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知死,焉知生

未知死,焉知生

讀《關於死亡及死亡過程的問答》

瑞士出生並受教育、美國工作並揚名的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zabeth Kubler-Ross)是20世紀投身關於死亡研究和教育的先驅。她出版了大約25本書,在美國做臨終照護工作,並在歐美各地做講座、授課幾十年,影響了無數人對死亡的看法–對我們自己的死亡、對親友的死亡、及醫護人員如何對待正在走向死亡的個體和他們的親友。

庫伯勒羅斯最出名的書是她的第一本書,初版於1969年的《關於死亡及死亡過程(On Death and Dying)》。在第一本書發表後,她經常去各地做演講,聽眾有各種各樣的提問。她的答疑匯成了這本出版於1974年的《關於死亡及死亡過程的問答(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Death andDying)》小書,涵蓋了很多庫伯勒羅斯的重要觀點。

庫伯勒羅斯的重要理論之一就是死亡態度的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這五個階段適用於危重病人及家屬的態度(p 16 - 38)。後來心理學和心理治療把這一模式也應用到了其他人類會感覺到失落的領域,如失去工作或社會認可、老年、意外殘疾、戒癮等。

書中大部分論述的視角是醫護工作人員和家屬,但是我想,如果我們能很好的理解他人的死亡經歷,對我們自己是非常有幫助的。首先,我們自己都是要死的。坦然的面對死亡,總比驚慌失措、恐懼萬分的面對死亡要好,對不對?我曾和兩個女性朋友約好,每天晚上穿上最美最華貴的內衣睡覺,如果萬一早上再也醒不來了,至少在發現你的遺體的時候,華美睡衣總比T恤大褲頭都一點美感。其二,我們只有自己先解決的自身對死亡的恐懼,才可能幫助親友或任何人更好的面對死亡、以及面對親友的死亡。

先說否認階段。在否認階段,有的患絕症的病人不願意承認或面對死亡臨近的事實。在這個時候,我們不應該強迫他/她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而是坐下來,聽他/她的想法,問他/她有什麼不舒服,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她。我們不是全能的神,我們覺得什麼是最好的,並不一定是最適用於他人的。你若強行將病人推入到非得承認接受病情的階段,你有把握對他/她的精神和身體都有益處嗎?我們應當尊重病人的意願,以他們要求的方式提供幫助 (p.20)。另外,不是每個人都會跨過否認階段,也學就停留在此,直到生命終結。

第二個階段是憤怒。不少生命面臨威脅的人會問,「為什麼是我?」其實我們可以反問,「為什麼不是你?」你是特殊材料做的嗎,可以不會死嗎?這些人其實問的是,「為什麼讓我現在死?」(p.21)好,這就是切入點。問問他,問問我們自己,「我現在可以死嗎?」「為什麼我現在不能死?」人們對死亡的憤怒,常常是因為有未竟的事情和牽掛的人,而死亡是他們再也沒有機會去愛、去享受、去拼搏、去……

這些想法和情緒都在正常不過。我想,對我們自己來說, 每一個人都應該現在就開始考慮:如果我明天就死了,我有什麼放不下的?然後馬上就做,不要等到以後。對於他人,還是要坐下來,聽聽他/她的憤怒的理由。如果能找到一些解決辦法固然後;但其實很多時候,傾聽就足夠了。病人也是有理性思考的,情緒得到宣洩後,他們自己就可以找到或接收面對現實的方法。(註:真正做到尊重和關愛的傾聽是很不容易的,是完全從對方立場出發、盡量不帶我們主觀價值觀的去對話。)

討價還價階段(第三)和沮喪階段(第四)結合的很緊密。有重病人說「讓我看到我女兒結婚後再死「,而這種情況下,誰也無法保證他的死亡日期,哪怕是最盡責、高明的醫生。作為他人來講,能做到最好的事,是傾聽他訴說對女兒的感情和期望,去發掘他在這個討價還價的要求下的真是願望、或者恐懼。不少病人會在希望和絕望之間來回搖擺,尤其是被告知有希望治療的病人(如等待器官捐贈的病人)。同樣的,傾聽他們的情緒和想法。對於意識到自己生命不長的人,他們有沮喪和悲哀的權利,這也是人類正常情感和思維之一吧。難的是,我們周圍人能適應、接受、並能以正面的態度去幫助他們。

只要不是突然死亡,很多人都能逐漸達到接受死亡這一事實的階段。理想的狀態是,面臨死亡的人和他/她的親友都要達到了接受階段。通常,雙方都避而不談,怕傷對方的心;結果,該說的沒說,該做的沒做,改了的未了,留下無數遺憾。書中舉了不少例子,當親友對即將去世的人直接說「沒有你我會多麼想你」的時候(p.33),雙方都感覺到感情的釋放和隨之而來的輕鬆、平靜。

當然,現實中總是有缺憾的,比如一個母親無法面對她患病去世的孩子,所以不去道別,可是過後悔恨不已。我對這個母親充滿了同情,我是覺得不希望自己被放在那樣的境地里被折磨。但是這樣的故事、別人的經歷,讓我面臨生死抉擇時的思考,也提醒我自己,如何對待和孩子及周圍所愛的人,我應該讓他們知道,無論我或他們的肉體是否存在,我們曾在這個世上相愛相知相互扶持。珍惜每一天,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過,不留遺憾。這樣,死亡何時到來,我們都不會有遺憾。

其實這五個階段並不一定按時間順序、線性劃分的。可能兩三個階段的表現同時出現,可能本來應該後期出現的情緒先出現了,可能這些階段來回反覆出現,也有可能有的人只有一、兩各階段出現(p.159)。這裡說的是臨終照護或重病階段所面臨的五個階段。其實,人的一生都在經歷這些階段,或早或晚、或長或短,不同方式的。比如,有的人在宗教或精神信仰的成長中,可能會考慮到死亡的意義。又比如,一次事故中的逃生或絕症的誤診,使人意識到生命的不確定性,從而把未竟之事都給予了結。這樣到了真正終結的時刻,他們也許到達「接受階段」要比一些人快的多。

如能到達接受階段,面臨死亡的人是出乎意料平靜祥和的。很多老人或病人都能預知自己的死亡時間,有的會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有的會告訴護理人員或親人,請他們幫自己穿上喜歡的衣服,靜靜等待死亡時刻的降臨(p.36)。彌留之際,很多人也會看到去世的親友來到他們面前。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我們不要驚慌,應該盡最大努力給予他們最大的舒適感。

為什麼我們應該了解死亡和死亡的過程?我說的不是醫療科技,而是人的理解和感悟。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一, 研究和經驗(如本書、本書作者、及老年學界前沿的生命歷程(life course)理論)都表明,一個人的一生對他/她的老年生活和死亡過程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一個人如果年輕的時候就是很愛生氣、看什麼都不滿意的,他老了是個壞脾氣的老頭,對待死亡的心態可能也只能停留在「憤怒階段」。一個總是笑呵呵、愛開玩笑的人,老了也是各活躍的老人,在臨終階段,也是一個充滿幽默感、能很快進入平和的「接受階段」的人(p.36-37;154)。

換句話說,我們怎麼死,其實就是我們怎麼生的表現。或者,我們現在生活的方式,也就是我們臨終時的狀態。所以,你說重要不重要?

二, 大多數人都可以達到平和的接受階段,如果沒有醫護人員和家屬的過分的維持無質量的生命狀態(p. 37, 81).

要強調的一點是,作者是反對任何形式的安樂死的,也就是藉助外力導致的死亡。但是,她不反對病人自願選擇終結自己生命的方式,但是有幾個條件(p.57, 59, 74-87):

- 病人意識完全清楚。

- 經過專業人員確認,病人的身體確確實實沒有恢復基本功能任何一點可能,完全沒有生活質量。(這一點的要求非常高。植物人都不算,只要還有腦電波,都算有可能恢復的。)

- 病人並且確實達到了接受階段,也就是說,所有改了的事情都了了,沒有遺憾。病人會很平和、明確的說:我過完了我對生命,可以走了。

- 病人自己停葯、或要求中斷治療、撤除維持生命的儀器、離開醫院,醫護人員不應阻攔,但是要提供保持病人舒適的藥品、儀器、和護理,直至生命終結。

書中還詳細闡述了重病人的自殺心理、家人和醫護人員如何對待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等等重要話題。本文未包括。

下面幾段我覺得寫的很好,摘譯如下。

·問:如果你讓一個人準備好對待死亡的心態,會不會讓死亡變得確定了?也許如果讓病人繼續掙扎生存機會,也許他能治癒?奇蹟也不是沒有過。

答:奇蹟當然會有,但是我從沒見過人能永遠不死的奇蹟。我們都要死,越早接受這一現實,我們就能越早的真正開始生活。許多病人克服了他們對死亡的恐懼,意識到生命是有限的,反而能運用他們的內心力量和活力,挺過了難關,最終出院回家了。(p.155-156)

· 問:不相信生命永生的人是不是更難面對這五個階段?

答:不一定。一個人的宗教信仰里有沒有永生的概念(在面對死亡時)沒有多大關係。重要的是,不管你是誰、你有什麼信仰,你是真心的、全心全意的相信。我們見過的絕大多數人都有某種方式的永生信念。有的人相信永生存在於留給後人工作成果,有的人認為傳種接代的子孫即為生命不息,還有的人相信輪迴轉世、或者死後存在的生命。(p. 159.重複p. 162)

問:你如何對待無神論者?他們是如何接受死亡的?

答:我們只服務過四個真正的無神論者,他們的去世都伴隨著令人驚嘆的平和接受的心態,與宗教信仰人士無異。(p.159)

· 不少基督徒病人在接受死亡上面臨很大的困難。僅有很少的幾個真正的宗教人士可以平靜安詳的接受死亡。……大約 95%的人都有一點點宗教信仰,但不夠真心。於是他們會擔心死後面臨的懲罰、後悔、及負罪內疚感。(p.162)

· 好的基督徒,會把每一個人都當做「你的鄰 居」,而不是基於他們是否是基督徒而評判他們的好壞。(p.161)

· 我想我們應該教會我們30多、40多歲的年輕人,怎樣有一個有意義的退休生活,這樣,退休和生理和精神健康的衰退沒有相關關係。如果我們的生活方式里有足夠的興趣、愛好、及內在的力量,能夠在情感上、生理上、經濟上能夠獨立起來,那麼,退休就不在意味著迅速衰老的開始。(p.150)

【註:文中頁碼對應1974年版英文書】

GIF/1K

GIF/1K

上期謎底:田歸農

本期謎語 庄生化蝶非自主(李煜詞句一)

制謎 田倬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品談 的精彩文章:

TAG:古今品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