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今日:2006年9月3日 「智能1號」繞月飛船成功撞擊月面
2006年9月3日,「智能1號」繞月飛船成功撞擊月面。
「智能1號」(SMART-1),全名是「用於先進技術研究的小型任務1號」,是歐洲航天局「尖端技術研究小型任務」系列計劃中的第一項研究項目,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太陽能離子發動機作為心臟的探測器和航天局第一個月球探測器。
「智能1號」體重366公斤,擁有14米長的太陽能電池板,有效載荷質量僅19公斤,裝備有包括測繪月面地形的先進月球成像實驗儀,負責尋找水冰的紅外光譜儀,研究月球表面主要化學成分的小型X射線光譜儀等7台儀器,用於完成10多項技術試驗和科學研究。
2003年9月,歐洲航天局用「阿麗亞娜」火箭將「智能1號」繞月飛船發送升空,在經過13個月的飛行之後,於2004年11月,終於到達了預定環月球軌道,成為了有歷以來飛行速度最慢的月球探測飛船。
到達預定軌道之後,「智能1號」開始了它的繞月飛行。原定工作壽命為6個月,後來又延長了12個月,在軌工作期間,飛船圍繞月球軌道飛行了2000多圈,全面觀測了月球表面,共傳回了2萬多張高清晰度月球表面圖像。
而且,科研人員還通過飛船上的小型X射線光譜儀,首次分析了構成月球礦物的全部主要元素。首次清晰地觀測到了月球表面鈣鎂等礦物質,並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月球元素和礦物分布圖以及月球表面的整體外貌圖。其中包括過去缺乏了解的月球不可觀測面和極地概貌,使得科學界首次發現月球極地與赤道區域的許多不同地質構造。
「智能1號」所獲得的這些探測成果,為人類研究月球表面化學成分、月球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可以幫助科學家對月球表面物質的化學成分進行更加詳細的分析,追溯月球表面地理形態的演化過程以及月球的起源。
※科普:兩棲動物在沙漠是怎樣生存的?
※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的「黑科技」!
※史上今日:8月30日 DSJ300-1自升式鑽井平台簽字交工
※蕭靜:機器人步入大眾生活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智能社會」離我們有多遠?——來自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追問
TAG:新華網科普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