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啥?大叔你讓我用洗髮水洗臉?
原標題:【舊文】啥?大叔你讓我用洗髮水洗臉?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被問了無數遍的一個問題:
大叔你說啥?用洗髮水洗臉?
由於這個問題被問了太多遍,大叔決定今天單獨用一篇文章來說明一下。
是的,用功能型的【去屑洗髮水】來清潔臉部油脂旺盛,可能有【馬拉色菌屬真菌】生長和繁盛的區域。
先看一張圖——這張圖發表在2000年美國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雜誌上(Treatment of Seborrheic Dermatitis, 61(9):2703-2710),本文的主要觀點也來自於這篇文章。
這張圖很好懂,就是【脂溢性皮炎】主要的發作區域。如果本身是油性皮膚,而且在上面這張圖標識出來的部位(鼻翼、額頭、眉毛等等)部位總是【發紅】、有【粉狀的】皮屑,有些朋友甚至在這些部位有刺痛感——最好問問醫生你是不是【脂溢性皮炎】,或者有潛在的風險。
重點(太長不看版)
我說的用洗髮水洗臉,是指用含有能夠【抑制真菌】成分的【海飛絲去屑洗髮水】、【露得清T-Gel】、【Selsun Blue】、【康王酮康唑洗髮水】這樣的產品,每周兩次(強調,不要過度頻繁)清洗可能有真菌生長的部位。
清洗的時候先塗抹上產品,五到十分鐘之後大量清水洗去。
這四種洗髮水(或者你買其中三種)每周輪崗,一周換一個。
除了這些洗髮水之外,你正常清潔還是用你日常的潔面產品,不需要改變。
為什麼?
我們的皮膚處在一個精妙的平衡上——皮脂腺分泌一定量的油脂來滋潤皮膚表面,防止水分過度流失。如果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太多,就可能造成痘痘(細菌,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引起的炎症)或者脂溢性皮炎(真菌,尤其是馬拉色菌屬真菌引起的炎症)。如果分泌的皮脂太少,就會出現乾燥。
所以對於干皮來說,保濕是重點;而對於油皮來說,保濕已經得到了皮脂的充分保障——而過多的皮脂反而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日常護理過程中用到的【水楊酸】和【維A醇】就是必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大油皮的寶拉大媽一生推水楊酸的原因(當然,寶拉也是有局限的,她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大量乾性皮膚的朋友)。
可是,有的朋友還沒有來得及控制住油脂,過多的皮脂就已經把身體上本來老老實實的【馬拉色菌屬真菌】給養肥了——他們生長、繁盛然後製造麻煩。道理和【痘痘】是一樣的——過多的有害微生物和他們吃喝拉撒的垃圾造成了皮膚表面環境的變化,皮膚受不了了。
這個時候就要控制【真菌】了。
什麼時候用?
如果已經很嚴重,而且也不清楚是不是脂溢性的,建議直接去醫院,醫生會給你開【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或者【硫胺醋酸鈉】之類的藥物(不要記,請去看醫生,這些都是處方葯),不要在自己家裡弄了。
如果剛開始,或者已經好轉了,希望平時維護住不要再去醫院,這時候我們的這個方法就有用了。
每周兩次,這些含有【吡硫鎓鋅】(也就是海飛絲去屑洗髮水中的所謂「ZPT」),【硫化硒】(Selsun Blue洗髮水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煤焦油】(露得清T-Gel的戰鬥部分)和【酮康唑】(康王的洗髮水的能力)的產品能夠在【真菌】沒有出現大面積生長之前把他們給控制住——未雨綢繆,勝過臨渴掘井。
而不停地輪換這些產品,可以避免強大的【真菌】產生對於這些戰士的【抗藥性】——每周來一組,類似於當年我們收拾越南小兄弟時候的「八大軍區輪戰」(這個事情似乎只有大叔輩分的人還記得了——中越對峙)。
小結:這些東西都是預防和鞏固性的,如果真的出現控制不住的情況,去醫院,醫生能夠給你更加重磅的藥物,甚至會給你開一點【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不要妖魔化【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只要在醫生的掌控之內,【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就是好東西)。
刺激性
的確,洗髮水洗臉會比平常的產品更刺激一點——至少在心理上是這樣的。
但是由於是清潔性的產品——也就是說最終會洗去,過多的擔心也是沒有必要的。
而且我們建議不要頻繁用這些功能型的洗髮水來洗臉,一周兩次,就夠了。
那會不會放過期了?不會的,這些洗髮水還可以用來洗頭啊——對付頭癢和頭皮屑也是好東西呢。但是功能型的洗髮水的洗後感受肯定不如我們日常的那些硅油洗髮水,所以也可以考慮一周用兩次這些(也是輪換使用),平時用日常的洗髮水就可以了。
一樣的道理,避免出現【真菌】對於產品的耐受力,所以要輪換著用。
早期使用的時候注意先局部使用看看有沒有刺激性,然後再大面積使用。
產品永遠在那裡,就看你怎麼去使用她。
任何一個產品都有規定的使用辦法,但是你也可以利用這個產品的特性來用在其他的地方。比如傳明酸,本來是一個抗凝血的藥物,資生堂就把她用到了皮膚表面並且真的實現了美白的效果。比如碧蘿芷,本來是松樹加工業的一個副產品,最後居然找到了她抗氧化的能力。
所以,不要只是看錶象,要看本質。
本質是什麼呢?
里根總統被刺之後,很多人鼓動他禁止槍支(在美國禁槍永遠是一個大問題),里根同志淡淡地說了一句:「是人殺人,不是槍殺人。」
在這裡其實也類似——是人用產品來對付問題,而不是產品自己來對付問題。你找到辦法去克服困難,最後的責任人也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