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阿茲特克,向來是最受《文明》系列玩家們所津津樂道的文明之一,特別是在蠻族實力莫名地強大的《文明6》中,阿茲特克能夠在前期便通過雄鷹戰士的高戰鬥力發揮出巨大優勢,早早暴兵四處俘獲他人移民攻下城市和蠻族營地,也因而成為了通關高難度遊戲的一大利器。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簡單凝練地概括阿茲特克的特點,那自然莫過於「砍二」這個玩家們對其的昵稱。儘管這個稱呼的起源是多年前一個《文明》遊戲相關論壇里一個ID為「砍頭組老二」(而「砍頭組老二」本身則是《軒轅劍4》中出現的一個角色名)的玩家專註於阿茲特克一百年,其走火入魔程度之深,乃至於人們以訛傳訛用其ID來稱呼阿茲特克,正如國內的歐美流行樂愛好者們用一個艾德·希蘭忠實粉絲的ID「黃老闆」來稱呼艾德一樣(值得一提的是,在《權力的遊戲》第七季中艾德·希蘭也跑去客串了一番)。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遊戲中為蒙特祖瑪一世設計的台詞二得可愛

不過「砍二」這個有些拗口的稱呼能夠風靡也屬事出有因,這兩個字足以勾勒出玩家眼中阿茲特克的輪廓:作為一個戰狂文明,阿茲特克往往會在遊戲前期早早宣戰,給人一種「來信砍」的暴戾印象;同時他們的首領蒙特祖瑪一世在落後於玩家時還會說出「你有很多我沒有的東西!你想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民被抓走當奴隸嗎?」這種中二氣息滿滿的台詞,也就無怪乎玩家們把「砍二」當作是對阿茲特克文明特色的總結並廣泛使用了。

與此名頭相匹配地,遊戲中為阿茲特克文明設計的特色建築正是以比賽結束後的血祭聞名的蹴球場——早期版本翻譯為「人祭球場」,更能體現出這種遊戲背後的宗教狂熱氛圍。現代的遊客們每每前往瑪雅或阿茲特克文明遺址時,都免不了被介紹到那些經受了千百年歷史風塵的球場,回味圍繞著這些石塊發生的種種故事。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文明系列中對球場的介紹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如今的人祭球場遺迹

運動界的活化石

在西班牙的殖民者登上美洲的土地,並且發現當地人正在用橡膠球進行遊戲時,他們絕不會想到這種遊戲的歷史甚至比他們的文明還要悠久。儘管沒有確切發明時間的記載,但考古學家已經在墨西哥發現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年以前的球場,而彼時歐洲文明的火種還未在希臘的土地燃起,只有作為次生文化的愛琴文明如同風中殘燭在地中海的島嶼上徐徐搖曳。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記錄有球賽場景的雕刻

悠久歷史的另一面意義,就是中美洲蹴球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場合中表現出了豐富的多樣性。流行於英國數百年的傳統球類遊戲在19世紀就分化為足球和橄欖球兩種今天都極受歡迎的運動,更遑論有著三千年歷史的中美洲蹴球了。古代的技術註定了各地之間的交流貧匱,不同文化能夠利用的自然資源和技術都存在差異,因此不同文化之間蹴球的參賽人員數量、比賽場地、比賽規則等都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美洲各文明的城市中都修建有球場,也就是說蹴球早已走進千家萬戶,在原住民的宗教和娛樂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古代繪本中的祭祀儀式

最初的蹴球規則十分簡單,就是保持著讓球不要落地和出界,可以類比成踢毽子或者無網的排球,這種原初的形式一直維持到現在,今日的部落民仍在進行由此演變過來的稱為「Ulama「的遊戲。在民間蹴球一直是頗受歡迎的娛樂方式,打法也多種多樣,可能會用髖骨(大腿根外側)、前臂甚至是球拍和球棒來擊球,場地也只需要在泥土上畫幾根線就能應付,和今天拉兩個雪糕筒作球門易拉罐當足球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看見這張照片,就能夠明白將球打入石環的難度有多高

但在城市的石質大球場上只存在一種正統的打法,那就是髖部擊球,正式的比賽總是要有點嚴肅性的。根據五百年前觀看過比賽的西班牙人記載,比賽得分的方式有三種:對手在將球撞回本方半場時二次觸球、對手回球出界以及能夠直接殺死比賽(和對手)的殺手鐧——讓球通過牆面上的圓環。這兩個裝在中線兩側牆上垂直於地面的圓環是瑪雅人的創舉,讓比賽產生了新的獲勝方式。但一般人可不能指望用這種方式獲得勝利,或許只有最藝高膽大的球手才會嘗試一下——因為高懸在6米高的圓環上可供球通過的空間並不比球本身大多少,而試圖讓球通過卻未果的話則要承受失分的代價。因此,正式舉行的球賽看起來就像是勢均力敵的拳擊比賽,往往要通過點數才能決出勝負,除非抓住突然閃現的難得機會將對方一舉KO。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在老遊戲《哈利波特:魁地奇世界盃》中可以嘗試這項虛構的運動

在現代也能找到計分方式類似的球類比賽,當然,是現代而非現實。《哈利·波特》中的魁地奇正是一例。在魁地奇比賽中將足球大小的鬼飛球扔進對方球門可以得到10分,而抓住長著翅膀小巧靈活的金色飛賊則能為隊伍贏得150分並結束比賽。在遊戲中加入這些高挑戰難度的獎勵會大幅提升比賽的戲劇性和觀賞性,毫無疑問J·K·羅琳設計魁地奇遊戲規則和瑪雅人創造石環時是基於同樣的出發點。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現代表演球賽中的原住民,能看到他們佩戴的護具

魁地奇中還存在第三種球:黑色鐵制的遊走球,會自動追擊身邊的隊員。儘管在中美洲蹴球中沒有遊走球來追殺隊員,但他們本身用的球也好不到哪兒去,他們既沒有超越時代地發明什麼空心充氣技術,也沒有像中國的蹴鞠那樣在內部填充米糠,而是非常耿直地使用橡膠灌制的實心球(當然,一大原因是美洲缺乏大型哺乳動物因而也缺乏皮革)。儘管富有彈性,但最大甚至可以超過3千克的重量可以抹消掉這項長處,儘管現代使用的球較古代更小更輕並且球手都配有護具,仍然經常造成球手的永久性關節損傷。而對於那些古代的球手而言,更重的球會造成更大的傷害,按西班牙編年史學家的描述,骨折可謂是家常便飯,有時在「球擊中他們的嘴巴和胃腸時」甚至會直接讓球手一命嗚呼。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用於祭祀的橡膠球,被這東西打一下絕不是鬧著玩的

血腥祭祀

在遊戲中蹴球場作為阿茲特克的特色建築是用來取代默認的娛樂中心的,事實上在不進行比賽時,球場確實發揮著娛樂中心的作用,畢竟辛苦建成的球場不會讓它們僅止於球場的功能,它們實際上也是城市的公共活動空間。正如鳥巢能用於舉辦演唱會和發布會,美洲蹴球場也會承擔音樂演出、節日聚會或者摔跤之類的其他體育活動。但在蹴球比賽開始時,就很難界定這到底算是娛樂中心抑或是宗教中心了。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遊戲中奇琴伊察奇觀建成時的引述就提及了其「暴力的結局」

在阿茲特克,最重要的蹴球比賽往往是作為一系列宗教活動的一部分,在喚作「潘克薩利斯特利」的盛大節日中舉行。這個節日定在收穫季節結束,戰爭季節將啟的日子裡,人們紛紛向民族戰神威齊洛波契特里祈求戰事的順利。場上的球手並不只認為自己是在進行一項球類比賽,更是代表著日月之間的鬥爭。太陽的代表自然是威齊洛波契特里,他會與他的姐姐,月亮神科猶爾紹琪和代表著星辰的其他400個兄弟(阿茲特克人的400意即無數)進行對決——在神話中,威齊洛波契特里的母親科亞特利庫埃因為撿了一團羽毛塞進裙帶中就懷上了他,因此她的女兒科猶爾紹琪和其他兄弟以為她亂搞關係,便帶上武器,在威齊洛波契特里的面前將她殺害。為了復仇,威齊洛波契特里將他們一一殺死,科猶爾紹琪的腦袋被拋上天空成為月亮,其他兄弟則化為夜幕中的繁星。此外,夏季祭祀火神的「索科特爾維辛」、秋季祭祀雨神的「特佩伊維特爾」、年終的「伊斯卡利」等十餘個節日都會有人祭的部分。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記錄剜心祭祀儀式的繪本

比賽落敗者的心臟會成為祭品(但在瑪雅文明的奇琴伊察中則記載有勝者光榮地擔當犧牲者的記錄),陪同他們的還有戰士們抓來的戰俘和和渴望通過獻祭功成名就的商人們奉獻的奴隸。祭祀中,幾個祭司將犧牲者按在祭壇上,另一名祭司則用鋒利的石刀迅速剜出其心臟,放在特定的石盤中,屍體則順著階梯滾下,堆積如山。祭祀結束後,人們會砍下犧牲者的四肢和頭顱,四肢在慶典和宴會中分食,頭顱則掛在樑上,至於軀幹,就成為了野獸的食物。整個過程富有儀式性,阿茲特克人以人血和心臟供奉,博取神靈的歡心。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哆啦A夢:大雄的太陽王傳說》里出現的查克摩爾神雕像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阿茲特克人放置心臟的石盤

在不同的文化中盛放心臟的容器也會有不同,知名度最高的是托爾特克人的查克摩爾神雕像,被雕刻成側卧著的人形,作為人間與神界的使者,他手中捧執的石盤便是盛放心臟的地方。在哆啦A夢的長篇漫畫《大雄的太陽王傳說》中就出現了查克摩爾神雕像的身影。而參與消滅托爾特克人文化的阿茲特克人則將查克摩爾神手捧的石盤放大成為獨立的心臟祭壇。

不得已的狂熱

很多人會將阿茲特克描繪為血腥殘暴的文明,不斷的擴張擄掠和對於鮮血的狂熱成為了他們的代名詞,而這種狂熱又源於他們的宗教需求: 「就連初生的嬰兒也必須刺穿耳朵,流出他敬神的鮮血。國王在加冕典禮上必須割下他身上的一塊肉向百姓表明他是一個能夠忍受痛苦的男子漢,忍受這種痛苦是一個少年步入成年男子行列的標準之一。」在阿茲特克人看來,人的鮮血是世界正常運轉的動力,比起今日工業世界的電力有過之而無不及,風調雨順、戰事勝利乃至於太陽東升西落都仰仗於祭品的供給。問題是,為什麼他們的神靈就特別喜歡人血?

秉持功能主義的社會學家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解釋社會的各個部分:正在運行的社會規則必定有其社會功能,而美洲文明濃厚宗教氛圍的根本動力,可能是為了合乎情理地控制人口。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特諾奇提特蘭,人口一度達到20萬,是當時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五大獨立文明源地中,只有美洲的農業文明依賴雨水而不是大河。看天吃飯的中美洲原住民不能夠生產足夠的糧食,缺乏大型牲畜阻礙了他們的農業效率,地形的屏障讓他們無法向外擴張、開闢農田,農業供給的上限始終是縈繞在他們身邊的夢魘。在被歐洲人帶來的槍炮和病毒幾乎消滅殆盡之前,他們從未有扭轉人口問題:作為阿茲特克都城的特諾奇提特蘭本身只是建立在特斯科科湖上的一個人工島,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擠了超過20萬人口,人口密度達到了今日澳門的65%,與以人口數量眾多聞名的諸多中國大城市相比也不落下風。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

電影《啟示錄》中,主角的部落居民被抓到城市中進行祭祀的原因就是糧食歉收,希望以祭祀博得神靈的寬恕

從阿茲特克人獻祭兒童時的說辭可以看出這種緊迫性:他們認為孩子的眼淚能帶來雨水。一方面利用求雨的理由合理地「處理」了過剩的人口,另一方面又真切地試圖通過取悅神明來增加雨水和糧食的產量。與其說是神明讓他們以活人獻祭,倒不如說是現實的壓力迫使他們的神靈「喜歡」上人血,因為只有宗教,能夠在不影響社會穩定的前提下讓人甘願為了社會作出犧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民星空 的精彩文章:

《暗黑3》玩家長文建議蠻子改動 官方:會再次BUFF
《戰神》新作奎爺可以管教兒子 體驗一把真實當爹
開發商暗示《無主之地3》 或有近400名員工參與制作
Win10秋季更新將提升遊戲模式 發揮電腦全部性能
如果法強達到1000,這七大AD英雄非常逆天,趙信最典型

TAG:遊民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