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豬也具有喜怒哀樂,養豬人應如何善待!

豬也具有喜怒哀樂,養豬人應如何善待!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for Animal Health, OIE)將動物福利定義為「動物如何應對它生活所需的條件」,一個好的動物福利包括生物功能、情感狀態以及自然生活條件三者的有機結合。動物的心理福利,是全身福利狀況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神經科學已經表明,在人類和動物的大腦結構和神經遞質有類似的功能和結構。動物的心理狀態不僅反映在行為變化上,還通過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和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改變某些生理參數,這就是「應激反應」。

1 豬的心理福利概念

豬的心理福利是讓豬沒有恐懼感和悲傷感,包括不受飢餓困擾(提供充足、優質的飼料與飲水)、有個安穩的居所(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密度、通風、光照等豬舍環境)、不受病痛傷害(注射、斷尾、分娩等的合理操作)、有表達行為的自由(不進行限制飼餵和不使用限位欄)、無恐懼與悲傷(滿足豬與豬之間及人與豬之間的感情溝通)以及當身體疼痛、受傷和生病時,有獲得預防或快速診治的自由。

豬也是具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的高等哺乳動物,也有滿足感情溝通的需要,也有其固有的心理需求。義大利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特殊研究表明,豬也能體會到痛苦、疲勞、興奮、緊張與愛情。如果讓豬獨處一室,豬會感覺到壓抑,情緒變得沮喪,時間一長,就會增加它的攻擊性。恐懼是指個體對潛在的威脅因素所產生的綜合情感。研究表明,動物是「新生恐懼者」,它們對異常或不熟悉的事物會產生恐懼,恐懼的動物很可能出現生長更慢、飼料報酬更低的情況。對人有恐懼感的豬只體內皮質醇激素水平與應激豬體內的激素水平相當,導致生長與繁殖水平下降。

目前養豬普遍重視生產效率的提高,很少關注豬的生理福利,幾乎不關注豬的心理福利;普遍重視豬的疾病狀態和機體亞健康,卻忽視豬的心理亞健康和心理疾病。其實,豬的心理亞健康和心理疾病同樣會導致免疫力下降,誘發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影響豬肉質量。

2 心理福利對種公豬的影響

公豬的個體差異很大,有些公豬在5月齡前就已達到性成熟,可以配種。但是,現代「標準化」豬場嚴格執行公豬到達8-10月齡才允許開始配種。結果,那些早熟的公豬被囚禁在公豬舍的單欄,急得整天口吐白沫,拱門撞牆,最終導致精疲力盡,精神恍惚,吃完就睡,昏昏沉沉,見了母豬也無動於衷。公豬的這種心理創傷直接導致性慾下降,而且很難通過疏導和激素治癒。

3 心理福利對種母豬的影響

3.1 對後備母豬的影響

後備母豬在性成熟前飼養在全封閉的大欄內,不享受陽光,不接觸泥土,更沒有機會與公豬接觸,因而精神沉鬱,清心寡欲,抑制了生殖機能的發育,導致發情不明顯。這種心理抑制導致的乏情很難通過激素或其他藥物治療。

3.2 對妊娠母豬的影響

妊娠母豬被囚禁在限位欄中,其心情更為鬱悶,不能活動,不能拱土,地面潮濕,光線陰暗,噪音大,吃不飽,煩躁的心情無處宣洩,成天只有咬冷冰冰、硬綁綁的鐵管。到了產前一周,母豬被驅趕到了產床,同樣是狹小的空間,冷冰冰的鐵管,踩踏不平的漏縫地板,沒有墊草,沒有音樂,完全不能滿足母豬產前叼草做窩的天性和產前心理緊張的心理學需求,導致產程延長甚至難產。

3.3 對哺乳母豬的影響

母豬產後3周左右正值泌乳高峰期,母性的本能表現也是最強勢之時。但現代化豬場基本上是3周左右斷奶,突然把母豬趕出產房,或者所有仔豬一次性轉入保育舍,這對母豬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刺激和心理創傷,一胎復一胎,心理創傷一次又一次加劇,影響母豬正常繁殖機能的發揮,5胎之後就開始出現繁殖機能衰退,淘汰率升高。

有的母豬由於產程過長,接產人員粗暴地直接將手伸入母豬子宮內進行掏仔,這對哺乳母豬來說更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創傷。

現代化的產房中,產床成排、高度密集,各產床之間以鐵柵欄相鄰。仔豬產後編耳號、斷尾、剪牙、補鐵、疫苗噴鼻、「三針保健」、7-10日齡去勢,這些操作當著眾多母豬和仔豬的面,毫不掩飾。仔豬被捉拿的無助和求援的哀鳴聲、斷章節附註射慘痛的嚎叫聲,此起彼伏,給同幢豬舍及周圍豬舍中其他母豬和仔豬是一種什麼樣的視覺效果、聽覺效果和心理創傷,這些操作給仔豬的心理創傷是難以撫平的,這樣的產床活像一個大病房。

4 心理福利對保育豬的影響

在保育舍中,一頭豬叫,全群豬醒;一頭豬嚎,全群豬驚。保育階段是疫苗注射及飼料或飲水中加藥最頻繁的階段。近幾年,給保育豬注射疫苗越來越頻繁,給保育豬打針可謂「人豬肉搏戰」。在同一幢豬舍中,不管給哪一頭豬注射,其他豬都是誠惶誠恐地看著、躲著、縮著、抖著、跑著,它們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消化系統的工作暫停。生物學的本能使它們動員體內所有的能源貯備準備逃跑。特別是群體大、密度高的豬群,在每次注射疫苗時,豬與豬之間就會發生肉搏式的追打,造成強烈的應激反應。經過注射的整幢保育豬3天內不會正常生長,甚至導致免疫功能低下,一旦遇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則很難招架。有的豬打完針就拉稀、休克甚至死亡,這就是被驚嚇引起的,可見心理打擊的嚴重程度。

由於囚禁在高密度豬欄中,保育豬的奔走、玩耍、拱土、探究反射等生物學天性被壓抑,心情極度鬱悶,從而導致心理健康指數遠遠低於傳統養豬。而在分群、換欄過程中,飼養人員的粗暴棍擊、踢打、呵斥,更是讓豬把飼養人員看作是威脅生命的天敵,產生嚴重的恐懼心理,留下惡劣的心理陰影。

5 心理福利對肥育豬的影響

豬是群居動物,有社會集群的心理需求。但豬的智商只能認知10頭左右的社會朋友,組成一個穩定的社會結構。如果群體過大,超出了豬的智商認知能力,就容易相互攻擊、咬架、打鬥。被咬的豬往往就產生心理創傷和不自信,對其他豬產生不信任的防範心理和恐懼感,這種心理導致交感神經長期處於興奮狀態,血壓和血糖升高,能量代謝加速,從而形成熱增耗增高的應激生理特點,影響其生長發育。一個欄內飼養的豬數量太大,或經常分群和並群,易導致豬群社會結構失調,豬群心理恐慌,心不安則五髒亂、百病生,影響正常的生理代謝,影響生長發育。

生長肥育豬還有一個常見的心理異常就是「工作服綜合征」。在注射疫苗之前,當豬看到防疫人員穿著藍大褂、拿著記號筆、碘酒、注射器時,當豬看到它的同伴們被捉拿「中槍」時,當豬連續聽到同伴們被捉和注射時發出的鬼哭狼嚎聲時,它們就產生強烈的心理恐懼,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腸胃蠕動減慢。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血液中持續高水平的皮質類固醇激素可以減緩淋巴細胞增殖,減少抗體產生,改變豬的免疫系統,損害豬抵抗感染的能力,傳染病易感性提高。

6 提高豬心理福利的措施

6.1 友善對待每一頭豬

應用自動食槽和自動料線之後,飼養員與豬的親密接觸少了,豬與人的正麵條件反射少了。德國政府鼓勵飼養員每天與每頭豬有20秒的接觸時間。研究表明,改善管理人員態度與行為可降低豬對人的恐懼度,提高豬的生產性能。

減少分娩期干擾,禁止對分娩母豬高強度助產,使母豬更加溫順,可減少母豬攻擊、壓死乳豬的行為。

在驅趕和轉群時,採用塑料趕豬拍來替代鐵棍或電擊棒,讓豬只自由行走,切忌粗暴。

為減少免疫注射對豬造成的心理創傷,可以採取一些相應的保護措施:同棟豬舍兩列中對應的豬欄同時進行注射,以使對應豬欄混亂刺激相互抵消;用擋板把豬逼在角落擠緊,此時對豬進行注射,減少應激;注射時用屏障擋在術者兩邊,避開其他豬的視線;注射前禁食,調暗光線,調高室溫,以降低豬群的興奮程度;注射完後立即餵食,此時豬因飢不擇食而忘記痛苦。

為了減少妊娠期因限飼造成母豬對飢餓的恐慌,可在日糧中添加「美纖多」等膳食纖維,既增加母豬飽感和擴大腸道容積,又解決母豬的便秘問題。

6.2 提供豬群溫馨環境

盡量給豬營造一個輕鬆、愉快、溫馨的生活氛圍。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的聽覺刺激可有效調節豬的情緒。適宜的音樂刺激可調節豬的生活氣氛、提高豬的生長性能和免疫力,改善生理狀態,降低應激,音樂完全可以用來改善豬的心理福利。研究表明,播放音樂使仔豬的攻擊打鬥行為極顯著地降低,使仔豬更加安靜。

可以在豬欄內放置一些麻繩、圓球和鐵鏈等動物專用玩具供豬玩耍,以提高豬群的業餘生活,改善其枯燥環境。

豬場在確定後備公豬初配日齡時,一定要根據不同個體性成熟的特點,不能一刀切。後備公豬欄和後備母豬欄交替相間飼養在同一棟豬舍,讓公豬與母豬可以隔欄相望,培養興趣,陶冶情操,交流感情,防止公豬發獃報廢。

6.3 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Hemsworth等經過無數次的試驗證明,管理員對豬實施不當處理給豬帶來的心理壓力對性能有影響。相對於交感神經處理,對豬的不愉快操作更可怕,可導致皮質類固醇激素水平長期升高,生長速度放緩,母豬的懷孕率降低,青年公豬生殖發育延遲。

要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既要規範豬群的標準化管理,更應注重文化修養的提高,重視動物心理學(AnimalPsychology)等學科的研修。

豬的心理亞健康和心理失常給豬場帶來的經濟損失和豬肉質量的退化是驚人的,更驚人的是業內人士對此問題的茫然無知和司空見慣。滿足豬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人道」地飼養豬,保障其健康與快樂,減少其痛苦,滿足豬生物學特性與行為特性,讓豬有表達天性的自由,人豬和諧共處,既是對豬的福利,也將極大地提高豬的生產性能與豬肉質量。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村養豬 的精彩文章:

預防仔豬下痢十個妙招

TAG:農村養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