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降溫神器」:退熱效果有限 需防過敏控制時長
「降溫神器」雖有效 醫生建議要少用
新京報記者實測9種降溫工具,清涼
噴霧
見效最快;專家提醒稱存在皮膚紅腫、肌肉痙攣等風險
加濕風扇在「吹風+噴霧」的模式下起到降溫效果。
夏季進入尾聲,但與秋高氣爽之間,仍隔著一隻「秋老虎」。為了對抗炎熱,不少市民購買「降溫神器」尋找清涼,這些工具到底是否好用?近日,記者在網上隨機購買了噴霧、冰墊、加濕風扇等不同類型的9種降溫工具,並對其效果進行了測試。專家分析,這些工具多利用物質相變熱原理,而醫生提醒,若非戶外暴晒,其實不宜多用,部分人群還應謹防過敏。
■ 實驗樣品
噴霧類:清涼噴霧2種,加濕風扇 親膚類:清涼貼,冷感毛巾,冰絲巾,冰枕,冰墊2種
實驗1
清涼噴霧10秒可見效
記者共購買了兩款清涼噴霧,分別為進口產品與國內產品,這類噴霧主要噴洒在T恤衫、睡衣等衣物上。
記者取出一件睡衣,測得布料溫度為27.7℃,在睡衣的三個不同部位,分別噴上兩種噴霧與清水。10秒後,測得分別噴洒進口噴霧、國產噴霧、清水的布料,溫度為24.3℃、25.1℃、25.3℃,3分鐘後分別為21.7℃、21.8℃、23.2℃。可見此類噴霧能使布料溫度降低,相比普通清水作用更明顯。
此類產品中含有薄荷腦,穿上睡衣,可以感受到薄荷帶來的輕微刺激,幾十分鐘後,噴霧部位溫度已經上升,但仍有薄荷特有的涼爽感。
加濕風扇則能在吹風的同時從中心噴出水霧。在「吹風」與「吹風+噴霧」兩種模式下,記者將溫度計放在離風口約15厘米的位置,測得室溫27.7℃時,「吹風」未給室內帶來降溫,而「吹風+噴霧」在半分鐘將溫度降至21.6℃,3分鐘後降至19.7℃並維持穩定。
實驗2
冰巾冰墊溫度略降更持久
相對噴霧類的產品,親膚類的降溫工具更加豐富。既有含細小顆粒的冰絲巾、冰墊,也有使用凝膠的冰枕、清涼貼等。這些產品多穩定在一個涼感溫度,並能持續較長時間。
冰絲巾使用前應在水中浸泡,內部填充物質吸水,使得布料膨脹。實驗時室溫為28.6℃,泡水後冰絲巾溫度為26℃左右,將其放置約30小時,室溫變為27.5℃,但冰絲巾的溫度沒有變化。而清涼貼撕開後,溫度保持25℃左右。
冰墊里的填充物是一些細小顆粒。
記者還同時對冰枕和兩種冰墊進行測試。測量時室溫為27.4℃,三類產品的溫度在26.6℃左右,將其浸泡在43℃的水中,數分鐘後,可以摸到其溫度明顯低於水溫。為讓三種產品充分受熱,在水中浸泡30分鐘後取出,此時水溫為33℃,而三種產品溫度仍低於水溫,冰枕和兩種冰墊的溫度分別為28.6℃、29.3℃、27.9℃。
相比之下,冷感毛巾溫度變化較快,常溫下測得其布料溫度為26℃,浸水後大力甩動,毛巾迅速降溫,10秒內測得溫度為19.5℃,下降了6.5℃。
■ 分析
「降溫神器」多為相變熱原理
從與人體皮膚直接接觸的清涼貼、冰墊到冷感毛巾、噴霧,「降溫神器」發揮功效的原理究竟是什麼?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趙斌介紹,這些工具多是利用物體相變熱原理。
何謂相變熱?趙斌舉例解釋,冰在融化過程中,始終吸收外界的熱量,這些熱量用於破壞固體內的晶體結構,削弱分子的相互作用,因此吸熱時自身的溫度始終保持零度不變。物質在固體、液體、氣體三種不同「相」的轉化中吸收或釋放熱量,便是相變熱。
根據產品介紹,兩種冰墊中均填充相變恆溫材料。趙斌分析,不同產品配方不同,雖無法輕易判斷其真正屬於什麼物質,但熔點應在30℃上下,人體的溫度足夠使其發生持續相變,這種情況下,人體的體溫被帶走,而皮膚也能感受這些物質的涼感。「下雪不冷,化雪特別冷,都是一個道理。」
記者購買了噴霧、冰墊、加濕風扇等9種降溫工具,並對其效果進行測試。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清涼貼的產品介紹稱,起作用成分為親水性高分子凝膠。這種物質的高分子結構中可以包含大量水分,這些水分持續蒸發,汽化過程中可以帶走皮膚熱量。「如果只是單純在皮膚上抹水,很薄,很快就會蒸發,不能持續太久。」趙斌說,這種凝膠降溫的原理,歸根結底也是利用相變熱。而冰晶中吸水的顆粒,材質為吸水樹脂,也屬於高分子材料,吸水後與親水性高分子凝膠的作用一致。
清涼噴霧同樣利用液體汽化帶走熱量,但其成分為乙醇(酒精)和薄荷腦,不是單純的水。對此,趙斌分析,薄荷腦雖與降溫無關,但能帶來清涼感,為了保留此成分,商家可能因此選擇乙醇,因為薄荷腦不溶於水。
■ 提醒
降溫工具退熱效果非常有限
這些降溫工具確實能吸收熱量,不過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王非認為,作用在人體上,其退熱效果其實非常有限。「比如說清涼貼,和小孩用的退熱貼是一回事,退熱的方式無非是希望血液流過時溫度能降低。」但由於接觸面積小,流過的血液量有限,對人體核心溫度基本起不到降低效果,只能感覺上舒服一點。
趙斌也提醒,因為要與皮膚「親密接觸」,挑選產品時需要甄別廠家是否可靠、材料是否不含有害物質。「我個人不太喜歡這些物質,」他坦陳,如清涼噴霧中的薄荷腦,可能不是天然而是人工合成,存在一定隱患,而乙醇帶有輕微毒性,如無必要,不推薦經常使用。
使用時需防過敏控制時長
在實驗中測得,這些降溫道具的溫度在25℃-18℃左右,比人體正常體溫低12℃-19℃。這樣的溫差是否適合親膚使用?
王非表示,一般來說,十來度的降溫工具不會對人體造成直接損害。但要注意,使用者若有過敏、皮膚破潰等癥狀,貼清涼貼或噴霧可能會紅腫、起疹子;而根據個人體質的不同,部分人群也有肌肉受涼後痙攣的可能性。
他同時提醒,市面上一些冰枕表面為塑料材質,並不透氣,長時間放在頸部,會影響皮膚的代謝,皮膚較為脆弱的小孩與老人,可能出現壓瘡、水泡,建議在枕面墊上毛巾,不要直接接觸。
清華長庚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劉承認為,在暑熱高溫天氣,如果在戶外暴晒時間較長,且自身體質強健,偶爾使用關係不大,但要注意使用的時間不可過長,同時應避開腹部等需要保溫的部位。不過,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一般不推薦使用這些工具,老人、小孩、體質虛弱者尤其應該慎重。
他介紹,此類降溫工具,一般是用於緩解發燒、高熱等癥狀。急性關節扭傷24小時之內,可用於冷敷;燒燙傷早期,局部灼熱疼痛也可使用。
對於「秋老虎」期間如何正確降溫避暑,劉承仍推薦較為溫和的方式,如多喝水、綠豆湯、注意補充電解質等等。秋季溫差相比夏季較大,衣服要適時增減。
新京報記者 戴軒
※探班上海旅遊節大巡遊 25輛花車提前亮相
※路虎星脈天貓獨家首發 上線3小時瘋搶600台
※輕輕一掃「治未病」 精準服務送上門
※傳銷組織組團實施婚戀詐騙 300人受害被騙200萬元
※燕郊傳銷調查:傳銷者迴流嚴重 有人在公安局門口放哨
TAG: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