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書·諸帝本紀》評點二:晉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

《晉書·諸帝本紀》評點二:晉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

文/格瓦拉同志

《晉書》為唐朝官修史書,由宰相房玄齡領銜編寫,參與其事者多達21人,其用於記載帝王事迹的部分,有帝紀十卷和載記三十卷。其中帝紀專用來記載兩晉皇帝事迹,載記則記述十六國政權的演變及大事件,尊奉司馬氏為正統的特點明顯。本文主要對東晉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的本紀進行評點,採用文言文形式。評點如下:

元帝司馬睿:永嘉之亂,晉政中衰、國祚南遷,元帝以外藩承繼大統,萬民皆屬之以中興之事,然終不得行之。何哉?蓋帝非無光復之志,然以江東一隅之地,郡縣多興亂之賊,朝堂乏進取之輔,清談之士盈野,驚懼之卒難用,蓋至難矣!且晉室所有,唯余荊揚,數被兵亂;石劉縱橫江北,兵鋒所及,無有御之者。新造之基數危,羯胡之勢方熾,自保尚不暇,何言伐人?

《晉書·諸帝本紀》評點二:晉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

觀夫元帝之為政,寬刑薄賦、務行節儉,振恤流民、禁絕苛政,宣暢文德、褒獎勤廉,撫養士卒、慎興軍旅,蓋欲與民休息,修養士卒,安揖流亡,足食足兵,然後興北討之師。然帝寬仁過厚,不能制下,以致王敦狂悖之徒,日滋跋扈,遂至稱兵向闕,屠戮忠良。元帝既受制於獨夫,終抑鬱而崩,中興之業其行愈難矣!

明帝司馬紹:明帝機敏善斷、智略宏遠,雖享國日淺,弱冠棄世,然能以弱制強、以小搏大,終平王敦、沈充之亂,去腹心之大患。然後強本弱枝,易荊湘四州守牧,以衛上流;廣攬賢輔,規治亂興國之長策,以固國祚。二三年間,遂定江東之大政,保司馬氏七十年之基業,功業亦偉哉,謚之為「明」,宜哉!

成帝司馬衍:成帝以幼沖即位,國舅庾亮秉政,無懷遠恢弘之志,有輕啟禍端之實,內有蘇、祖之亂,外有胡、羯侵擾,國祚危之者數矣,庾亮之罪誠為之大。然終能靖難去寇者,以朝有王導等忠弼之輔佐,外有陶侃等為之拱衛故也。

《晉書·諸帝本紀》評點二:晉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

待帝親政,雖未及冠,已有成人之量,英主之風也。觀其施政,務節儉、行文教、舉良材、恤流人,誠守成之良主也,雖雄武之度不及前朝,亦數有可稱者也。然以弱冠崩殂,不能續其善治,良可痛哉!

康帝司馬岳:康帝之朝,享國日淺,國舅用事,政循成帝,未睹其志,弱冠而殂,天奪其壽何其速哉!

穆帝司馬聃:穆帝立於襁褓之中,太后臨朝稱制,而權實歸於桓溫。觀夫穆帝之朝,初屢遭石虎侵擾,數疲江北。待桓溫滅蜀,石虎殞命,南北之勢始異。江北承諸石之亂,數易其主,豪強割據郡縣,守宰輸誠晉室,黎庶南望義師。當此之時,實命帥出師、光復故土之良機耳,然江東遷延躊躇,數失其機,江北知其終無所為,遂至降將反覆,還攻晉軍。

《晉書·諸帝本紀》評點二:晉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

待良機已失,秦燕盛起、逐鹿中土,始出師以征,為時晚矣。加之氐胡驍猛、良將用事,晉軍衰疲、師乏名帥,自保有餘、攻取實難。故桓溫等雖經年用兵,然輒以敗還,終至無功。且晉室南遷已歷四世,君臣偏安之志彌固,清談之風尚盛,士家專宰朝堂,其所欲北伐者,蓋收時譽、以塞流人之口耳。君無光復之宏圖,臣乏進取之良策,軍無白韓之良帥,佐無孫吳之謀士,欲復其故土,豈不難乎?

且自明至穆,四帝皆以幼立、以夭喪,主少國疑、朝基數危,禍常在蕭牆,自固且不暇,何暇伐人?以此觀之,晉政之衰,亦以其少主尤多、宰衡擅權故也!穆帝之後,桓溫、桓玄、劉裕迭起,政歸宰臣、太阿倒持,司馬氏漸將亡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晉書·諸帝本紀》評點一:晉武帝、惠帝、懷帝、愍帝
史上極度瘋狂的太監,一年內被連殺二帝一王,最終身死族滅!
《三國志·諸帝本紀》評點四:吳大帝、廢帝、景帝、末帝
因「殺降不祥」難得善終的八位名將,他們做過哪些令人髮指之事?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