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被誤傳為倉央嘉措的詩歌,都美到了極致
你可能聽過其中的句子
但可能沒有讀過全詩
《十誡詩 》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在電視劇《步步驚心》之中,出現了兩句話,引自倉央嘉措: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原文是藏語,沒有詩名,這是後人的翻譯)
這兩句絕美的詩詞引起了觀眾的好奇,後來不少觀眾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去網路上查了全文,即是上邊那首完整的《十誡詩 》,然后冠以倉央嘉措的名字在朋友圈流傳。
侯淦江
然而,這首詩並非全部是倉央嘉措所寫,並且《十誡詩》一共只有十句,但網路上流行的版本都有十二句,多出了最後兩句,但是其實,最後兩句與前兩句其實是同一句,因為年代久遠,倉央嘉措寫的原文已經不可考,但是他的原文翻譯成漢語後,有了兩種譯法:
一個是于道泉翻譯的現代詩形式: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另一個是曾緘翻譯的古詩形式: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十誡詩 》除了前兩句與最後兩句之外,中間的句子是後人新加上去的,《步步驚心》的讀者皎月清風在評文《最好的結局》續了第三和第四條; 另一外讀者白衣悠藍在評文《執手相看魂欲銷——讀有感》中加續,添加了第五到第十條。所以這首詩,並非完全來自於倉央嘉措。
《執子之手》
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撫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
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誰,扶我之肩,驅我一世沉寂;
誰,喚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轢。
誰,棄我而去,留我一世獨殤;
誰,可明我意,使我此生無憾。
誰,可助我臂,縱橫萬載無雙;
誰,可傾我心,寸土恰似虛彌。
誰,可葬吾愴,笑天地虛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離。
伊,攬我之懷,除我前世輕浮;
執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萬世輪迴;
執子之手,共你一世風霜。
吻子之眸,贈你一世深情;
我, 牽爾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我, 撫爾秀頸, 擋你此生風雨;
予,挽子青絲,挽子一世情思。
予,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上邊的這首詩詞不知何時就在網路上流傳了起來,也是被冠以倉央嘉措的名義,但是這首詩並非是倉央嘉措所寫,倉央嘉措的詩歌大部分與佛教有關,而這首詩歌注重情感的表達,甚至在詞語上,略有牽強附會之嫌。
侯淦江
這首詩詞很長,而且有多個版本,在網路上盛傳的這首據說是網路作家一度君華所寫,出自於他的玄幻小說《冷麵樓主和尚妻》,但是並沒有得到證實,也有很多人推測,這首詩詞和一直被誤傳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一樣,都是在某個人的基礎之上,許許多多人合寫而成的。
《不負如來不負卿》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台,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首《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長詩,一直以來存有爭議,並不能夠判定是否為倉央嘉措所作,主要是這首詩太長了。
但備受輿論界肯定的一種說法是:這首詩中的「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倉央嘉措所作,其餘部分可能是曾緘先生翻譯為漢語的時候自己加上去的。
曾緘先生是我國的著名翻譯家,他翻譯的「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這幾句也同時廣為人知。
侯淦江
而曾緘先生作為一個翻譯家,他改動的幅度可能較大,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與其說這首詩是倉央嘉措所作,倒不如說是倉央嘉措和曾緘先生一同所作,可能會更加令人信服,只是詩歌在流傳之時,都會自動忽略它的翻譯者,僅存原作者倉央嘉措,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誤傳。
《信徒》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輪,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
不為長生,只為保佑你平安喜樂。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
不為祈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日,我壘起瑪尼堆,
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不為輪迴,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上邊的這一首詩歌,也並非倉央嘉措所寫,而是一張叫做《央金瑪》的唱片,在那張唱片里,有一首朱哲琴演唱的《信徒》,便是上邊這首歌,後來這首歌被冠以《那一刻、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的名字在網路上走紅。
侯淦江
但是這首歌的靈感是否來自於倉央嘉措至今仍有爭議,也有人認為,這首歌的中的「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這四句是根據倉央嘉措的詩歌翻譯而來的,可至今仍舊沒有被證實。
《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 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 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 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一首《見與不見》在2008年《讀者》刊發之後,引起了詩歌界的軒然大波,而被電影《非誠勿擾2》引用後,這首詩歌更是廣為人知了,等到後來改編成電視劇《宮》的片尾曲,這首原本署名「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詩歌,更是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當所有的人都被這首詩歌所征服的時候,一段並不美麗的誤會也就此浮出水面,原來,這首《見與不見》並非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作品,而是佛教徒扎西拉姆·多多所著。
這首詩歌的名字,也不叫做《見與不見》,而叫做《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這首詩歌所表達的也並非男歡女愛,而是表達上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
侯淦江
與以上諸多詩歌沒有被完全證實的情況相比,這首詩歌已經被證實確實是扎西拉姆·多多所寫,但是即便如此,仍舊有許多人以倉央嘉措的名字流傳。
拋開被誤傳這個事情不談,單論詩歌的話,不得不說,以上的這幾首詩歌,都確實寫的很唯美,這大概和倉央嘉措半生徘徊在佛法與情愛之間的傳奇故事有某種相似,這估計正是世人願意把這些詩歌歸於倉央嘉措的原因吧。
但無論怎樣,這些詩歌的確很美很動人,它們都曾在我們的過往裡,驚艷了時光。
(文中圖片版權歸攝影師侯淦江所有。)
- END -
TAG:盆景微世界 |