了少量炸藥

德國人試著在他們的105毫米榴霰彈中裝填一種刺激性物質——氯磺化鄰聯茴香胺以增強威力,並於1914年10月在新沙佩勒( Neuve Chapelle)進行了實戰測試,但並未引起對面英軍的重視。漢斯.塔彭(Hans Tappen)是一位供職於德國陸軍部重型火炮部門的化學家,他建議自己擔任德軍最高統帥部執行分部負責人的哥哥,將溴化苄和溴化二甲苯基製成的催淚瓦斯投入戰爭。1915年1月9日,裝填這兩種物質的150毫米榴彈炮炮彈在科隆附近的瓦恩炮兵射擊場試射成功,並以塔彭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為「T炮彈」。1915年1月31日,德軍在博利姆(Bolimov)戰役中,首次將T炮彈投入到攻擊俄軍的行動中,但數量的短缺限制了這種炮彈發揮更大的威力;此外,寒冷的天氣阻礙了這兩種液體毒劑的氣化。因此,德軍的嘗試又一次被協約國忽視。隨後,德軍在炮彈中裝填了溴丙酮,

並在3月比利時海岸的戰鬥中,用這種炮彈攻擊法軍。

炮彈的不足促使威廉皇帝物理化學研究所的主任、大化學家弗里茨·哈柏( Fritz Haber)教授研究新的毒氣攻擊手段。最終,他建議軍方使用工業氣瓶施放氯氣。氯氣在常溫下為氣體,在六個大氣壓下開始液化。氯氣與空氣的比重為2.5:1,比空氣要重,所以在散發後冷卻、體積增大的過程中可以長時間沉降在地表,適於流播。其他戰鬥武器不能侵入的掩體內部,氯氣也能滲透進去。而且,氯氣還能在施放後逐漸與氣流混合,隨之流動,擴大殺傷區域。但因其飛散性極大且易於溶解,故而在水網泛濫的地區,效果不佳。利用其飛散性,攻擊方的步兵可以緊跟在毒氣雲之後前進。且可以利用濃密的毒氣雲遮蔽敵軍雙眼,達到突然襲擊的效果。

弗里茨·哈柏,德國著名化學家,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被後人稱為「毒氣之父」

德國人認為,法軍早已在戰場使用窒息性毒氣(法語cariouches suffocantes),這使得他們自己使用催淚瓦斯炮彈和氯氣瓶在道德上具備合理性,而且德國還可以辯稱,使用這兩種武器並不違反海牙公約某條具體的規定。

1915年1月,德軍總參謀長馮·法金漢將軍( von Falkenhayn)批准了施放氯氣的試驗,並下令哈柏教授負責整個行動——代號為「消毒」。1月25日,德國軍方決定在比利時弗蘭德斯戰線以南形成的突出部——伊普爾鎮( Ypres)對協約國發動毒氣攻擊。

本文為築壘地域創作,主編原廓,作者劉萌。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壘地域1941 的精彩文章:

全面抗戰爆發後,上海灘上的英美巡邏艦竟是這種結局?
二十世紀美國海軍艦船代號分類沿革之驅逐艦、護衛艦系列
明明是幾十萬人大逃亡,為何敦刻爾克卻被英國當成勝利?
慘遭背鍋的希特勒!讓德軍在敦刻爾克前停步竟不是他的本意?
如何看懂美軍大型軍艦的代號?美國海軍艦船分類沿革

TAG:築壘地域1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