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失的微生物》:懷孕篇(5)歷史的教訓

《消失的微生物》:懷孕篇(5)歷史的教訓

(5)歷史的教訓

眾所周知,孕婦在懷孕初期會有噁心、嘔吐等反應,這是體內某些激素水平上升,引起的胃腸功能紊亂,逐漸適應後即可消除。

20世紀50年代,醫藥公司上市了兩種新型藥物,分別是反應停(thalidomide)和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用於治療孕期的某些反應癥狀。

這兩種藥物的治療效果顯著,而且當時宣稱對孕婦十分的安全。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隨便對孕婦用藥可能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反應停

20世紀50年代中期,東德發明了反應停,並於1957年正式投放市場,起初用於治療失眠、緩解焦慮,但很快人們發現它還可以緩解孕吐。

那個時候,科學界認為藥物不會透過胎盤,幾乎沒人質疑該藥物的安全性。在1960年的德國,你甚至可以在非處方葯櫃檯買到它。因此,女性同胞們大喜過望。

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0~20萬個胎兒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殘疾,大多數都是四肢發育不良,缺胳膊少腿,並伴有骨盆、眼睛或耳朵畸形。人們很快就明白了一切,反應停馬上就被禁止使用。

反應停的受害者——海豹肢症患兒

當年,美國食葯監局審查專員弗朗西斯·凱爾西認為,鑒於沒有證據表明反應停的安全性,始終沒有批准它在美國上市。這一明知的判斷挽救了美國婦女。

己烯雌酚

己烯雌酚是一種雌激素,是1938年由牛津大學受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資助研發出來的藥物。按照政策規定,公共經費資助下的科學發現不能用於謀利,因此這種藥物無法被註冊專利。結果,所有的醫藥公司都可以獲得它的配方。

1941年,食葯監局批准該藥用於終止產後泌乳、緩解乳房腫脹以及一系列更年期癥狀。於是,醫生們興沖沖地開始用它來治療孕婦的一系列反應症,包括預防習慣性流產和緩解孕吐,理由當然是己烯雌酚沒有顯著的副作用。

基於純粹的營銷策略的成功,己烯雌酚大行其道。當時的醫學權威廣受公眾信任,廣告里展示的漂亮寶寶,一個個皮膚光潔、面帶微笑,暗示他們的健康是源於己烯雌酚的作用。

這股潮流如此洶湧,醫生們幾乎無法拒絕它,不僅周圍的同事都在用,而且聲明卓越的大型醫藥公司也在推銷它。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大概有超過300萬孕婦使用了己烯雌酚。

1953年,一項臨床研究發表在《美國婦產科學報》,表明己烯雌酚對胎兒並沒有宣稱的那些益處。醫學教科書也漸漸開始支持了這一論調。儘管醫學文獻建議不使用這種藥物,但是醫生們養成的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慣性、習俗、同行壓力、患者要求等主導著醫生們的判斷,導致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著脫節

1971年,第一個轉折跡象出現了。美國波士頓的醫生髮表了一項研究,事關一種非常罕見的癌症,叫陰道透明細胞癌。

陰道癌多見於年長的女性,但是這種透明細胞癌卻發生在青少年女性身上。接下來的研究發現,在8位年輕患者的母親之中,有7位曾經在當初懷孕時使用過己烯雌酚。也就是說,當這些女孩在母親子宮裡接觸了己烯雌酚之後,卻在等她們長大到了14~22歲時患上了陰道透明細胞癌!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明確知道,胚胎期間接觸己烯雌酚會使罹患這種癌症的概率增加40倍!

2011年,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的羅伯特·胡佛博士的研究團隊,研究了孕期使用己烯雌酚在後代女性中的積累風險。結果發現,與母親未使用己烯雌酚的女性相比,胎兒時期接觸己烯雌酚會導致女性不孕的概率增加1倍,即從15.5%上升到33.3%。胎兒時期接觸己烯雌酚同樣會導致女性妊娠中期流產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即從1.7%上升到16.4%,此外,還會引發早產以及衍生性問題,例如早期乳腺癌

在使用了己烯雌酚的孕婦生育的男孩中,患病風險同樣有所增加,包括生殖道問題,比如出現囊腫、睾丸滯留在腹部等。甚至,有微弱的證據暗示,在服用了己烯雌酚的女性的孫子輩中也有類似的後果!

為什麼反應停一出事,人們很快就有了 「反應」,並立即叫 「停」了它,而己烯雌酚卻不是如此呢?莫非給藥物起個名字也講求吉利?

實際上,正如上面所言,己烯雌酚的惡果出現的不是那麼迅速,而是延遲了很多年之後才被發現。此外,導致男女不孕不育的因素很多,將己烯雌酚的累積效應與之對號入座,需要仔細尋找科學證據才行。現在,這兩種藥物所犯的罪行已經昭然若揭。

後記

本系列專題稿取材於《消失的微生物》一書,作者是美國著名醫生和科學家馬丁·不萊澤博士。該書一經上市,就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施一公、趙立平等科學大咖強烈推薦。

《自然》雜誌評價「在《消失的微生物》一書中,馬丁·不萊澤拉響了警報:抗生素的危害遠不止是篩選出了耐葯細菌!

《科學》雜誌評價「可讀性強,且挑戰常規,《消失的微生物》一書有助於深化我們對腸道微生物功能的認識。

通讀全書之後,我深受啟發,也被書中的新知識所吸引。暑假期間,我從微生物角度出發,創作了中篇科幻小說《蠻荒》,該文將會在本周四與大家見面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這本書雖然屬於科普讀物,但仍有許多過於專業的內容,如果不具備一定的生命科學功底,讀完了可能會覺得一知半解、不明就裡。因此,如果你自信能夠讀懂的話,不妨買一本自己讀一讀。如果覺得專業基礎不夠,或者沒時間讀太專業的書,那麼不妨關注本公眾號,我會擇機再整理文稿,推送新的專題,比如《幽門螺桿菌之謎》、《抗生素傳奇》等,保持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說你聽得懂的生命科學,這是本公眾號的宗旨之一。

在本系列專題的結尾,我希望向社會公眾傳達這樣的聲音:

1「當認為某件事絕對安全時,就是絕對要出問題的時候。」

從曾經的DDT、抗生素、反應停、己烯雌酚所引發的可怕後果,到今日某些科學界人士大力推行的轉基因作物、人工智慧、虛擬現實技術、物聯網,人類每一次信誓旦旦的自信行為,都是又一次自負的開始。

2「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兒並不一定是對的。」

剖宮產盛行,抗生素濫用,都對孩子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即便從純粹的社會學角度,我也一直不贊成統一論調搞事情,例如文化大革命、生產大躍進之類的革命運動,其引發的後果極為可怕。那麼,今天的廣場舞、大眾創業、全國高校抓就業等新形勢運動,是否多年後也值得我們反思呢?

知識就是健康,健康就是財富。關注本公眾號,或收藏本篇推文,這些財富你早晚會用到。

《消失的微生物》懷孕篇匯總:

(1)小小助產士|(2)菌脈的繼承

(3)剖宮產危機(4)抗生素干擾

---------------------------------------------------------------

你明明辣么帥而美,卻還來看我寫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全真教 的精彩文章:

《消失的微生物》:懷孕篇(3)剖宮產危機
14號放映廳:《星際之門》

TAG:生命全真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