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都被《水滸傳》忽悠了,真實的宋江卻是這個樣子的人!
施耐庵《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名著,他依據民間撒播的一些豪傑故事,把宋江塑造成一個愛國愛民,為了朋友兩肋插刀亂世英雄。梁山豪傑們也都做著行俠仗義的功德,宋江更是高舉「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等候招安」的道路旗號。終究在兩敗童貫,三敗高俅之後,宋江帶領梁山豪傑走上了招安的不歸路。
水滸傳 劇照
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是否也有梁山豪傑?是否真有宋江起義?
依據《宋史》記載,歷史上的確有宋江起義的工作,發生於公元1119年至1122年間,即宣和元年至三年。此次起義首要範圍是山東及太行山,姑蘇北部地區。宋江帶領的起義師歸於流寇類型,與唐末黃巢軍一樣,四處流竄。
水滸傳 開篇劇照
宋江起義師並沒有固定依據地,儘管起義的中心地帶是梁山水泊,可是此地並不是易守難攻的地勢。實際中的梁山僅僅一個相似丘陵地帶的當地,農人起義師要在這種當地長期抵擋官兵圍殲,可以說是十分困難的。
所以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並不是像《水滸傳》中所寫,朝廷屢次圍殲無果,被宋江打敗,最終朝廷不得不招安。史料記載宋江被宋朝官兵打殘之後才屈服的,被重兵圍殲,最終不得不屈服。
張叔夜在白虎山題字
而打敗宋江的人是宋朝大名鼎鼎的將軍張叔夜,《宋史·張叔夜傳》其間第四段寫張叔夜用計擒獲宋江:「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聲言將至,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鹵獲。所以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講的是張叔夜用計燒掉宋江船舶,並且捉到副將,最終迫使宋江屈服。
水滸傳 劇照 武松
從這段史料看,宋江起義儘管規劃很小,可是戰鬥力驚人,官軍都不敢正面放懟;起義師舉動十分敏捷,居無定所;宋江有自己的海船,水陸並進;搶掠財寶無數。一同名將張叔夜也是通曉兵書,用計將宋江起義師擊退,捉拿下起義師副手,最終宋江見大勢已去,不得不屈服。
宋江屈服後,命運怎麼?
《皇宋十朝大綱》、《續資治通鑒長編》、《大宋宣和遺事》等史書記載,宋江屈服後被派隨官兵前往打壓方臘起義,這是《水滸傳》中宋江征方臘的出處。
折可存墓志銘
可是也有史學家考證,宋江並未派往征討方臘,而是被宋朝名將折可存在打壓方臘後,一同殲滅了。這件事在1939年出土的折可存墓志銘上有記載。折可存墓志銘記載:「方臘之叛,用第四將參軍,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將兵。奮然先登,士皆用命,臘賊就擒,遷武節大夫。出師過國門,不逾月,繼獲,遷武功大夫。」
水滸傳 劇照 燕青與宋江
也有民間傳說,宋江屈服後,張叔夜憂慮他賊心不死,恐成心腹大患,所以將宋江等三十六名梁山豪傑殺戮,埋在白虎山下。可是不管是哪種狀況,最終宋江都沒能有個好結果,這與《水滸傳》的結局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